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小^说^宅\ ^更`新′最.全¨
今日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太阳还未升起,就已经为天空染色,绽放的霞光映照在宫墙之上。
赵煦和狄咏此时已经身着劲装,在宝慈宫临时整理出来的一片空地上习武练功。
练武场周围侍卫林立,宫女和太监都在小心的准备着。
赵煦在练武场中心,扎着马步,一身宽松的劲装已经被汗水湿透。
“殿下,练武先扎马,扎实根基,根基稳,下盘稳,行动才会稳……”
狄咏陪同,在一旁扎着马步,一边说着,一边纠正赵煦扎马的错处。
赵煦很认真,因为前世今生,他都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够强健,最终导致英年早逝。
现在正值年少,有机会弥补缺失的身体,他又怎么会因为害怕身体乏累,而选择放弃。
这要是放弃,他未来即使不会早死,成就也绝对不高。
他来这里,不是要守着宋王朝即将败落的家底过完一生。
而是要将宋王朝剔出历史的耻辱柱。
要让后世提及宋,不仅只有富有和文章。
要拿回失去几百年的故地,让宋比肩汉唐。
而做这一切,胆气、体魄、实力、权势以及地位缺一不可。
他有着两世记忆,不缺胆气魄力。
他即将登位,很快就会拥有大宋最尊贵的地位。
这皇帝之位,虽然有名无实,但却是他积累权势、实力的基础。
现在,他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强健的体魄。
他不需要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但至少不要一步三喘,为身体拖累。+h_t·x?s`w_.*n′e′t~
不然,他就是有通天的豪情壮志,身体也无法支撑。
太阳升起,将整个宝慈宫染色。
“殿下,凡是过犹不及,你第一次练武,扎马半个时辰即可。”狄咏出声,将赵煦扶起。
赵煦年少,又是第一次练武,在修炼上过犹不及。
“殿下,跟着臣,我们打一套拳,舒展筋骨。”狄咏继续,摆开拳架子。
“还请姑父指点。”赵煦强忍着双腿的酸楚,学着狄咏摆开拳架。
“殿下,这锻体之拳众多,但在臣看来,锻体拳中,当属《太祖长拳》为最。”狄咏一边一边演练拳法,一边说着。
“《太祖长拳》公有三十二势,攻防皆备……”
赵煦跟在狄咏身侧,学着狄咏的出拳方式。
或许是因为他拥有两世记忆的缘故,他的记忆力十分强悍,狄咏打拳的套路,只是走了一遍,他便已经刻画进脑海,跟着狄咏打得有模有样。
而且,这《太祖长拳》确实不错,一趟拳走下来,他不仅将扎马的酸楚祛除,身体上也感到无比的舒畅和通透。
“殿下,真是奇才,居然这么快就掌握了长拳的精髓。”狄咏却是暗自心惊,他没想到赵煦居然这么快,就学会了《太祖长拳》的拳路。
狄咏不敢大意,拳路更加稳健。
两趟拳后,狄咏和赵煦停下。
赵煦浑身是汗,大口的喘息着,但他却感觉无比舒爽,身体前所未有的通透。
狄咏两鬓间的汗水滑落脸颊,轻呼出一口气,轻声说道,“殿下,练武当定器,日夜修炼,才会有所成。.k¨a*n′s~h¨u+q+u′n?.¢c,o?m/”
“臣之武学传之于家父,对刀甚是了解。”
“殿下是否要用刀?”
“孤不用刀,刀势凶猛,是一往无前,舍生忘死,才可大成,应为战场大将所学。”赵煦摇头拒绝道,“孤的身份,注定不允许成为战场冲锋的大将。”
“孤习武只为强身,而不是冲锋陷阵,不需要成为万人敌。”
“孤即使入军,也当为主帅,坐镇中军。”
“孤所需的不是战场之兵,而是护身之器。”
“因此,朕所学之兵,当为剑。”
“剑为百兵之帅,自古帝王配之。”
“既可护身,也能彰显孤之身份。”
赵煦这番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却无比严肃和认真,掷地有声,凭空让赵煦增添了几许威势,让狄咏对赵煦更是敬畏。
“殿下,剑术臣虽然粗通,但却是不精熟。”狄咏恭敬道,“不过,臣有一好友,名唤周侗,华州潼关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精通十八番武艺,有报国之心,却因为是武人,不得重用,今年二月来京,臣怜他武艺,为他谋了一个御拳馆教师职位。”
“殿下若是应允,臣可让周侗教授陛下剑术。”
“周侗。”
听到这名字,赵煦恍然,因为神宗丧事,他险些忘了这样一位大能。
在帝王赵煦的记忆中,这周侗不过是有些武力的武人,没什么稀奇。
但在后世赵煦的记忆中,这周侗虽然不显其事迹,但史书上却是明确记载过,周侗是岳飞之师,就这四个字,就足以证明,周侗的不凡。
毕竟,那可是名垂千古的武穆岳飞。
武将中的典范,忠臣中的典范。
况且,在话本和演义中,周侗还教出了三个万人敌,难得的先锋大将。
“话本,演义,这个时代不会与历史不同吧?”
想到这里,赵煦猛然心惊,他想到一种可能,这个世界或许历史不同。
用后世的记忆来将,他所处的世界也许是在一个平行时空。
这倒不是他胡思乱想,毕竟他觉醒两世记忆这么离谱的事情都发生了,现在这个世界是平行时空,也没那么多意外。
若真是这样,那他可以操作的事情,可就更多了。
“姑父,那除却周侗之外,禁军之中,你可知有哪些悍勇之人,孤觉得御龙直的人手,你不妨从禁军中,挑选一些身家清白之人,收为己用。”
沉思片刻,赵煦并未着急,毕竟现在他的年岁才九岁,即使这个世界是所谓的演义世界。
他也不慌,因为他很清楚,演义中发生的事,还得在败家子上位之后。
没什么急切。
不过,狄咏提及周侗,他却是想起了禁军。
禁军中人才众多,不得重用,确实是个招揽人手的好地方。
“殿下这么一说,臣确实想起几人。”狄咏闻言,恍然道,“在禁军中有不少教头,实力不凡,身家也清白。”
“臣早些年间,臣在禁军任职,与禁军中大部分教头都交过手,捉对厮杀下,有一人名叫王升,现在是禁军教头,与臣相斗,也是在伯仲之间。”
“而且,除王升之外,禁军中藏龙卧虎,多有豪杰悍将,绕是臣也不能全识。”
“不过,这些人虽然本事在身,但无人脉关系。”
“臣若是前去招揽,他们定不会拒绝。”
赵煦沉吟片刻,看了看四周,低声道,“姑父,不可全招,除却刘法、周同之外,禁军中你就选择与你战平之人即可。”
“并且,有人问起,你就与人说,你与他们三人战平即可。”
“殿下,臣明白。”狄咏恍然,拱手行礼。
赵煦现在年幼,若是一次性招揽太多人,定会引人注目,反而会得不偿失。
而且人太多,以赵煦现在的处境,也安排不了。
“姑父理解便好,一会你便出宫去寻人。”赵煦严肃道,“但是切记,你找到三人,务必让三人统一托词,收归己用。”
“若是不行,切记做好首尾。”
赵煦眼底闪过一抹冷色,他虽然表面上是小孩子,但内心却是拥有两世记忆的王者,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大宋上亿人口,能为他所用的才是人才。
狄咏心神一紧,赵煦的果决,让他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但同样,狄咏也越发觉得跟着赵煦是最正确的选择。
狄咏眼底闪烁着寒芒,面色一正,拱手行礼,郑重应承,“殿下放心,臣自当做到首尾干净,不会留下任何把柄。”
“孤知道了,姑父就先回去,将三人召集,明日带进宫即可。”赵煦嘱咐道。
“是,殿下,臣暂且告退。”狄咏行礼后,离开了练武场。
“也不知,这个世界是不是那个演义的世界。”狄咏走后,赵煦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跟着离开了练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