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大门上方,电子屏滚动着"热烈欢迎各位理事莅临"的红字。¢x?x~s/s\y*q′.·c_o^m,陈志远的车刚停稳,就看见三四个西装革履的人快步从台阶上下来,领头的男子鬓角花白,老远就伸出双手。
"陈总!久仰久仰!"男子握住陈志远的手用力摇晃,"我是协会秘书长老王,早就想请您来指导工作啊!"
陈志远微笑点头,目光扫过老王身后那个不断按手机的青年——正是上周应聘到志远集团市场部的"高材生"小李。年轻人今天穿了身不合体的西装,领带结打得歪歪扭扭,却在与陈志远视线相交时下意识挺直了腰背。
"这位是?"陈志远故意问道。
老王拍了拍青年肩膀:"我们秘书处新来的小张,负责会议记录。"他转向"小张","还不快问陈总好?"
青年喉结滚动了一下:"陈...陈总好。"
会议厅里已经坐了七八十人,圆桌中央摆着写有"会长副会长"的席卡。陈志远的名牌被安排在最后一排角落,与厕所门仅一步之隔。他刚坐下,就听见前排传来熟悉的冷笑声——赵建国正歪着身子和旁边人耳语,眼神却斜瞟过来。
"听说今年要增补副会长。"前排两个国企代表交头接耳,"肯定是老赵,他运作半年多了。"
主持人敲了敲话筒,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当介绍到陈志远时,会场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夹杂着几声明显的咳嗽。赵建国突然提高嗓门:"民营代表坐那么远干什么?来来来,往前坐!"他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空位,桌上赫然放着一杯刚倒的热茶。
陈志远整了整西装起身。走到赵建国身边时,对方突然伸手做邀请状,胳膊肘"不小心"撞翻了茶杯。深褐色的茶水瞬间在陈志远雪白的衬衫上洇开一片。
会场鸦雀无声。赵建国假意惊呼:"哎哟,看我毛手毛脚的!"却坐着没动,眼里闪着恶毒的光。
陈志远缓缓抽出胸前口袋的方巾。这是秦雪今早特意放的,绣着志远集团的logo。他没有擦拭,而是将方巾对折后轻轻盖在茶渍上,转向主持人:"请问可以开始了吗?我对今天的议题很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行业标准制定的部分。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主持会议的轻工厅刘副厅长轻咳一声:"陈总说得对,时间宝贵。"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赵建国,"首先请协会秘书处汇报上年度工作。"
老王开始照本宣科时,陈志远解开西装扣子遮住茶渍。他注意到"小张"正偷偷用手机拍下这一幕,而真正的协会秘书小李——那个混入志远集团的年轻人——却低着头,手指在膝盖上不安地摩挲着裤缝。
"下面进行副会长增补表决。"两小时后,刘副厅长推了推眼镜,"候选人有两位:江东化工厂赵建国厂长,志远集团陈志远董事长。"
会场顿时骚动起来。赵建国猛地站起来:"这不符合程序!民营企业从来没进过领导班子!"
"但章程里也没禁止。"刘副厅长翻开文件,"去年国务院刚发文,要求行业协会去行政化,打破垄断。陈总的企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很有建树..."
赵建国脸色铁青地坐下,掏出手机飞快打字。陈志远瞥见"小张"也同时低头查看信息,嘴角绷成一条直线。
投票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17票对16票,陈志远险胜。掌声中,刘副厅长将副会长证书递过来时低声说:"陈总,您那个行业白皮书的构想,厅里很感兴趣。"
赵建国离席时故意撞了下陈志远的肩膀:"别高兴太早,这位置你坐不稳。"
"赵厂长,"陈志远平静地整理证书,"您知道为什么我能赢吗?"他指向会场角落的条幅——"改革创新,共建共享","时代变了。"
走出会场时,陈志远被七八个民营企业家围住。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参加协会活动,以往只能坐在最后一排。"陈会长,"一个做五金配件的小老板激动地说,"我们厂总被国企压价,您看..."
"下周三下午两点,"陈志远掏出名片分发,"志远集团会议室,我们专门讨论中小企业困境。"他转向站在人群外围的"小张","你也来,做会议记录。′1+4?k,a^n?s?h*u/._c!o~m?"
年轻人明显怔住了,手里的笔记本啪嗒掉在地上。
协会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陈志远翻看着老王递来的文件柜钥匙和印章清单。副会长头衔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秘书处档案室的查阅权。
"历年会议记录都在这里。"老王指了指角落的铁皮柜,又压低声音,"陈总,有件事得提醒您——赵建国的人把持着标准委员会。"
陈志远拉开最底层的抽屉,灰尘扑面而来。1990年的档案袋上还印着"机密"二字,里面是当年制定家电安全标准的原始记录。他抽出其中一页,指着某个签名:"这位张工还在协会吗?"
"早退休了,现在标准委都是赵建国的小舅子说了算。"老王叹了口气,"去年修订洗衣机标准时,硬是把民营企业的提案全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志远合上档案袋,突然问道:"新来那个小张,是什么背景?"
"赵厂长推荐的,说是远房亲戚。"老王搓着手,"这孩子做事毛躁,但打字挺快..."
当天晚上,陈志远在集团会议室召集团队。马国涛将白皮书大纲投影在墙上,苏晓梅正在分发行业数据汇总。当"小张"抱着记录本蹑手蹑脚进来时,所有人都抬头看他。
"坐这儿。"陈志远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空位,"今天的内容很重要。"
年轻人额头渗出细汗,签字笔在指间转了三圈才稳住。陈志远注意到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印着"江东大学"的logo——和混入志远集团的小李是同一所母校。
"行业白皮书的核心是打破垄断。"陈志远开门见山,"我们调查发现,现行洗衣机国家标准直接照搬德国三十年前的标准,根本不适合中国水质。"他示意苏晓梅播放视频,画面中志远研发的节水洗衣机与某国际品牌对比测试,性能明显更优却因"不符合标准"无法获得认证。
"所以我们要自己制定团体标准。"马国涛接过话题,"绕过那些被既得利益者把持的委员会。"
会议持续到深夜。散会时,"小张"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二十多页。陈志远故意让他复印资料,年轻人手忙脚乱中落下一张纸条,被苏晓梅眼疾手快地捡起。
"今晚汇报,他们要修改标准应对。"苏晓梅念完皱起眉头,"这算不算商业间谍?"
陈志远摇摇头,反而笑了:"正好借他的口传话。"他转向马国涛,"明天开始准备b方案,把真正关键的参数藏在附录里。"
三天后,当赵建国在标准委紧急会议上得意洋洋地否决志远提案时,陈志远同时向省质监局提交了更完备的版本。而混入志远集团的小李,此刻正被周雅"偶然"发现电脑里存有赵氏化工的内部文件。
"你被开除了。"人事总监将辞职信推到小李面前,"陈总说年轻人走错路可以原谅,但必须写检讨。"
小李颤抖着手写下"我受赵建国指使窃取商业机密"时,并不知道这份材料将成为下周省工商局突击检查赵氏化工厂的导火索。
行业协会季度会议再次召开时,陈志远的位置已经从角落调到了主席台。台下第一排,赵建国阴沉着脸翻看刚发布的《中国家电行业白皮书》,其中"打击假冒伪劣"章节直接点名了赵氏集团旗下多个品牌。
"......因此我提议建立跨省协作机制。"陈志远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目前已获得江浙沪三地协会响应。"
赵建国突然举手:"陈副会长说得很好,但民营企业自身问题也不少。"他掏出一叠照片,"比如志远集团在邻省的代工厂,就涉嫌使用童工!"
会场哗然。照片传递到主席台,刘副厅长皱眉查看——画面中确实有几个瘦小身影在志远标志的生产线旁工作。
陈志远接过照片,突然笑了:"感谢赵厂长关心。这是我们'雏鹰计划'资助的贫困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视频,"这些孩子都是员工子弟,参观父母工作环境是项目内容之一。"
画面中出现孩子们穿戴整齐的参观场景,秦雪正在讲解流水线原理。一个扎马尾的女孩对着镜头说:"我妈妈在这里工作五年了,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设计更省力的机器!"
赵建国脸色由青转白,突然夺过助理手机查看信息,随后猛地站起身往外走。
"赵厂长别急着走。"陈志远提高声音,"接下来要讨论的正是您关心的标准问题——关于某些企业长期使用违禁添加剂的情况。"
会场门在赵建国身后重重关上。陈志远继续发言,目光扫过正在认真记录的"小张"。年轻人今天换了条新领带,坐姿笔直,偶尔还点头附和。
茶歇时,老王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陈总,您猜怎么着?小张今早交辞职报告了,说想去您那儿应聘。"
"欢迎啊。"陈志远啜了口茶,"协会秘书处也该换换血了。"
一个月后,当省电视台报道"五省联动打假专项行动"查获价值三亿元的假冒志远电器时,陈志远正在办公室擦拭新送来的牌匾——"行业领军企业"。匾额旁边挂着那件被茶水染污的衬衫,已经装裱在玻璃框里,下方小字标注:"改革的代价,2023年5月17日"。
苏晓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刚出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正是陈志远在协会发言的照片,标题赫然写着《破壁者:一个民营企业的标准之战》。
"赵建国被协会除名了。"她将杂志放在桌上,"刚收到的消息,他那个小舅子在标准委受贿的事也被查出来了。"
陈志远望向窗外。初夏的阳光照在志远工业园崭新的标准检测中心大楼上,玻璃幕墙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里正进行着最新一批洗衣机的检测,采用的是志远牵头制定的新标准。
"对了,"苏晓梅走到门口又转身,"小李——就是那个商业间谍——刚寄来感谢信,说在赵氏化工厂的环保部门找到新工作,要多谢您没起诉他。"
陈志远笑了笑,从书柜取出一本崭新的《行业白皮书》递给她:"给他寄本这个,就说——"他顿了顿,"改革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窗外,一辆印有志远logo的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身上"中国标准,世界共享"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