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摔碎的声音像记枪响。.E,Z!暁¨税\枉/ \哽/歆.罪¢全-陈志远眼睁睁看着苏晓梅母亲给的辣酱在地上溅开,鲜红的酱汁在泥地上画出诡异的图案,仿佛某种古老符咒。
"完了..."他蹲下身,手指悬在酱汁上方。这罐辣酱是前天苏母送的,据说是祖传配方。他本想研究下能否商品化,现在全毁了。
"别碰!"苏晓梅冲过来拽开他,"会辣眼睛的!"
确实,空气中已经弥漫着刺鼻的辛辣味。陈志远连打三个喷嚏,泪眼朦胧中看到酱料里除了辣椒,还有豆豉、蒜末和一些认不出的香料。前世他靠辣酱生意起家,对配方异常敏感。
"你娘说过配料吗?"
苏晓梅正用灶灰盖住酱汁,闻言摇头:"只说是外婆传的。"她突然压低声音,"其实...我偷偷抄了份。"
陈志远猛地抬头。少女从怀里掏出张油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配料比——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品,完全不像个村姑的手笔。
"周校长教我的。"苏晓梅似乎看出他的疑惑,"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阳光透过窗纸,在油纸上投下模糊的光斑。陈志远如获至宝地捧着配方,前世商业直觉嗡嗡作响——这个配方比他记忆中的任何辣酱都复杂,光是香料就有八种!
"能再做一罐吗?"他急切地问。
苏晓梅咬了咬嘴唇:"缺几味料...得上山采。"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两人就背着竹篓上了后山。秋日的山林色彩斑斓,苏晓梅灵活地穿梭在灌木间,不时弯腰采摘各种野草。陈志远笨拙地跟着,很快就被落下一大截。
"这是山胡椒,这是野葱..."苏晓梅如数家珍地展示收获,"最关键是这个——"她拨开一丛荆棘,露出几株紫色小花,"地椒,只有北坡才有。"
陈志远想帮忙,却被刺扎得满手血珠。苏晓梅无奈地摇头,抓过他的手仔细挑刺。少女的指尖粗糙却温暖,触碰间有种奇异的酥麻感。陈志远突然想起前世某个商业伙伴的话:最赚钱的生意往往来自最土的办法。
日落时分,他们满载而归。苏晓梅家灶房里,各种原料摆了一桌子。按配方要先将辣椒晒干,但现在等不及了。陈志远提议用火烤,结果差点把厨房点了。最后还是苏母回来救了场,三下五除二处理好原料,但拒绝参与"实验"。_0+7·z_w¢..c·o^m/
"糟蹋粮食。"老太太嘟囔着走了,留下两人面面相觑。
真正的挑战在研磨环节。石臼太重,陈志远捣了几下就手腕发酸。苏晓梅接过木杵,动作娴熟得像做了半辈子。汗珠顺着她鼻尖滑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陈志远鬼使神差地伸手去擦,指尖触到皮肤的瞬间,两人都愣住了。
"我...我去找糖。"苏晓梅慌乱转身,撞翻了盐罐。
按配方需要红糖,但供销社早就断货了。陈志远摸出半斤粮票,去黑市换了二两白糖——这在前世看来简直荒谬,白糖居然要用粮票换!回程时路过卫生所,他灵机一动,用两包大前门换了瓶医用酒精——消毒罐子用。
夜幕降临时,第一罐"实验品"终于封坛。暗红色的酱体在煤油灯下泛着光泽,味道却比苏母原版差远了——太辣,缺少那种回甘。
"缺了蜂蜜。"苏晓梅突然说,"娘用的山蜂蜜,供销社买不到那种。"
陈志远泄气地坐下。折腾一天就这结果,还不如去倒卖国库券。但当他准备放弃时,瞥见了墙角那堆山货——王小军昨天送来的山核桃,上面还粘着些蜂巢碎屑。
"蜂巢在哪采的?"
"老鹰崖..."苏晓梅瞪大眼睛,"你不会想..."
一小时后,陈志远举着火把,战战兢兢地站在崖壁前。月光下的蜂巢像个巨大的肿瘤,守卫蜂早已归巢,但嗡嗡声仍清晰可闻。前世他连咖啡都要秘书泡好端来,现在却为了一勺蜂蜜玩命!
"算了吧。"苏晓梅拽他袖子,"明天我找放蜂人买..."
话音未落,陈志远已经抄起长竿捅向蜂巢。接下来的场景堪称灾难——暴怒的蜂群倾巢而出,两人抱头鼠窜,最后跳进溪流才逃过一劫。但奇迹般地,竿头确实粘着一小块蜂巢,金黄的蜜汁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湿透的两人蹲在溪边大笑,像两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苏晓梅的辫子散了,衣服紧贴在身上,勾勒出青涩的曲线。陈志远急忙移开视线,却瞥见她手腕上被蛰出的红疹。
"疼吗?"他轻声问。
苏晓梅摇摇头,突然伸手拂去他额发上的蜂巢碎屑。这个自然而然的动作让两人都僵住了。月光下,少女的眼睛亮得惊人,像蓄满了整个银河的星光。
第二罐辣酱在半夜封坛。这次加入了山蜂蜜和一点白酒(从苏支书珍藏的瓶子里偷倒的)。?鸿_特?晓*税-蛧, `埂^歆/嶵`全¢陈志远特意用酒精消毒了陶罐,又按前世食品加工的经验调整了盐糖比。密封前,苏晓梅偷偷加了片香叶——她外婆的秘方。
三天后的清晨,陈志远被急促的拍门声惊醒。开门见是苏晓梅,脸蛋红扑扑的,怀里抱着那罐辣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功了!"她直接挖了一勺递过来,"你尝尝!"
酱体呈现出漂亮的琥珀色,比苏母原版更亮泽。陈志远迟疑地舔了一口——先是辣椒的鲜香,接着是豆豉的醇厚,最后是山蜂蜜的甘甜在舌尖绽放,层次丰富得令人震惊!
"这..."他又挖了一大勺,"比原来的还好!"
苏晓梅得意地笑了:"香叶的功劳。"她突然压低声音,"但别告诉娘...我把她的银镯子卖了,才从放蜂人那儿买到够用的蜜。"
陈志远喉咙发紧。前世女人为他挥金如土,却从未有人为他变卖首饰。他摸出兜里所有钱塞给苏晓梅,却被坚决推回。
"算投资。"少女狡黠地眨眨眼,"我要占三成股。"
阳光透过窗棂,在辣酱罐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志远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产品——前世他第一个百万就是靠辣酱赚的,但那配方远不如这个!
当天下午,代销点挂出"新品试吃"的牌子。王小军贡献出自家蒸的馒头,切成小块当试吃品。农民们起初对五分钱一小勺的价格直摇头,但尝过后纷纷掏钱。到傍晚时,一罐辣酱卖了八块多——成本不到两元!
"明天多做些!"王小军数着毛票兴奋不已。
陈志远却摇头:"先不急。"他仔细记录着顾客反馈:有人嫌太辣,有人想要更咸的...前世的产品经理经验告诉他,必须做出差异化版本。
夜深人静时,陈志远在煤油灯下完善商业计划。辣椒酱的优势显而易见:原料本地化、工艺简单、保质期长,最关键的是——赵家看不上这种"小生意"。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非对称竞争策略:1.避开赵家垄断领域;2.选择低关注度高利润品类;3.农村包围城市。"
钢笔在"农村"二字上顿了顿。前世他走的是高端路线,主打商场超市。但现在,最广大的市场在田间地头——五亿农民,每人每年消费一元,就是...
"还不睡?"苏晓梅端着油灯出现在门口,光晕中像个古老的剪影。
陈志远招手让她过来看计划书。少女凑近时,发丝间带着辣酱和皂角的混合气息,莫名让人安心。
"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她指着"小作坊"那栏。
"五百左右。"陈志远算了算,"改造废弃粮仓,买些基本设备..."
苏晓梅突然掏出一个手帕包,展开是卷皱巴巴的钞票:"我存的,加上今天的...一共六十三块七毛。"
陈志远鼻子一酸。前世融资时,那些风投大佬随手就是百万支票,却从没人把全部积蓄交给他。他轻轻合上苏晓梅的手:"留着。钱我有办法。"
他确实有办法——那批藏在墙缝里的国库券,兑了能有两百多。再加上...
"明天我去趟县里。"陈志远合上笔记本,"找李国栋批个食品加工许可证。"
次日清晨,陈志远搭拖拉机去了县城。李国栋办公室锁着门,秘书说去省里开会了。他转而去供销社找王丽华,想打听设备采购的事,却撞见她在仓库偷偷抹泪。
"怎么了?"
王丽华慌忙擦脸:"没事...工作调动。"她递过张纸——调令上写着"即日前往青山公社供销社报到",落款是县商业局。
青山公社是最偏远的公社,这分明是发配!陈志远立刻明白了:"赵家?"
王丽华点头,声音低不可闻:"他们查到...我帮你弄工业券的事..."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王丽华迅速塞给陈志远一张纸条,把他推进货架后面。进来的是供销社主任,满脸假笑地"督促"王丽华立即交接工作。
陈志远攥着纸条从后门溜走。展开一看,是几个供货商名单和电话号码,最下面写着:"小心王建军,他升官了——县工商局稽查队副队长。"
秋日的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赵家的反击比预想来得快,而且精准打击他的左膀右臂。陈志远站在邮局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兜里的国库券。现在去兑风险太大——王建军肯定盯着各个银行网点。
回程的拖拉机颠簸得像惊涛骇浪中的小船。陈志远抱紧装着原料的布袋,大脑飞速运转。没有许可证,辣酱作坊就是"黑工厂";没有王丽华,供销社这条线就断了;而王建军的升职意味着...
"嘎吱——"
拖拉机突然急刹。前方路口设了检查站,两个戴红袖章的人正在查车。陈志远心头一紧——其中一人正是王建军!他急忙把布袋塞到稻草堆里,但为时已晚。
"哟,陈主任!"王建军晃过来,崭新的制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进城采购啊?"
陈志远强作镇定:"买些生活用品。"
"是吗?"王建军突然拽过布袋一抖——辣椒、香料、白糖洒了一地,"搞副业呢?"他踢了踢那包白糖,"投机倒把白糖,至少拘十五天。"
围观者越来越多。陈志远额头渗出冷汗——这年头白糖确实管控,但他有代销点证明...证明忘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我的。"
清亮的女声打破僵局。苏晓梅不知从哪冒出来,手里挥舞着张纸条:"公社卫生所开的证明,给老支书配药的。"
王建军狐疑地检查纸条,确实盖着卫生所公章——这丫头什么时候学会伪造公章了?陈志远突然想起周校长,那个右派分子据说精通各种"手艺"...
"走吧走吧。"王建军悻悻地挥手,突然压低声音,"告诉李国栋,他保不了你们多久了。"
拖拉机重新启动时,陈志远才发现后背全湿了。苏晓梅紧挨着他坐着,布袋安然无恙地抱在怀里。
"你怎么..."
"王小军看见王建军设卡,跑来找我的。"苏晓梅轻声说,"证明是周校长帮忙开的。"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土路上,拉得很长。陈志远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有苏晓梅,有周校长,甚至还有李国栋...这是一张正在形成的保护网。
"许可证没批下来。"他低声说,"王丽华也被调走了。"
苏晓梅沉默片刻:"那就在我家灶房做。"她眼神坚定,"娘同意了,说总比看你捅马蜂窝强。"
夜幕降临,灶房的灯光透过窗纸,在院子里投下温暖的方形。陈志远看着苏晓梅忙碌的背影,突然觉得许可证或许没那么重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多少改变命运的生意,都是从这样一盏煤油灯下开始的。
辣酱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混合着炊烟的温暖。陈志远在笔记本上写下:"1980年10月25日,第一款产品诞生。"想了想又补充:"名字就叫'晓梅辣酱'如何?"
少女回头瞪他,脸颊被灶火映得通红:"难听死了!"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