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92章 餐饮连锁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一九八四年初夏,陈志远站在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门口,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落,在的确良衬衫上洇出深色的痕迹。*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他眯起眼睛望向马路对面,那里排着一支蜿蜒近百米的长队,队伍尽头是一块红白相间的招牌,上面画着个笑容可掬的白胡子老头。

"同志,那是什么地方?"陈志远拦住一个拎着铝制饭盒匆匆走过的工人。

"肯德基呀!美国炸鸡。"工人用袖子擦了擦汗,"排了三个钟头了,就为尝口洋荤。"

陈志远穿过马路,挤到队伍最前方。透过玻璃窗,他看见明亮的餐厅里,穿红白制服的年轻姑娘正将金黄色的炸鸡装进纸盒。柜台前,一个穿西装的中国男人掏出外汇券,换回满满一托盘食物。炸鸡的香气从门缝里钻出来,混合着奶香和某种他说不上来的香料味。

"先生,请排队。"保安拦住想往里挤的陈志远。

"我就看看......"陈志远的目光黏在价目表上:原味鸡两块五,土豆泥八毛,可乐六毛。他飞快地心算着,一个工人小半天的工资,就为了吃顿快餐?

回到招待所,陈志远把公文包往床上一扔,掏出笔记本刷刷写起来。肯德基的菜单、装修、服务流程......所有细节在他脑中闪回。写到第三页时,钢笔突然顿住——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快餐店?

电话铃突兀地响起。陈志远抓起听筒,听见苏晓梅带着哭腔的声音:"老陈,赵家又使绊子,咱们的罐头原料......"

"先不说这个。"陈志远打断她,"你记得知青点那会儿,老王班长炸的酥鱼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啊?"

"就是拿面粉裹着小杂鱼,用猪油炸两遍那个。"陈志远的声音越来越兴奋,"要是换成鸡腿,再加点香料......"

"你中暑了?"苏晓梅的声调拔高了八度,"赵建国卡着咱们的原料,你倒研究起炸鱼......"

陈志远把听筒拿远了些,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解放日报》。头版刊登着邓小平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的消息,照片角落里隐约能看见肯德基创始人的白发。他对着话筒一字一顿地说:"准备一下,我要开个比肯德基还火的快餐店。"

两个月后,县城电影院旁边的旧仓库被刷成了醒目的红黄色。~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楚明月站在脚手架上,往招牌上描最后一笔"远航快餐"的"航"字。底下,十几个年轻姑娘正在练习微笑——露出八颗牙齿,眼角要有褶子,这是秦雪从医书上找来的"杜乡微笑"标准。

"不行,还差得远。"陈志远摇头,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照片,"看人家肯德基的服务员,笑得跟见了亲人似的。"

照片在姑娘们手中传阅,引来一阵窃笑。梳着大辫子的李彩凤撇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什么炮弹不炮弹的。"苏晓梅从后厨钻出来,手上沾着面粉,"顾客就是亲人,亲人来了不高兴?"

陈志远没搭话,他正盯着后厨发呆。退伍炊事班长老王蹲在油锅前,额头上青筋暴起。他面前摆着三个不同尺寸的笊篱,锅里翻滚的鸡块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油温210度下锅,180度捞出,150度复炸。"老王头也不抬,"省油,还酥脆。"

陈志远蹲下身,看见灶台边贴着张油印的《节油守则》,第一条写着"一滴油,一粒米,都是社会主义财产"。他眼眶突然有点发热——这是老王在部队立三等功时的奖状背面。

"试试。"老王递来一块鸡胸肉。金黄的外壳在陈志远齿间发出清脆的碎裂声,里面的肉汁烫得他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这味道比他在上海吃的更鲜,更辣,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五香粉里掺了碾碎的香菇干。"老王得意地眨眨眼,"炊事班的秘方,当年首长来视察,一顿能吃八块。"

开业前一天,卫生局的人突然登门。领头的科长皮鞋锃亮,在还没干透的水泥地上留下一串脚印。他用钢笔尖挑开面粉袋,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

"同志,我们证照齐全......"陈志远递上香烟。

"有人举报你们使用病鸡。"科长推开烟,从公文包里抽出封检举信,"明天停业整顿。"

陈志远扫了一眼信纸——那字迹他太熟悉了,和去年卡他们原料的举报信一模一样。他不动声色地塞过去两张侨汇券:"您看这举报纯属污蔑,我们用的都是县养鸡场的健康肉鸡......"

"那就更严重了。"科长突然提高嗓门,"养鸡场是国营单位,你们这是侵占国家财产!"

后厨门帘一动,秦雪穿着白大褂走出来,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文件:"科长同志,这是我们的检疫报告,每批鸡肉都经过检测。_6·吆¢墈/书\网, *追¨醉^鑫/璋,踕."她把文件摊在桌上,"这部分是关于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数据,我们比国家标准低了......"

"秦医生?"科长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你不是在县医院吗?怎么......"

,!

"业余时间做技术指导。"秦雪推了推眼镜,"要打电话向院长确认吗?"

卫生局的人走后,陈志远发现自己的后背全湿透了。秦雪正在整理被翻乱的药品柜,动作干净利落。

"谢了。"陈志远递过一杯茶,"没想到赵建国连卫生局都......"

"他表弟。"秦雪抿了口茶,"去年想往医院塞人,被我爹挡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陈志远就被拍门声惊醒。老王站在门外,脸色煞白:"油被偷了,整整二十斤豆油!"

厨房里一片狼藉。装油的塑料桶被割开大口子,地上黏糊糊的油渍里混着几个烟头。陈志远蹲下身,捡起半截"大前门"——赵建国最爱抽的牌子。

"用这个。"秦雪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两个军绿色铁桶,"医用液体石蜡,暂时能顶替。"

老王摇头:"那玩意儿炸出来的鸡能吃?"

"不是用来炸的。"秦雪拧开桶盖,"刷一层在锅底,真油只用平时三分之一。"她指着墙上《节油守则》,"你不是会'一锅三炸'吗?"

开业当天的太阳格外毒辣。陈志远站在门口,看着工人们挂上"庆祝远航快餐开业"的横幅。楚明月设计的红白格子制服穿在姑娘们身上格外醒目,路过的小伙子们频频回头。

"会不会太招摇了?"苏晓梅不安地扯着裙摆,"妇联主任上次还说我们服装厂的女工裙子太短......"

"就是要和国营饭店不一样。"陈志远调整着李彩凤的领结,"记住,顾客进门三秒内必须问好,点餐不超过两分钟。"

十点整,鞭炮声响彻整条街。看热闹的人挤满了门口,但没人敢第一个进来。陈志远额头上的汗珠滚进眼睛里,火辣辣的疼。他瞥见对面副食店的售货员嗑着瓜子朝这边指指点点,那口型分明是在说"投机倒把"。

"我来尝个鲜!"粗犷的嗓音打破僵局。棉纺厂的张师傅推开人群,身后跟着七八个工友,"听说比肯德基还便宜?"

陈志远亲自引座。李彩凤紧张地递上菜单——一块五的香酥鸡饭,送例汤和咸菜。张师傅一行人的工装裤上还沾着棉絮,粗糙的手指在菜单上留下黑印。

后厨传来刺啦一声响,接着是扑鼻的香气。五分钟后,金黄色的鸡块盖在雪白米饭上被端出来,旁边小碟里堆着酸辣萝卜丁。张师傅夹起一块鸡,酥脆的外皮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香!"他咬了一口,油顺着嘴角流下来,"比食堂大师傅做的好吃十倍!"

这句话像打开了闸门。人群呼啦一下涌进来,瞬间坐满了二十张桌子。陈志远不得不临时在门口加派发号的人。后厨里,老王的三口油锅同时开火,苏晓梅负责裹粉,秦雪盯着温度计,连楚明月都系上围裙帮忙装盘。

中午十二点半,最后一份备用的鸡肉用完了。陈志远挂出"售罄"牌子时,外面还排着三十多人。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扒着玻璃门不肯走,他妈拽着他的胳膊:"明天早点来......"

当晚盘点时,所有人都累得说不出话。李彩凤的八颗牙微笑变成了苦笑,老王的手被油烫出了水泡。但当陈志远报出数字时,大家同时抬起了头。

"一千九百八十七份。"他声音发颤,"营业额两千九百八十元五角。"

苏晓梅的算盘珠子啪嗒一响:"刨去成本,净赚......"

"先不说这个。"陈志远从柜台下搬出个纸箱,"今天辛苦大家了。"箱子里是楚明月设计的纪念徽章,红底黄字的"远航一号"下面刻着日期:1984年7月18日。

三天后的傍晚,陈志远正在后厨研究新菜单,突然听见前厅一阵骚动。他撩开门帘,看见赵建国带着两个穿工商制服的人站在收银台前,手指正戳着墙上的营业执照。

"陈厂长,生意不错啊。"赵建国皮笑肉不笑,"就是不知道你这'特殊炸鸡配方',有没有经过食品安全......"

"赵主任来得正好。"陈志远打断他,从柜台下取出个食盒,"刚出锅的香酥鸡,您给提提意见。"

食盒打开的瞬间,赵建国的鼻子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金黄的鸡块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旁边配着红艳艳的辣椒面。他强忍着没伸手,却听见身后工商局的年轻人咽了口唾沫。

"尝尝,不要钱。"陈志远把食盒往前推了推,"我们用的都是国营养鸡场的肉鸡,昨天张副县长还来视察过呢。"

赵建国的脸色变了变。他当然知道张副县长是谁——刚调来的省里干部,据说和省委书记是党校同学。最终,他象征性地捏了块最小的鸡翅尖,咬了一口后表情明显松动,却还硬撑着说:"油太大,不符合健康饮食标准......"

"这是改良版。"秦雪突然出现,白大褂口袋里插着钢笔,"我们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胆固醇含量降低40%。"她递上一份检测报告,"正准备申请科技进步奖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建国走后,陈志远发现自己的衬衫又湿透了。他靠在墙上,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街对面的副食店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几个小孩趴在快餐店的玻璃窗上往里张望。

"明天准备两千份。"他对正在拖地的苏晓梅说,"不,两千五百份。"

一个月后的表彰大会上,陈志远从县长手里接过"改革开放先进个体"的奖状。台下的赵建国脸色铁青——他侄子开的国营饭店刚刚被通报卫生不达标。

"同志们,远航快餐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县长对着话筒说,"只要肯动脑筋,土办法也能打败洋品牌!"

掌声中,陈志远望向最后一排。老王正襟危坐,胸前别着那枚"远航一号"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退伍炊事班长发明的"一锅三炸"法,如今被印在了快餐店的宣传单上,标题是《中国特色的节油技术》。

散会时,陈志远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挤到最前面:"陈厂长,听说您要开分店了?"

"不只是分店。"陈志远望向远处,那里有群孩子正举着香酥鸡纸袋追逐打闹,"我们要让中国的每个县城,都有老百姓吃得起的快餐。"

当晚的庆功宴上,老王喝多了老白干,拉着陈志远的手絮絮叨叨:"当年在炊事班,首长说'老王啊,你这手艺能养活一个团'......"他突然哽咽,"现在能养活一个县了......"

陈志远望向窗外。夜色中的"远航快餐"招牌亮如星辰,映照着排队等候的顾客们期待的脸庞。他想起在上海外滩看到的那个长队,想起肯德基里飘出的异国香气。现在,这条街上弥漫的是五香粉和辣椒面的味道,是属于中国人的快餐味道。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