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凡是说到把药物锉成如麻豆大小,这与“咀”的意思相同。`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咀”是古代的制药方法,古人没有铁刀,就用口将药物咬碎,使其像麻豆一样大小,制成粗药来煎煮,这样煎出的药水清澈,喝到肠中,药物就容易上升、发散。现在的人用刀把药物锉成麻豆大小,这是使“咀”更容易完成的做法。

古代的秤只有铢和两,没有分这个名称。现在是以十黍的重量为一铢(每铢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四分一厘七毫),六铢为一分(读去声),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李杲说:六铢为一分,也就是现在的二钱半,二十四铢为一两。古人说的三两就是现在的一两,说的二两就是现在的六钱半。)

现在医家所说的“等分”,不是指分两的“分”,而是说各种药物的斤两多少都相同,大多在制作丸剂、散剂时使用这种方式。!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

丸剂、散剂中所说的“刀圭”,是十分之一方寸匕,大约像梧桐子那么大。方寸匕,是制作成边长一寸的正方形勺子,抄取药散,以药粉不掉落为标准。“五匕”,就是现在五铢钱边上“五”字的长度,抄取药散以不掉落为标准;“一撮”,相当于四刀圭。(匕,就是勺子。)

药物用升、合来计量,是因为药物有虚实轻重的不同,如果不能用斤两来计量,就用升来量取。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求_书+帮! ¢毋?错`内?容,制作的升,上面直径一寸,下面直径六分,深八分,把散状药物放入其中,按压平整,稍微晃动使其表面平整即可。(李时珍说:古代的一升,就是现在的二合半。)

凡是药方中说巴豆若干枚,巴豆颗粒有大有小,应当去掉巴豆的心和外皮后榨取,以一分的重量相当于十六枚巴豆。说到附子、乌头若干枚,去掉外皮后,以半两相当于一枚。说到枳实若干枚,去掉瓤后,以一分相当于二枚。橘皮一分相当于三枚。大枣大小以三枚相当于一两。干姜一“累”,以一两为标准。

凡是药方中说半夏一升,洗净后称重以五两为标准。蜀椒一升,以三两为标准。吴茱萸一升,以五两为标准。菟丝子一升,以九两为标准。庵子一升,以四两为标准。蛇床子一升,以三两半为标准。地肤子一升,以四两为标准。这些药物的种子各有虚实轻重,不能用称重来准确衡量的,就以平平一升为标准。

凡是药方中说用桂一尺,削去外皮后,以重半两为标准。甘草一尺,以二两为标准。说某种草一束,以三两为标准。说一把,以二两为标准。

凡是煎煮汤药,开始要用小火使水微微沸腾,用水量依照药方的规定,大致来说,如果药物二十两用一斗水,煮取四升,以此为标准。然而,通利的汤药要煮得生一些,少用水而多取药汁;滋补的汤药要煮得熟一些,多用水而少取药汁。服用汤药时药汁应该微微沸腾,热的时候容易下咽,冷了就会引起呕吐。

凡是说药物分两次服、三次服的,要让药力相互衔接,并且要根据人的强弱胖瘦、病情的轻重,来调整药物的用量,不必拘泥于药方的说法,这样就能灵活运用了。

凡是丸药中说像细麻大小的,就是指胡麻,不一定要扁扁的,大致差不多就行,像黍粟大小也是如此。说像大麻子大小的,相当于三颗细麻。像胡豆大小的,就是现在的青斑豆,以两颗大麻子的大小为标准。像小豆大小的,就是现在的赤小豆,以三颗大麻子为标准。像大豆大小的,以两颗小豆为标准。像梧桐子大小的,以两颗大豆为标准。像弹丸及鸡蛋黄大小的,以四十颗梧桐子为标准。

凡是药方中说蜜一斤,大约有七合。猪膏一斤,大约有一升二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