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11章 第一桶金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钞票铺满床铺的景象比想象中更震撼。+q′s¢b^x\s?.?c,o\m¨十元面额的大团结,一百张,整整一千元。陈志远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些皱巴巴的纸币,触感真实得令人战栗。1980年的一千元,相当于城里工人三年的工资。

"再数一遍。"他对苏晓梅说。

少女纤细的手指在煤油灯下飞快翻动钞票,算盘珠子噼啪作响。陈志远注视着她紧绷的侧脸,鼻尖上细密的汗珠,以及随呼吸微微颤动的睫毛。这个曾经连账本都看不明白的村姑,如今能在十分钟内完成复式记账。

"一千零四十八元七角五分。"苏晓梅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比预计多了一百二十六块三毛!"

角落里望风的王小军忍不住欢呼,又立刻被王丽华捂住嘴。粮仓外秋风呼啸,把顶棚的破洞吹得呜呜作响,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陈志远摸出笔记本,就着灯光核对最后几笔账目:安庆收券花费四百,合肥转手得四百三,南京最终兑付...

"周处长那边..."王丽华欲言又止。

"抽成已经给了。"陈志远点点账本某栏,"五十块,他坚持只要两成。"

事实上周维民原本分文不取,最后勉强收下钱还是为了安他们的心。这位财政厅干部看中的显然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陈志远背后代表的某种可能性——就像前世那些天使投资人。

"分钱吧。"陈志远搓了搓手。四人立刻围成一圈,像秘密结社的成员举行神圣仪式。

按照约定,利润分四份:陈志远作为策划者拿四成,苏晓梅管账三成,王家姐弟各一成五。但当苏晓梅将四百多元推给陈志远时,他又退回一百:"给你的奖金。′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

"这不行..."苏晓梅像被烫到般缩手。

"你值这个价。"陈志远不由分说把钱塞进她口袋,"没有你那两根金条,这生意做不成。"

手指相触的瞬间,苏晓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那里有一道新鲜的淤青,是昨天在信用社门缝夹的。少女的拇指轻轻抚过伤处,陈志远心头一跳,急忙抽回手。灯光下,他看见苏晓梅眼眶微微发红。

"明天存信用社。"陈志远转移话题,"三百活期,七百定期。"

王丽华皱眉:"不怕被查?"

"越明目张胆越安全。"陈志远笑了,"现在全县都知道我们是'改革典型'了。"

这倒是实话。周雅那组"争议报道"意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县里不敢轻易动他们,怕被扣上"阻碍改革"的帽子。连王建军最近都绕着代销点走。

"接下来呢?"王小军摩拳擦掌,"再去收国库券?"

陈志远摇摇头,从床底拖出个铁皮箱。开锁的瞬间,四个脑袋同时凑过来——箱子里整齐码着各种票据:粮票、布票、工业券,甚至还有几张稀罕的自行车票。

"这..."王丽华倒吸一口气,"哪来的?"

"南京黑市。"陈志远挑了张上海自行车票,"知道这值多少钱吗?"

众人摇头。他伸出三根手指:"三十块!而且有价无市。"又指向一叠全国粮票,"这些加起来值两百多。"

苏晓梅突然明白了:"你要做票证生意?"

"暂时不。"陈志远锁回箱子,"这些都是硬通货,留着关键时刻用。"他转向王小军,"明天去县运输公司问问,退役的解放卡车多少钱。·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话题突然转到卡车,三人都愣住了。陈志远笑着展开规划图:"代销点要升级成综合商店,需要自己的运输队。"笔尖在"物流"二字上画了个圈,"下一步是打通省城到县城的货运渠道。"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光影摇曳中,陈志远仿佛又回到前世那间宽敞的ceo办公室,只是眼前这些满脸憧憬的年轻人,比那些西装革履的高管真诚得多。

"需要多少钱?"苏晓梅问到了关键。

"二手车两千左右,但..."陈志远顿了顿,"我打算买新的。"

惊呼声差点掀翻屋顶。新解放卡车要五千多,还得有批条!陈志远等他们平静下来才解释:县农机公司刚到了一批计划内卡车,主管是他父亲的老部下。

"你爹不是..."王丽华脱口而出,又急忙住嘴。

"死了?"陈志远平静地接话,"但他的人脉还在。"事实上,这位"老部下"前世曾受过他父亲庇护,去年偶然在县城重逢,当时对方还只是个科长。

计划连夜制定:陈志远负责搞批条,苏晓梅筹备首付款,王丽华打听营运证流程,王小军去学开车——这小子居然早就会开拖拉机。

"还有个问题。"苏晓梅咬着铅笔头,"赵家会不会..."

话音未落,粮仓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四人瞬间僵住,王丽华迅速吹灭煤油灯。黑暗中,陈志远摸向床底的铁棍,心跳声大得仿佛能震破耳膜。

"陈...陈志远..."压低的男声伴随着轻轻的叩门声。

是李国栋!陈志远松了口气,示意大家别动,自己摸黑去开门。月光下,李国栋的金丝眼镜泛着冷光,手里捏着个信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省里刚到的。"他直接递过信封,"你看看吧。"

陈志远就着月光抽出文件——《关于扩大农村集贸市场试点的通知》,落款是国务院某办公室。其中第三条明确写道:"允许社队企业从事农副产品长途贩运"。

"这是..."

"尚方宝剑。"李国栋难得幽默,"赵建国那边暂时不会动你了。"

原来这份文件就是周雅说的"新政策"!陈志远迅速浏览全文,心跳越来越快。这不仅意味着代销点合法化,更预示着全国性大市场的形成——正是前世八十年代"倒爷"们发家的政策基础。

"还有个消息。"李国栋推了推眼镜,"赵建国调任省商业厅副厅长的任命...黄了。"

风突然大起来,吹得文件哗哗作响。陈志远想起周雅父亲的身份——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果然一招就打在了赵家七寸上。

"谢谢李主任。"

"别谢我。"李国栋转身要走,又停住,"周记者下周要来采访你,准备准备。"顿了顿,"穿体面点。"

月光把李国栋的影子拉得很长。陈志远望着他远去,突然想起前世这位改革派官员的结局——九十年代初因经济问题被判刑,据说背后有赵家运作。这一世,或许...

回到粮仓,陈志远宣布了两个好消息:政策绿灯和赵建国受挫。四人击掌相庆,王小军甚至翻了两个跟头。但陈志远很快冷静下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慎。"他敲敲铁皮箱,"明天开始,暂停国库券生意。"

"为什么?"王小军瞪大眼睛,"这么赚钱..."

"正因为太赚钱。"陈志远扫视三人,"你们没发现吗?最近黑市上突然多了很多收国库券的生面孔。"

苏晓梅立刻反应过来:"赵家的人?"

"或者公安的便衣。"陈志远合上账本,"政策虽然松动,但'投机倒把罪'还在刑法里写着呢。"

这个决定看似保守,实则深谋远虑。陈志远清楚记得,前世1983年严打时,多少"倒爷"栽在最后一刻。眼下第一桶金已到手,该转向更稳妥的赛道了。

凌晨时分,众人散去。陈志远独自留在粮仓,就着月光清点最后的国库券——这是留着应急的"私房钱",约值三百元。藏好铁盒后,他摸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商业转型方向:1.正规物流;2.票证交易(谨慎);3.食品加工(苏母辣酱配方)。"

钢笔在第三条上顿了顿。前世他靠辣酱赚到第一桶金,但那应该是两年后的事。现在历史已经改变,或许该提前布局?

窗外秋风渐紧,吹得枯叶沙沙作响。陈志远突然想起什么,翻到笔记本扉页,在母亲题写的"志存高远"旁边,添了行小字:"第一目标达成——1000元(1980.10.17)"

月光透过破洞,在地上投下圆形的光斑,像枚巨大的硬币。陈志远望着这枚"银币",想起前世那个被毒死的亿万富翁。现在的全部身家不过那时的九牛一毛,但感觉却真实得多——至少这一千元里,没有一滴别人的血。

晨光微露时,陈志远才合眼睡去。梦里他回到前世那个豪华办公室,林美玲正把毒酒递到他唇边。但这次,他笑着推开酒杯,转身走向一扇发光的门——门外是1980年的朝阳,和等着他一起去存钱的苏晓梅。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