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感冒门--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感冒风寒总括

小儿的肌肤极为娇嫩脆弱,一旦偶然接触到风寒之邪,就会使营卫功能受到影响。¨2,芭.墈?书/旺. -首^发?病情较轻的是感冒,容易痊愈;病情严重的则发展为伤寒,较难治愈。此外,还可能出现夹食、夹热或者夹惊等不同兼证,这时对于是该采用疏散之法,还是和解之法,应仔细斟酌体悟。

【注释】小儿的气血尚未充盛,肌肤柔弱脆嫩,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时,邪气就会侵入肌肤纹理之间,致使营卫功能失常。如果病情较轻,就表现为感冒,这种情况相对容易治愈;若病情严重,就发展成伤寒,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另外,小儿患病还可能同时伴有夹食、夹热、夹惊等症状。面对这些不同情况,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时,要仔细观察分析,根据具体病症来确定是适合用疏散的方法,还是和解的方法进行治疗。

伤风

肺主管皮毛,小儿若被风邪侵犯,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症状,伴有出汗、打喷嚏、流涕,脉象浮缓,还会鼻塞、声音重浊、频繁咳嗽。可用杏苏饮与金沸散,要及时疏风解表。

【注释】伤风,是风邪侵袭了卫气。卫气主管皮毛,向内与肺脏相连,所以会致使小儿身体发热、怕冷、头痛,还会出汗,有打喷嚏、流涕的现象,鼻子堵塞、发出重浊声音,不时咳嗽。此时脉象表现为浮缓,适合用杏苏饮来解散体表的风邪,随后使用金沸草散,疏通气机上逆的情况,病症就会痊愈。

杏苏饮

杏仁(炒,去皮尖) 紫苏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桑皮(炒) 黄芩 甘草(生) 麦冬(去心) 浙贝母(去心) 橘红

取生姜作为药引,与其他药材一起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杏苏饮治风伤肺,杏仁紫苏前桔同,枳壳桑皮黄芩草,麦冬贝母合橘红。

金沸草散

细辛 荆芥 半夏(姜制) 旋覆花 前胡 甘草 赤苓

以生姜和大枣作为药引,将它们与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比′奇′中¨文-网, !更`辛^罪.快,

(方歌)金沸草散微伤风,细辛荆芥半夏同,旋覆前胡生甘草,生姜红枣赤茯苓。

伤寒

小儿患伤寒,是体表感受寒邪,会出现发热、无汗且怕冷的症状,伴有头痛、身体疼痛,脉象浮紧。若出现呕吐、烦躁、口渴,表明病邪将要传变。初期可用羌活相关方剂或双解通圣汤,病邪传变时则用柴葛解肌汤或大柴胡汤。

【注释】伤寒这一病症,是寒邪侵袭了体表的营分。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怕冷且不出汗,头痛、身体疼痛,脉象呈现浮紧之象。要是出现呕吐、烦躁、口渴的情况,那就意味着寒邪强盛,即将传入他经。这种病症初期适合用九味羌活汤;如果热邪较盛,就用双解通圣汤来治疗;服用这些药物后,若发汗、泻下后病仍不解且病邪已经传经,就使用柴葛解肌汤;若同时伴有里证,就用大柴胡汤,以此来解表并通利里邪。要依据具体病症进行治疗,才不致出现失误。

九味羌活汤

苍术(炒)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防风 生地 黄芩 甘草(生)

以生姜和葱白作为药引,与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如果患者出现大便秘结不通的情况,就在方剂中加入大黄一同煎煮。

(方歌)伤寒初起羌活汤,苍芷芎细合羌防,生地芩草姜葱入,便秘之时加大黄。

双解通圣汤

麻黄 朴硝 大黄 当归 赤芍 川芎 白术(土炒) 石膏 滑石 桔梗 栀子 连翘(去心) 黄芩 薄荷 甘草(生) 荆芥 防风

以生姜、葱白作药引,和其他药材一同置于锅中,添入适量的水煎熬,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w*a′x?s\w`.*c~o`m?

(方歌)伤寒热盛通圣汤,表里两解麻硝黄,归芍芎术膏滑桔,栀翘芩薄草荆防。

柴葛解肌汤

葛根 柴胡 白芷 羌活 桔梗 石膏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生)

取适量生姜与红枣作为药引,和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柴葛解肌解三阳,葛根柴胡白芷羌,桔梗石膏芩赤芍,甘草煎服自安康。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赤芍药 半夏(姜制) 枳实(麸炒) 大黄

把生姜、大枣当作药引,与其他组方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所煎出的药汁。

(方歌)大柴胡治邪传经,少阳阳明表里通,柴胡黄芩赤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同。

感冒夹食

小儿因内伤饮食又感受风寒,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厌恶食物,嗳气有腐臭味、吐出酸水,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腹部发热胀满。可选用双解藿香正气饮,或酌情使用化滞的平胃散。

【注释】小儿平时饮食没有节制,导致内伤食积停滞,同时外部又被风寒邪气侵袭,所以形成了这种病症。其症状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不想吃东西,嗳气时散发腐臭气味、呕吐酸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腹部发热且胀满。如果体内热邪较盛,就用双解通圣汤解表清里;如果体内没有热邪,就用藿香正气汤来调和表里。表邪解除之后,接着调理脾胃,使用平胃散来消食导滞。如此,使体外没有残留的邪气,体内没有积滞的热邪,病症自然就会痊愈。

双解通圣汤(方剂在 “伤寒” 相关内容中)

藿香正气汤

苏叶 白芷 藿香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大腹皮 甘草(生) 厚朴(姜炒) 桔梗

以生姜和红枣作为药引,将它们与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

平胃散(方剂见“哯乳”相关内容),加山楂、神曲、麦芽。

感冒夹热

小儿平素体内有热,又感受风寒之邪,会出现面色发红、嘴唇焦干、口鼻干燥,怕冷高热,频繁想要饮用冷水,心烦意乱,甚至胡言乱语,大便多艰涩难行。治疗时,应先使用通圣汤以泻热,之后再用清热的凉膈散与天水散煎服。

【注释】小儿的脏腑天生大多偏热,如今又受到风寒之邪侵犯,风热相互交结,火邪就会愈发强盛。所以出现的症状为面色发红、嘴唇焦干、口鼻干燥,既怕冷又高热,口渴想喝冷水,内心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精神狂乱,大小便都艰涩不畅。治疗应当疏散风寒,同时也要兼以泻热,必须用双解通圣汤来解表清里。如果服药后出汗且大便通畅,病情虽稍有减轻,但热仍未退,此时治疗应以清热为主,应当用凉膈散与天水散合用治疗,这样表里之热都能清除,疾病也就痊愈了。

双解通圣汤(方剂见 “伤寒” 相关内容)

凉膈散(方剂见 “急惊风” 相关内容)

天水散

滑石(六两,飞) 甘草(一两,生)

将这些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灯心草煎成的汤液来调和药末后服下。

感冒夹惊

小儿在患感冒期间又被意外惊吓,会出现心惊胆战、胆怯,睡眠不安稳,身体发热、烦躁,面色时而发青时而发红。此时先用疏解散来疏散病邪,再用凉惊丸清热安神,若病状有所减轻,但仍有心惊难以入眠的情况,宜用柴胡温胆汤来调和。

【注释】小儿感冒,体内邪气还未解除,又受到意外惊吓刺激,所以会出现心中惊恐、胆小害怕,睡觉不踏实,身体发热、烦躁不安,面色呈现青红交替的症状。首先要用疏解散来疏散体表的邪气,接着用凉惊丸清热以镇定心神。如果病症虽有所减退,但还是感觉心里惊慌、难以入睡,这种情况适合使用柴胡温胆汤来调理,以达到宁心安神、稳定情志的效果,就如同仙法般有效。

疏解散

羌活 苏叶 防风 枳壳(麸炒) 桔梗 前胡 赤芍药 杏仁(炒,去皮尖) 僵蚕(炒) 甘草(生) 黄连(酒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与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疏解散治感冒惊,羌活苏叶及防风,枳桔前胡黄连芍,杏仁僵蚕甘草同。

凉惊丸(方剂见“急惊风”相关内容)。

柴胡温胆汤

柴胡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生) 竹茹 枳实(麸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与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柴胡温胆感冒惊,病后余邪尚未宁,柴胡陈半茯苓草,竹茹枳实姜用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