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拎着一沓打印出来的质检数据,眉头拧得像个麻花。晓说宅 免沸悦黩他刚准备推门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小林的声音:“这数据格式也太乱了吧,excel都快被我玩出花来了。”
阿芳坐在电脑前,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你这是玩excel,我们这是在救厂子。”
小林叹了口气:“我这不是在努力嘛,刚把时间线对齐了,结果发现记录方式还五花八门,有的写‘轻微发雾’,有的写‘有点蒙’,这怎么分析啊?”
“你这是第一次做数据清洗,习惯就好。”阿芳说着,把一叠纸质检测表递过去,“刘哥让我把这些扫描存档,你顺手也导入系统吧。”
小林接过那叠纸,翻了几页,苦着脸说:“这都快成古籍了,上面还有咖啡渍,还有油墨模糊的……”
“那也是数据。”阿芳翻了个白眼,“你要是觉得轻松,下次我多给你几叠。”
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那沓纸啪地往桌上一放:“吵什么吵?你们这是在整理数据,不是在吵架。”
“刘哥,这数据真的太难搞了。”小林举起一张表,“你看这个,写的是‘玻璃边缘有点毛’,我怎么量化?毛多少算毛?”
“那就去现场看看,实物比数据靠谱。”刘好仃坐下,打开电脑,“阿芳,你那边扫描完了吗?”
“快了,最后一份。”阿芳点开扫描仪,“不过我发现个奇怪的东西,一份盖着‘待复检’的报告,但后面没结果。”
“待复检?那不是得有个处理单吗?”刘好仃皱眉。
“没找到。”阿芳把那份报告夹进自己的笔记本,“我回头再查查。”
小林一边敲键盘一边嘀咕:“这数据清洗比上班还累。”
“你这是在学东西。”刘好仃一边看屏幕一边说,“你现在多花点时间,以后少走弯路。-?o咸1鱼2看′+.书$ ?§最?t`新¥章=节?×更}新,快¤¨”
“我这不是在弯路上狂奔嘛。”小林苦笑。
阿芳忽然停下敲键盘的手,指着屏幕说:“你们看这个,原料a最近两批的粒径分布好像有点不对劲。”
刘好仃凑过去一看,果然,曲线偏移得有点明显:“这得找仓储组看看,这两批砂料用在哪儿了。”
“我这就联系他们。”阿芳立刻拨通电话。
小林一边运行脚本一边问:“刘哥,你说我们这样查,真的能找到问题源头吗?”
“当然能。”刘好仃语气坚定,“问题不会自己跑出来,但数据会说话。”
“可我这脚本老是报错。”小林一脸愁容。
“你这脚本写得是有点问题。”刘好仃凑过去,“这里应该用pandas的rge方法,不是用for循环。”
“我这不是刚学嘛。”小林无奈,“我连python环境都差点没搭起来。”
“慢慢来,别急。”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你现在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在给自己攒经验。”
阿芳挂了电话,回过头:“仓储组说这两批砂料主要用在了第三批和第五批生产线上。”
“那这两批产品的质检数据呢?”刘好仃问。
小林立刻调出数据:“第三批确实有透光率下降的问题,第五批倒是正常。”
“这说明什么?”刘好仃问。
“说明问题可能和砂料有关,但不一定全是因为砂料。”阿芳分析道,“第五批虽然用了同一批砂料,但可能其他因素抵消了影响。”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不能只看一个变量,得综合分析。”
小林忽然指着屏幕说:“等等,我发现个事,第三批生产前两天,仓库监控里有个搬运工换了两个原料桶的位置。?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这也能看出来?”阿芳惊讶。
“我刚截了图。”小林调出视频片段,“你们看,他把原本标号a3的桶,放到了a5的位置。”
“这会影响什么呢?”刘好仃眯起眼。
“如果生产流程是按标签来操作的,那可能就会出错。”小林说,“比如原本应该用a3的,结果用了a5的,但a5的砂料可能粒径更粗。”
“这得查清楚。”刘好仃立刻拨通仓储组电话,“你们那边有没有记录原料桶更换位置的情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好像没这方面的记录。”
“那就查监控。”刘好仃挂了电话,转头对小林说,“你把这段视频备份一下。”
“已经存好了。”小林点点头。
阿芳忽然想起什么:“刘哥,我刚翻资料的时候,发现上周三那天的冷却塔检修记录里,有一份‘待复检’的报告,但没后续。”
“冷却塔检修?”刘好仃皱眉,“那天是不是正好是第三批产品生产的时候?”
“是的。”阿芳点头,“我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那就一起查。”刘好仃站起身,“问题不会单独出现,都是连着的。”
小林一边运行代码一边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继续分析数据。”刘好仃说,“把原料、工艺、时间、人员这些变量都列出来,看看能不能找出规律。”
“我试试做个质量问题图谱。”小林说着,开始画图表。
“不错。”刘好仃鼓励道,“你这图要是画出来了,咱们就能一目了然。”
阿芳忽然说:“你们看这个,透光率下降集中在原料a,但边缘毛糙的问题却集中在夜班。”
“夜班?”刘好仃立刻调出排班表,“夜班的班组是哪个?”
“主要是老李那一组。”阿芳回答。
“那他们的设备参数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刘好仃问。
小林立刻调出数据:“gd09号切割机的参数设置比其他机器低了05度。”
“这机器换过切割刀吗?”刘好仃问。
“最近一次更换记录是两周前。”阿芳翻出设备台账,“按标准流程,应该一周换一次。”
“那就记下来。”刘好仃用红笔在台账上圈出gd09,“这台机器有问题。”
小林忽然抬头:“刘哥,我觉得这些数据之间,好像有点周期性的规律。”
“周期性?”刘好仃来了兴趣,“什么意思?”
“就是每隔三天,就会出现一次波动。”小林指着图表,“比如透光率下降、边缘毛糙、切割误差,这些都不是随机的。”
“你是说,这些问题之间有某种关联?”阿芳问。
“很有可能。”小林点头,“我还在分析,但初步看来,它们可能和某些变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那我们就得找出这个周期背后的变量。”刘好仃眼神一亮,“你继续分析,我去找生产组要排班表。”
小林点头,继续敲代码。
阿芳忽然说:“刘哥,你觉得我们这次能找出所有问题吗?”
“不一定。”刘好仃语气平静,“但我们得一个一个查,直到找到为止。”
他拿起桌上那块边缘有划痕的玻璃,对着灯光看了看,忽然说:“这划痕,不是切割造成的。”
阿芳凑近一看:“你是说,是搬运过程中弄的?”
“有可能。”刘好仃放下玻璃,“我们得查搬运流程。”
小林忽然停下敲键盘的手:“刘哥,我刚发现一个事。”
“什么事?”
“gd09号切割机的操作员,最近换了人。”
“换人?”刘好仃皱眉,“谁?”
“是老李的徒弟,刚来三个月。”小林调出排班记录,“他之前没操作过这台机器。”
“这就对上了。”刘好仃点头,“新手操作,参数设置又不对,难怪问题集中。”
他拿起电话:“生产组,我要gd09号机器的完整操作日志。”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马上发你邮箱。”
刘好仃挂了电话,看着屏幕上的图表,忽然笑了:“你们看,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
阿芳点头:“看来我们离真相不远了。”
小林也笑了:“数据不会骗人。”
刘好仃拿起那块玻璃,在窗边再看了看,阳光透过它,在桌面投下一道微微扭曲的光斑。
他忽然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光斑的形状,和我们第三批产品的透光率曲线有点像?”
小林和阿芳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还真有点像。”
刘好仃笑了笑:“那我们就继续追下去。”
小林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回车键。
屏幕上的图表,开始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