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76章 超市概念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深圳的夏夜闷热潮湿,陈志远坐在招待所的钢丝床上,汗珠顺着脊背往下淌。,x-i¨a`o¨s,h~u?o/c-m_s,.-o+r!g!他顾不上擦,铅笔在笔记本上飞速移动,勾勒出一个长方形空间,标注着"入口收银台货架区"。铅笔芯"啪"地断了,他这才发现中指已经磨出一个血泡。

"还没睡?"同屋的张建军揉着眼睛从卫生间出来,瞥见他膝头摊满纸张,"这画的什么?"

"美国人叫t。"陈志远举起刚完成的草图,"咱们翻译成'自选商场'怎么样?"

八小时前,他们在深圳考察冷链设备时迷了路,误入一家刚开业的沃尔玛。那场景至今震撼着陈志远的神经——明亮的灯光下,一排排货架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顾客推着购物车自由选取商品,收银台有条不紊地结账。与国内供销社柜台前排长队、售货员爱搭不理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自选?"张建军凑过来看图纸,"那不都乱套了?肯定有人偷东西。"

陈志远摇头:"深圳这家店每天营业额上万,损耗率不到千分之一。"他指着草图上的防盗设计,"关键是动线规划和监控系统。"

凌晨三点,招待所走廊传来脚步声。周雅敲门进来,手里捧着台笨重的相机:"拍到了!"她兴奋地展示偷拍的沃尔玛内景,"可惜保安发现得早,只拍到这些。"

照片有些模糊,但足以看清货架排列和价签样式。陈志远如获至宝,对照着修改草图。当晨光透过窗帘时,一份完整的《县城自选商场试点方案》已经成型。

回程的火车上,周雅忧心忡忡:"这种模式太超前了,县里老百姓能接受吗?"

"正因为超前才有机会。"陈志远望着窗外飞驰的稻田,"等外资大举进入就晚了。`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

选址出乎所有人意料——县城西关废弃的光明电影院。这栋苏式建筑闲置多年,斑驳的外墙上还残留着《少林寺》的褪色海报。陈志远带着工程队走进去时,惊起一群蝙蝠。舞台上的幕布早已朽烂,露出后面同样斑驳的"毛主席万岁"标语。

"层高够,空间开阔,还有现成的停车场。"陈志远踩着吱呀作响的地板,"关键是位置——三条公交线路交汇处。"

改造工程热火朝天。舞台拆掉改成生鲜区,观众席的翻板椅拆了做货架底座。最妙的是县剧团淘汰的道具架——这些原本用来摆放刀枪剑戟的铁架子,刷上白漆后成了完美的日用品货架。

楚明月负责整体设计。这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姑娘大胆采用红白主色调,把放映室改造成玻璃幕墙的办公室,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卖场。"要让顾客一进来就感到敞亮,"她边画设计图边解释,"不像供销社那样阴暗压抑。"

开业前一周,危机接踵而至。先是县商业局发文要求"加强传统商业保护",接着主要供货商集体要求现款结算——这明显是赵建国在背后使绊子。最棘手的是,从深圳采购的十台电子秤被海关扣留,理由是"涉嫌走私"。

"用土办法。"陈志远当机立断。他让摩托车厂连夜加工了一批机械秤,又培训了二十个下岗女工当称重员。生鲜区的保温系统则借鉴了冷链经验——苏联专家建议的"棉被+冰块"改良版,成本只有进口冷柜的十分之一。

1984年国庆节,中国第一家县城自选商场"天天平价"低调开业。没有剪彩仪式,只在门口贴了张手写告示:"欢迎自选,出口结账。?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

第一批顾客是好奇的附近居民。他们怯生生地推着改装过的轮椅车(购物车的替代品),在货架间小心翼翼穿梭,不时发出惊叹:"这么多东西随便摸?比供销社便宜一毛钱!"

转折点出现在上午十点。菜市场收摊后,一群提着篮子的家庭主妇涌了进来。生鲜区的特价鸡蛋瞬间被抢购一空,接着是食用油、白糖......混乱始于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大妈们发现这种薄如蝉翼的"洋玩意"能装东西后,开始疯狂撕扯,有人甚至整卷往怀里塞。

"别抢!排队!"称重员小王急得直跺脚。她面前挤作一团的顾客已经打翻了酱油瓶,棕黑色液体在地上蜿蜒如蛇。

陈志远抄起扩音器跳上柜台:"各位婶子!"他的声音压过嘈杂,"今天所有商品保证供应!塑料袋随便拿,但请排队——前一百名顾客送半斤鸡蛋!"

秩序渐渐恢复。下午三点,陈志远正在仓库调货,楚明月慌慌张张跑进来:"有人在散布谣言,说我们价格比供销社贵!"

卖场角落里,一个穿蓝布衫的中年妇女正指着货架上的肥皂大声嚷嚷:"黑心商家!这块肥皂供销社卖三毛五,这里要四毛!"周围聚集了不少人,议论纷纷。

陈志远一眼认出那是赵建国公司食堂的炊事员。他不动声色地让售货员取来供销社的同款肥皂——包装相似,但克重少了二十克。经过现场称重对比,谣言不攻自破。

但负面影响已经扩散。傍晚盘点时,销售额只有预期的一半,更糟的是出现了三起偷窃事件——一条毛巾、两包香烟和一罐奶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天会更难。"周雅看着顾客意见本上"价格贵服务差"的留言,叹了口气。

当晚的紧急会议上,团队争论到深夜。张建军主张增加保安,楚明月建议降价促销,只有陈志远沉默不语。他翻看着深圳拍的照片,突然问:"沃尔玛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便宜?"张建军猜测。

"不,是信任感。"陈志远敲着照片上醒目的"天天低价"标语,"要让顾客相信这里永远最实惠。"

凌晨四点,楚明月的设计稿终于定稿——一张几乎占据整面墙的海报:左边是供销社的价目表,右边是"天天平价"的价格,中间大大的红色箭头标注着价差。最下方是用鸡蛋组成的笑脸图案,配文:"每天省下一颗蛋,一个月能攒三斤半!"

第二天清晨,这张海报像炸弹般引爆了整个县城。赶早市的大妈们挤在超市门口对比价格,有人甚至掏出小本子认真记录。当大门开启时,人流如潮水般涌入。

"慢点!别挤!"称重员们忙得脚不沾地。生鲜区的特价土豆两小时售罄,食用油补了三次货。陈志远不得不临时调来十名辣椒酱厂的工人维持秩序。

中午时分,一个意外插曲让"天天平价"的名声达到顶峰。县中学的数学老师带着全班学生来上"实践课",让孩子们计算哪种包装的白糖更划算。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突然喊了句:"知识分子都说好,肯定错不了!"

下午三点,周雅兴奋地举着刚收到的传真:"省电视台要来采访!说是要拍改革开放新气象!"

陈志远却盯着货架上几处空缺皱眉:"赵家控制的供货商开始断货了。"

果然,第二天,面粉、食用油等关键商品迟迟补不上货。更阴险的是,有人趁乱在米袋里掺沙子,幸亏被眼尖的售货员及时发现。

"玩阴的是吧?"张建军气得直撸袖子。

陈志远却笑了:"正愁没理由自建供应链呢。"他当即拍板三件事:一是收购县粮油加工厂,二是与周边公社签订直供协议,三是让马占山带队去省城开辟新货源。

危机变成转机。一周后,"天天平价"门口挂起醒目的横幅:"自产自销,绝无中间商赚差价!"货架上出现了志远食品厂的新产品——"放心面粉"和"透明油",包装上印着生产日期和厂长承诺书,开创了行业先河。

最受欢迎的是生鲜区。老孙头带着他的海鲜专柜入驻,现场演示如何辨别新鲜度。秦雪则设立了"食品安全角",用简单实验向顾客展示如何检测甲醛和添加剂。这些举措经周雅报道后,甚至引来了省卫生厅的考察团。

月底盘点,营业额是预期的三倍,净利润却只有薄薄的5%——陈志远坚持执行"天天平价"策略,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全部让利给顾客。

"你傻啊?"张建军看着财务报表直摇头,"供销社利润率至少30%!"

"我要的不是一时暴利。"陈志远指着窗外排长队的顾客,"是这个。"

夜幕降临,打烊后的超市安静下来。陈志远独自走在货架间,手指抚过整齐排列的商品。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2020年的中国,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占据大半江山,而本土品牌寥寥无几。

他在生鲜区停下脚步,从冰柜里取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带鱼片。标签上印着老孙头的头像和一行小字:"渤海湾直供,全程-18c冷链。"

收银台旁的意见本最新一页,歪歪扭扭地写着:"以前买东西像求人,现在当上帝了。"陈志远微笑着合上本子,关掉了最后一盏灯。

黑暗中,他仿佛看见无数"天天平价"的招牌在全国各地亮起,像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