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妇人脉象平和,尺部脉稍显弱小,出现口渴、不能进食,没有怕冷发热症状,这叫做妊娠,可用桂枝汤治疗。¨c?n_x.i!u?b¨a¢o+.\n¨e!t.按照常理,怀孕六十天左右会出现这些症状。假如医生治疗不当,反而在一个月时就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就应停止用药。
【注释】妇人月经停止,脉象平和,没有怕冷发热,说明内外没有疾病。她口渴、不能进食,这是妊娠恶阻逐渐出现的表现。所以即使尺部脉稍显弱小,也可判断为怀孕。只是妊娠恶阻,通常在六十天左右会出现这些症状,假设医生不知道是怀孕,而采用错误的治法,就会使症状提前一个月出现。如果还伴有呕吐、腹泻,就应该停止用药,听任其自行痊愈。然而脉象平和且无寒热,却用桂枝汤,这与妊娠口渴、不能进食的症状并不契合,而且文义不连贯,其中必有脱漏简文。
【集注】徐彬说:平脉,指没有出现病脉,就像正常人的脉象。阴脉小弱,指脉形小而不大,软弱无力,但不是细脉。其他脉象都正常,唯独下焦的尺部脉稍有不同,这表明中、上二焦没有疾病,却反而出现口渴、不能进食的症状,那么口渴不是上焦有热,不能进食也不是胃部疾病。少阳病有默默不想进食的症状,但现在没有怕冷发热,也没有少阳表症的可疑之处。所以口渴是阴火上炎,不能进食是因为恶心阻碍进食,阴脉弱小是因为胎儿消耗气血,所以叫做妊娠。
李彣说:这一节所说的病症,就是妊娠恶阻。寸脉为阳脉主气,尺脉为阴脉主血,阴脉小弱,是因为血不足,血要滋养胎儿,就会导致津液耗竭而口渴。另外,脾属坤土,厚德载物,胎儿依赖脾气得以安稳,不能进食,是因为脾气虚弱。凡是有其他疾病而口渴、不能进食的,脉象必定不正常且有怕冷发热症状,现在虽然不能进食,脉象却反而正常,又没有怕冷发热,所以判断为妊娠。
桂枝汤方(见下痢相关内容中。)
妇人平素患有症病,月经停止不到三个月,却出现阴道下血不止,胎动感觉在脐上,这是症病的危害。一般妊娠六个月左右胎动,若前三个月月经正常,就是胎儿;如果出现下血,是因为后来停经三个月形成了瘀血,所以血不足,是因为症病没有去除,此时应当攻下症病,用桂枝茯苓丸治疗。
【注释】月经停止且怀孕,称为妊娠。妊娠期间出现阴道下血,就是漏下。妇人平素患有症病而怀孕的,不到三个月就出现漏下,下血不止,胎动不安,这也是症病造成的危害。已经到了六个月出现漏下,下血、胎动不安,同样是症病的危害。然而有瘀血形成血块的情况,因为前三个月虽然月经停止,但血尚未充盛,胎儿还弱小,此时不可攻下症病。三个月后形成瘀血,胎儿已经强壮,所以用桂枝茯苓丸,应当攻下症病。~x!t¨x′x-s′.~c^o,m*这是告诉人们妊娠期间有病就应治病的道理。此条文义不完整,其中必定有缺漏文字,姑且留存其医理。
【集注】娄全善说:一般胎动大多在脐部,现在胎动在脐上,所以知道是症病。
程林说:这是患有症病又怀孕的情况,虽然有漏下不止的症状,但都是症病造成的危害,并非胎动不安、胎漏的病症,攻下症病,妊娠自然会安稳。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有病因存在,用药就不会对胎儿有损伤,也不会对母体有损伤。
方氏说:胎动不安和胎漏都会出现下血,但胎动不安会伴有腹痛,胎漏没有腹痛,所以胎动不安适宜行气,胎漏适宜清热。
魏荔彤说:胎儿和瘀血的辨别,应当从月经未断之前的三个月来判断。前三个月月经顺畅,那么停经必定是怀孕。前三个月有过下血的情况,那么停经后必定形成瘀血。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量)
以上五味药,研成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如兔屎大小,每天饭前服一丸,如果没有效果可加至三丸。
妇人怀孕六、七个月,脉象弦,发热,胎儿越发胀大,腹痛怕冷,少腹像被扇风一样寒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子宫张开,应当用附子汤温暖子宫。(方剂未见)
【注释】妇人怀孕六、七个月,脉象弦、发热,看似是表证;但如果胎儿越发胀大,腹痛怕冷,却没有头痛、身痛的症状,就不是表症。少腹像被扇风一样,那种恶寒就如同被扇风侵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患者阳虚,子宫张开,寒邪侵入,所以用附子汤温暖子宫、驱逐寒邪。但方剂缺失,文义也不完整,必定有残缺。
【集注】程林说:胎儿胀大、腹痛,也会让人出现发热、怕冷,少腹像被扇风一样,是阴寒过盛。妊娠时阴阳调和,胎气就安稳,现在阳虚阴盛,不能约束胞胎,所以子宫张开。附子汤用于温通经脉。
李彣说:按子脏就是子宫。脐下三寸是关元穴,关元穴左边二寸是胞门,右边二寸是子户,命门是女子维系胞胎的地方,但不是说命门就是子脏。命门是穴位名称,在腰后两肾中间,靠近脊骨第十四椎的两旁。现在经文明确说少腹像被扇风,是因为子脏张开,那么子脏在少腹就很清楚了。哪有在少腹的,反而说在脊背的呢?这是错误的。
尤怡说:脉象弦、发热,类似表证,但身体不痛反而腹痛,背部不恶寒反而腹部恶寒,甚至少腹阵阵发冷,好像被扇风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子宫张开不能闭合,风冷之气乘虚而入。*l_a~n!l^a?n,g?u*o`j′i^.?c~o-m+子宫张开、风邪侵入,体内阴寒过盛,那么脉象弦就代表阴气,而发热是因为阳气被格拒在外。胎儿胀大,是因为热则消散,寒则胀大。附子汤的方剂未见,但温里散寒的意图大致可以推断出来。
老师说:妇人有阴道持续少量下血的,有半产后因继续下血而淋漓不绝的,有妊娠期间下血的。假如妊娠时腹中疼痛,这是胞阻,用胶艾汤治疗。
【注释】怀孕五、六个月发生的流产,称为半产。妇人有漏下、下血的病症,到五、六个月流产后下血仍不停止的,这是症病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症病而下血,只是腹中疼痛,那么就是胞阻。胞阻,是指胞宫中气血不调和,从而阻碍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用芎归胶艾汤来调和血液,使气血调和从而有利于胎儿发育。
【集注】程林说:漏下,是指妊娠期间仍有月经来潮,《脉经》认为阳气不足导致的这种情况叫做激经。半产,是指四、五月时发生堕胎,堕胎必然损伤血海,所以血液会继续下而不止。如果妊娠时下血且腹中疼痛,属于胞阻,就用胶艾汤来治疗。
尤怡说:妇人月经淋漓不断,以及胎产前后下血不止,都是因为冲任脉虚弱,阴气不能固摄,只有胶艾汤能够补养并固摄。
芎归胶艾汤方
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 艾叶、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干地黄
以上七味药,用五升水、三升清酒,一起煮取三升,去掉药渣,加入阿胶,让阿胶完全融化,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如果不痊愈就再煎服。
妇人怀孕,腹中拘急疼痛,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按语】妊娠时腹中急痛用这个方剂,其原理不清楚,必定有脱简,不解释。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川芎(半斤)
以上六味药,捣成散剂,每次取一方寸匕,用酒调和,一日服三次。
妊娠期间,呕吐不止,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
【注释】妊娠期间的呕吐称为恶阻。恶阻,是指胃中素来有寒饮,阻碍胎儿发育,进而妨碍饮食。用干姜散寒,半夏止呕,因为恶阻的人每日呕吐,必然损伤胃气,所以又用了人参。
【集注】程林说:胃脘有寒,就会导致呕吐不止,所以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呕,人参调和胃气。半夏、干姜有下胎的说法。娄全善说:我治疗妊娠恶阻病,多次使用半夏,并没有导致胎动,这也是“有故无殒”的道理,临床医生,何必拘泥呢。
尤怡说:这是补益虚损、温暖胃气的方法,是为妊娠期间中焦虚寒的人而设。阳明经的脉象,正常是顺畅下行的。有寒邪则会逆行,有热邪也会逆行,逆行则水饮必然随之而上逆,而妊娠时,精气凝聚、血液汇聚,常常会蕴积生热。按《外台秘要》中的方剂: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麦冬、人参各三两,是治疗胃热气逆呕吐的方法,可以补充仲景论述的不足。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糊,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开水送服十丸,一日服三次。
妊娠期间,小便困难,但饮食正常,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
【按语】方剂与症状不太相符,必有脱简,不解释。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如小豆大小,用开水送服三丸,可加量至十丸。
妊娠期间,有水气,身体沉重,小便不利,怕冷寒战,起身时就头晕目眩,用葵子茯苓散治疗。
【注释】妊娠时体表有水气就会出现浮肿,怕冷寒战,水液大量停聚在肌肤,所以身体沉重;体内有水气,就会小便不利,水盛阻碍阳气上升,所以起身时就头晕目眩。使用葵子茯苓散,主要是以通窍利水为主。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 茯苓(三两)
以上两味药,捣成散剂,用开水送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小便通利病就会痊愈。
妇人妊娠,适宜经常服用当归散。
【注释】妊娠时若无疾病,不需要服药。如果孕妇形体消瘦且体内有热,恐怕耗伤阴血、损伤胎儿,适宜经常服用这个方剂来安胎。
【集注】尤怡说:妊娠最担心热邪伤胎,所以在川芎、当归、芍药养血的同时,用黄芩清热,再佐以白术调和胃气。朱丹溪称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其实黄芩、白术并非直接安胎,而是去除湿热后,胎儿自然安稳。
当归散方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 白术(半斤)
以上五味药,捣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两次,妊娠时常服这个方剂就容易生产,胎儿不会有痛苦的疾病,产后各种疾病也都可以用它来治疗。
妊娠时调养胎儿,用白术散。
【注释】妊娠的妇人,如果形体肥胖、肤色白且体内有寒,恐怕损伤胎儿,适宜经常服用此药。
【集注】尤怡说:妊娠损伤胎儿,有因热邪的,也有因寒邪的,这随人体脏腑阴阳的不同而各异。当归散正是治疗热邪的方剂。白术散,以白术为君药调和胃气,川芎为臣药调理血脉,蜀椒为使药去除寒邪,牡蛎为佐药安胎,这正是治疗寒邪的方剂。仲景将两者并列在此,对后人的启示非常深刻。
白术散方
白术、川芎、蜀椒(三分,去掉汗)、牡蛎
以上四味药,捣成散剂,用酒送服一钱匕,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如果腹痛厉害就加芍药;心窝部剧痛,就加倍用川芎;心烦且呕吐疼痛,不能进食饮水,加细辛一两、大的半夏二十枚,服药之后,再用醋浆水送服。如果呕吐,就用醋浆水送服,若仍不缓解,就用小麦汁送服。之后口渴的,就喝大麦粥。病虽然好了,也不要停止服用。
妇人损伤胎儿,怀孕时腹部胀满,小便不通,从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气的样子,怀孕七个月,本应由太阴经滋养胎儿却没有滋养,这是心气过实,应当针刺泻劳宫穴及关元穴,小便稍微通利病就会痊愈。
【按语】文义不明确,针刺这两个穴位会导致堕胎,必定是错简,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