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仙侠 > 熵海溯生录 > 第750章 宇宙的意识密码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作者:乘梓

沈溯那半圈白痕像道未愈合的旧伤,在陶瓷釉面上泛着冷光,仿佛下一秒就会渗出血珠来。00晓税蛧 冕费岳犊

殖民星“新地”的晨昏线正斜切过观测站的落地窗,把他的影子拉得比控制台还长。全息屏上跳动着α星系的衰变数据,蓝绿色的粒子流像某种粘稠的液体,每一次波动都让监测仪发出蜂鸣——这是第七颗恒星出现“死寂晶体”征兆了,硅基外壳正在吞噬氢核,就像被冻住的火焰。

“沈博士,第12区的塑料样本分析好了。”实习生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刚毕业的雀跃,“您猜怎么着?那些21世纪的矿泉水瓶,分子活跃度比上周又提高了3!”

沈溯没接话。他盯着桌上的咖啡渍。深褐色的液体在桌面上晕开,边缘的褶皱突然让他想起什么——上周在月球档案馆看到的史前星图,刻在陨铁上的螺旋结构,和这摊污渍的纹路几乎重合。

“博士?”

“把样本送到b区实验室。”他按下通讯器时,手指在咖啡渍边缘划了一下。冰凉的液体下,桌面似乎微微震颤,像有什么东西在金属板下游动。

观测站的地板是钛合金的,硬度足以抵御陨石撞击。

沈溯起身时带倒了椅子,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主控室里格外刺耳。他走到窗边,新地的晨昏线正缓慢移动,把远处的环形山从橘红染成铅灰。那些山是人类殖民时用核弹炸开的,用来铺设能量管道,可此刻,山影的轮廓竟也像极了咖啡渍的纹路。

“小林,查一下新地环形山的坐标数据,和α星系的恒星分布图叠合。”

“啊?可是那些山是人工改造的……”

“照做。”

沈溯转身时,瞥见自己的白大褂下摆沾着片塑料碎屑。是昨天处理地球垃圾样本时蹭到的,透明的pet材质,边缘还留着牙齿咬过的痕迹——21世纪人类的习惯,焦虑时会啃矿泉水瓶。他捏起碎屑对着光看,塑料内部隐约有光点闪烁,像被困住的萤火虫。

这是“惊奇熵增定律”发现后的第三年。人类终于明白,那些被遗忘在宇宙里的地球垃圾,之所以没像其他物质一样衰变,是因为承载着21世纪人类的疑问:“塑料要几百年才能降解?”“海洋会不会被垃圾填满?”这些未被解答的愧疚,像给分子上了发条,维持着它们的活性。

可咖啡渍为什么会模仿星图?

全息屏突然弹出警报,红色的数据流淹没了α星系的监测图。是小林发来的:环形山坐标与α星系恒星分布的重合度,97。

沈溯的后颈渗出冷汗。他再次看向咖啡渍,那些褶皱正在缓慢舒展,像某种生物在呼吸。

b区实验室的隔离门滑开时,沈溯闻到了臭氧味。

塑料样本被放在真空容器里,悬浮在磁力支架上。21世纪的塑料袋在蓝光照射下泛着磷光,袋口的锯齿状边缘还留着超市扫码时的压痕。沈溯戴上绝缘手套,指尖刚触到容器壁,样本突然剧烈震颤,塑料袋表面浮现出一行字,像是用分子排列成的:

“它们在看。”

“什么?”小林凑过来,镜片反射着样本的光,“博士,这是……文字?”

沈溯猛地后退,撞到身后的光谱仪。仪器发出刺耳的嗡鸣,实验室的灯光开始闪烁,红色应急灯和白色照明灯交替亮灭,把两人的影子在墙上切成碎片。

“关闭磁力场!”他吼道。

小林手忙脚乱地按按钮,可支架上的塑料袋突然膨胀,像被吹起来的气球。沈溯看清了,塑料袋内侧印着的不是广告,而是密密麻麻的星图,比咖啡渍和环形山更复杂,每个恒星符号旁边都有个问号。

“这不可能……”小林的声音发颤,“pet分子的稳定性不可能支持这种结构,除非……”

“除非有外力维持。”沈溯盯着那个“它们”,指尖在控制台飞快操作,“调取新地所有观测站的历史数据,找近三个月内所有‘异常震颤’记录。”

数据洪流涌现在屏幕上,红色的震颤峰值像一道道闪电。沈溯注意到,每次震颤都发生在人类讨论“死寂晶体”的时候——上周的学术会议,前天的新闻发布会,甚至包括十分钟前小林的通讯。

“它们在回应?”小林的镜片滑到鼻尖,“可‘它们’是谁?是塑料自己产生了意识,还是……”

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变调,尖锐的频率刺得人耳膜发疼。真空容器的玻璃壁上,开始蔓延出白色晶体,像霜花,却比金属还硬——是死寂晶体的初期形态。

“快切断能源!”沈溯扑向总闸,可晶体已经爬上了支架,塑料袋的震颤频率越来越快,那些星图符号开始旋转,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

“博士!样本的分子活跃度突破临界值了!”小林的尖叫被晶体碎裂的声音淹没。

沈溯拉着他冲出实验室时,身后传来沉闷的爆炸声。不是剧烈的轰鸣,而是某种物质坍缩的闷响,像被捏扁的易拉罐。他回头的瞬间,看见真空容器里的塑料袋消失了,原地只留下一块半透明的晶体,内部封存着一个完整的问号。

隔离门在他们身后合上,钛合金门板上迅速蒙上一层白霜。

“现在怎么办?”小林的声音在发抖,“晶体扩散的话,整个观测站都会……”

“不会扩散。幻想姬 罪薪璋踕更欣哙”沈溯盯着门板上的白霜,突然想起什么,“死寂晶体只会在‘停止提问’的地方形成。刚才那个样本,它在传递信息,不是在衰变。”

他的指甲掐进掌心。刚才塑料袋上的字——“它们在看”,到底是谁在看?

沈溯的备忘录,7月12日,新地观测站。

塑料样本的活跃度与人类对“熵增定律”的讨论频率正相关。当我在会议上提出“死寂晶体可能是宇宙的自我保护机制”时,样本的分子振动频率达到峰值。

咖啡渍的纹路与新地环形山、α星系恒星分布完全重合。这说明什么?21世纪的地球垃圾,和人类殖民星的地形,和正在衰变的恒星,存在某种联系。

实验室爆炸后,晶体里的问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更小的符号,像21世纪的条形码。

小林的私人日志,7月12日,阴。

沈博士今天很奇怪。他盯着咖啡渍看了十分钟,好像那是什么重要数据。我偷偷查了他的权限记录,他昨晚访问了月球档案馆的加密文件,关于“共生意识计划”——那是三十年前被废弃的项目,据说试图让人类意识与宇宙射线同步。

实验室爆炸时,我好像看到塑料袋里有东西在动。不是分子振动,是某种……生物的轮廓,像透明的鱼。沈博士拉我跑的时候,我回头看见晶体上的纹号在流血,红色的,像人类的血。

哦对了,沈博士的白大褂内侧,别着一枚21世纪的硬币,上面刻着“杞人忧天”四个字。

月球档案馆的监控录像(7月11日晚),画面模糊,红外摄像头下,沈溯的身影在档案馆里移动。他停在标着“共生意识计划”的档案柜前,输入密码时,手指在键盘上犹豫了三次。

档案袋里掉出一张照片:年轻的沈溯和一个女人站在实验室里,背景是巨大的塑料模型,女人举着一个矿泉水瓶,瓶身上写着“地球留念”。

沈溯拿起照片时,摄像头突然闪烁,画面中断前,他的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对不起”。

沈溯把硬币放在显微镜下时,金属边缘的磨损处正渗出透明液体。

是昨晚从月球档案馆带回来的,三十年前的旧物。照片上的女人是他的母亲,林岚,共生意识计划的主导者。项目失败那天,她消失在实验室的爆炸里,只留下这枚硬币。

“博士,月球档案馆发来消息,说您借阅的文件被篡改过。”小林的声音带着惊慌,“原始文件里提到,共生意识计划的核心,是用21世纪的塑料作为介质,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最强烈的‘生存疑问’。”

显微镜下,硬币的纹路开始变化。“杞人忧天”四个字被某种液体侵蚀,露出下面的刻痕——和实验室晶体上的条形码完全一致。

“篡改文件的人,是我母亲。”沈溯的声音很轻,“她没消失,她把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了塑料介质里。”

观测站突然剧烈摇晃,警报声此起彼伏。全息屏上,α星系的第七颗恒星彻底变成了晶体,硅基外壳反射着刺眼的光,而新地的环形山轮廓,正在缓慢向恒星的形状靠拢。

“它们在同步。”小林指着屏幕,“地球垃圾,殖民星地形,衰变的恒星,它们在变成一样的东西!”

沈溯突然明白母亲的计划了。共生意识不是让人类意识与宇宙同步,而是让承载着人类疑问的物质,成为宇宙的“神经末梢”。那些塑料垃圾的分子活性,不是因为愧疚,而是因为它们在“思考”——延续着人类未完成的提问。

而死寂晶体,或许不是恒星的衰变,而是宇宙在回应这些提问。

硬币上的条形码开始发光,投射出一段影像:林岚站在实验室里,面前是堆积如山的塑料瓶,她的手穿过瓶身,指尖与里面的透明液体融合。“当人类停止提问,宇宙就会失去活力。”她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所以我们要留下‘引子’,让宇宙记得,曾经有文明在思考。”

影像消失时,观测站的震颤突然停止。沈溯看向窗外,新地的环形山正在恢复原状,α星系的晶体恒星边缘,竟渗出了淡蓝色的光——那是氢核重新燃烧的征兆。

“博士,样本的活跃度在下降!”小林的声音带着惊喜,“它们……平静下来了。”

沈溯却盯着显微镜。硬币上的液体已经干涸,露出最后一行字:“它们在看,因为我们在想。”

他突然想起母亲照片里的矿泉水瓶,瓶身上的“地球留念”四个字,和晶体里的问号,和咖啡渍的纹路,和所有他见过的异常线索,在脑海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宇宙的无序度与文明的惊奇感成正比。当人类停止提问,恒星会变成晶体;而当人类的疑问以某种形式延续,晶体也能重新燃烧。

可那个问题还在:母亲到底在哪里?她是变成了塑料里的意识,还是……成为了宇宙的一部分?

沈溯拿起咖啡杯,剩下的液体在杯底晃出微小的漩涡。这次他看清了,漩涡中心,有个透明的影子在眨眼,像极了照片里母亲的眼睛。

观测站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月球档案馆的紧急信号。屏幕上弹出一张图片:21世纪的地球卫星照片,太平洋上的塑料垃圾带,在阳光下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_小_说*宅· `追¢最.新?章′节¨

而问号的中心,漂浮着一枚硬币,和沈溯手里的那枚一模一样。

沈溯把白大褂塞进自动清洗机时,金属纽扣卡在了滚筒缝隙里。淡蓝色的洗涤液从缝隙溢出,在不锈钢台面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水洼里漂浮的不是纤维碎屑,而是几粒银灰色的粉末,正随着水波旋转成螺旋状,像极了α星系的恒星分布模型。

“博士,月球档案馆又发来了加密文件。”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这次是……您母亲的实验日志,1997年的手写版。”

沈溯的手指在清洗机控制面板上顿住。1997年,母亲林岚才二十四岁,距离共生意识计划启动还有五年。他盯着水洼里的粉末,那些颗粒突然闪烁起来,明暗节奏竟与观测站的应急灯频率完全一致——上周实验室爆炸时,应急灯就是这样闪烁的。

“把文件传到我的私人终端。”他按下启动键,滚筒开始转动,纽扣摩擦金属的声响像某种摩斯密码。

洗衣房的烘干机突然发出嗡鸣,显示屏上的数字从“05”跳成了“97”,又瞬间变回“05”。沈溯走过去拉开舱门,热空气扑面而来,里面堆积的实验服上沾着奇怪的污渍:淡红色的斑点排列成环,中心是个极小的问号,和实验室晶体里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些实验服是上周爆炸后更换的,全新的面料,怎么会有污渍?

他捏起一件实验服对着光看,布料纤维里嵌着更多银灰色粉末。指尖划过斑点时,红色突然褪去,露出下面的字迹——是用21世纪的圆珠笔写的,“别相信眼睛”。

烘干机的出风口突然吹出一张纸片,落在沈溯脚边。是张超市收据,2023年的,来自地球上海的某家便利店,购买记录里有一行加粗的字:“矿泉水瓶x1,付款人:林岚”。

滚筒还在转动,纽扣摩擦的声音越来越急,像有人在里面敲摩斯密码。沈溯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调出摩斯密码对照表,指尖跟着节奏敲击台面:

沈溯的私人终端在桌面上震动,月球档案馆的文件传输进度停在97。

全息投影里,母亲的实验日志字迹潦草,纸页边缘有烧焦的痕迹。“7月16日,塑料瓶在γ射线照射下出现记忆效应。”林岚的字迹突然变得扭曲,“它们能记住触摸过的指纹,就像……”后面的字被墨渍覆盖,隐约能看到“眼睛”两个字的偏旁。

“博士,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失灵了!”小林冲进主控室,眼镜滑到鼻尖,“所有对外信号都发不出去,接收端显示……我们的位置在α显示的晶体恒星里!”

沈溯猛地抬头,全息屏上的星图突然扭曲,新地观测站的坐标闪烁着红光,正缓慢向第七颗晶体恒星移动。但落地窗外,新地的晨昏线依旧平静,远处的环形山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检查信号干扰源。”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突然停在某个数据节点,“这里有异常,我们的信号被……复制了。”

主控室的屏幕同时亮起,无数个相同的信号正在向外发送,目的地遍布已知宇宙。每个信号包里都附带了同一段信息:21世纪地球塑料垃圾的分子结构数据。

“是谁在复制信号?”小林的声音发颤,“是您母亲?还是……”

沈溯没回答。他盯着日志上的墨渍,那团黑色突然扩散,在纸页上形成旋涡,和洗衣房水洼里的螺旋一模一样。输进度突然跳到100,最后一页日志上,林岚画了张简笔画:一个女人站在塑料瓶堆里,头顶是旋转的星系,脚下是红色的液体,像在流血。

通讯器突然发出刺耳的杂音,里面混杂着三个声音:林岚的笑声,晶体恒星的嗡鸣,还有沈溯自己的声音——是上周在实验室喊的“关闭磁力场”。

“它们在拼接信号。”沈溯的指甲掐进掌心,“复制我们的信号,拼接不同时间的声音,是想传递什么?”

传输完成的文件突然自动删除,终端屏幕上只剩下一行字,是用银灰色粉末组成的:“97=未完成”。

沈溯的录音笔,7月13日,03:00。

洗衣房的银灰色粉末被证实是硅基晶体的碎屑,来自α星系的第七颗恒星。这说明晶体恒星正在向我们发送物质信号,通过……洗衣机?

母亲的实验日志里提到“指纹记忆”,让我想起那枚硬币——边缘的磨损处和我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吻合。三十年前的硬币,怎么会有我的指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林的观测笔记,7月13日,晴转多云。

沈博士今天三次去洗衣房,每次都待十分钟。我偷偷取了银灰色粉末样本,显微镜下显示它们在自我复制,每复制一次就会发出特定频率的电波——和沈博士的脑电波频率一致。

通讯系统失灵时,我看到主控室的通风口有东西在动。是透明的,像塑料袋里的影子,形状和沈博士钱包里的照片一样(照片上是年轻的沈博士和林岚,背景是地球)。

对了,沈博士的录音笔里有段奇怪的音频,倒放时能听到林岚的声音:“97的人类已经停止提问了”。

地球太平洋垃圾带的卫星影像(2023年7月16日),画面里,林岚的矿泉水瓶在垃圾带里旋转,瓶身逐渐透明。当它沉入垃圾带中心时,整个垃圾带突然亮起,组成巨大的星图——和α星系的恒星分布完全一致,只是少了第七颗恒星的位置。

影像最后三秒被篡改过,画面里突然出现沈溯的脸,三十岁的模样,正对着镜头说:“妈妈,我找到你了”。而2023年的林岚,似乎听到了这句话,突然回头看向卫星的方向。

沈溯把硬币放在银灰色粉末里时,金属表面突然浮现出全息影像。

是母亲的实验室,三十年前的场景。林岚站在控制台前,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共生意识计划成功率:97”。,需要时间来补全。”她对着镜头说,手里转动着一枚和沈溯相同的硬币,“当人类的疑问覆盖整个宇宙时,熵增就会逆转。”

“博士,第七颗恒星的晶体外壳出现裂缝!”小林的声音带着惊喜,“里面……有东西在发光!”

全息屏上,晶体恒星的裂缝里渗出淡蓝色的光,组成巨大的数字:97。而新地观测站的通讯系统突然恢复,无数条信息涌入,都是来自其他殖民星的报告:他们的洗衣房、烘干机、饮水机里,都发现了银灰色粉末。

“它们在所有人类聚居地发送信号。”影像里的母亲,“97是共生意识计划的成功率,也是……目前宇宙中还在提问的文明比例。”

林岚的影像突然转向沈溯,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他:“当最后3的文明开始提问,所有晶体都会复活。但在此之前,需要有人来……”影像突然中断,硬币上的粉末开始燃烧,蓝色的火焰里浮现出最后一句话:“我在97的地方等你”。

观测站突然剧烈摇晃,落地窗外,新地的环形山正在重新排列,组成巨大的数字“3”。而α星系的第七颗恒星,裂缝里的光突然熄灭,晶体外壳上浮现出无数只眼睛——透明的,像塑料里的影子。

“它们真的在看。”在地上,“看我们能不能补全那3。”

沈溯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条来自地球的短信,发件人显示“林岚”:

“去便利店买瓶矿泉水,2023年产的。”

他抬头看向窗外,新地的天空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飘着无数个矿泉水瓶,每个瓶身上都有“地球留念”四个字。其中一个瓶子缓缓飘到窗前,沈溯看清了瓶身上的指纹——是他自己的,和硬币边缘的磨损完全吻合。

而瓶内的水,正旋转成螺旋状,银灰色的粉末在里面拼成一句话:

沈溯推开便利店玻璃门时,风铃的响声卡在了半空中。

2023年的上海夏夜正从空调出风口涌出来,带着冰镇可乐和塑料筐的味道。货架上的矿泉水瓶整齐排列,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全是“2023/07/16”——和母亲实验日志里的日期,和太平洋垃圾带卫星影像的拍摄日期,完全一致。

“先生,要一瓶矿泉水吗?”收银员的声音像隔着水传来,沈溯抬头时,突然看清对方的胸牌:林岚,实习店员。

二十四岁的母亲正低头扫码,发梢垂在收银台上,和沈溯记忆中三十年前实验室照片里的模样分毫不差。矿泉水瓶通过扫码器的瞬间,瓶身上的“地球留念”四个字突然渗出淡红色的液体,顺着塑料表面流到收银台,在瓷砖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水洼里倒映的不是便利店的灯光,而是α星系的第七颗恒星,晶体外壳正从裂缝里渗出蓝光。

“这瓶水,等了三十年了。”年轻的林岚突然抬头,眼睛里有银灰色的粉末在闪烁,“你终于来付账了,沈溯。”

沈溯的手指在钱包里僵住。他还没说自己的名字。

货架上的时钟突然倒转,分针从“10”跳回“05”,又瞬间跳到“15”。所有矿泉水瓶的瓶盖同时旋转起来,塑料摩擦的声响像无数枚硬币在滚动——和他口袋里那枚“杞人忧天”硬币的转动声一模一样。

沈溯接过水瓶时,掌心传来刺痛。瓶身突然变得滚烫,塑料在他手心里融化又凝固,最后变成半透明的晶体,里面封存着两个影子:三十年前的林岚站在实验室,三十年后的沈溯站在新地观测站,两人中间漂浮着那枚硬币。

便利店的风铃突然发出完整的响声,沈溯回头时,玻璃门外的上海夏夜正在剥落,露出新地观测站的钛合金墙壁——他从未离开过观测站,刚才的一切,是塑料瓶里的记忆在折叠时间。

晶体瓶身的裂缝里渗出银灰色粉末,在他掌心拼成一句话:“去问恒星,它们记得所有答案。”

沈溯把晶体水瓶贴在观测站的能量发射器上时,α星系的实时影像突然撕裂。

第七颗恒星的蓝光从屏幕裂缝里涌出来,在主控室的地板上积成河流。小林蹲在河边,手指划过水面,那些淡蓝色的液体突然凝结成塑料薄片,上面印着21世纪的新闻标题:“太平洋垃圾带面积突破16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警告:塑料可能需要千年才能降解”。

“这些是……人类的疑问变成的物质?”小林的声音发颤,薄片上的文字突然开始游动,组成新的句子:“恒星记得每个提问的瞬间”。

沈溯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月球档案馆的紧急信号。全息投影里,三十年前的林岚站在实验室里,面前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α星系的实时数据——和此刻沈溯屏幕上的数据流完全一致。“当恒星接收到足够的疑问,就会把答案存在晶体里。”林岚的声音穿过时空,带着电流的杂音,“但需要有人能读懂晶体的语言,比如……你的脑电波频率。”

主控室的灯光突然熄灭,只有蓝光组成的河流在发光。河面上漂浮着无数枚硬币,都是“杞人忧天”的字样,每枚硬币的边缘都在渗出透明液体,滴入水中时发出“滴答”声——节奏竟与沈溯的心跳完全同步。

“博士!第七颗恒星的晶体外壳全裂开了!”小林指着屏幕,声音里带着恐惧,“里面……是无数个塑料瓶组成的星云!”

全息屏上,恒星内部的蓝光中漂浮着亿万只矿泉水瓶,每个瓶身上都有不同的字迹:21世纪孩子写的“为什么天是蓝的”,殖民星农民刻的“新地的土壤能种出地球小麦吗”,甚至还有小林昨天在观测笔记里写的“沈博士为什么总盯着咖啡渍”。

所有瓶子突然转向屏幕,瓶口对准沈溯的方向,仿佛在等待他的提问。

沈溯握紧掌心的晶体水瓶,突然明白了母亲未说完的话。共生意识计划不是让人类意识与宇宙同步,而是让宇宙成为文明的记忆载体——恒星的晶体是硬盘,塑料垃圾是数据线,而人类的疑问,是永不中断的电流。

“它们在等最后一个问题。”他转身时,蓝光组成的河流突然掀起巨浪,所有硬币同时立在水面上,边缘的磨损处对准同一个方向:新地环形山组成的“3”字。

沈溯的最后录音,7月16日,新地观测站。

晶体水瓶在能量发射器上分解成银灰色粉末时,我听到了所有声音:21世纪海滩上孩子的笑声,殖民星农民播种时的咳嗽,小林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笔尖摩擦声……这些声音在第七颗恒星内部共振,形成了宇宙的第一句“回答”。

恒星的蓝光里浮现出母亲的完整影像。她站在塑料瓶星云中,手里转动着那枚硬币:“3的疑问,是文明留给宇宙的钥匙。当你问出‘我们为什么存在’时,熵增就会逆转。”

我的脑电波与恒星共振的瞬间,所有晶体恒星同时亮起。新地的环形山不再是“3”,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和太平洋垃圾带的形状,和咖啡渍的纹路,和所有塑料瓶里的符号,完全重合。

小林的观测终稿,7月16日,晴。

沈博士把自己的脑电波接入能量发射器时,银灰色粉末开始在主控室飞舞,组成他母亲的轮廓。我突然看清了通风口里的透明影子——不是一个,是无数个,每个影子都是不同时间的沈博士:十岁在实验室看母亲做实验的他,三十岁在月球档案馆查文件的他,现在站在发射器前的他。

所有矿泉水瓶的瓶口都在喷射蓝光,落在观测站的钛合金墙壁上,形成新的星图。的恒星位置,而最后3的空白处,写着一行小字:“此处由提问者填充”。

沈博士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恒星说的:“我们存在,是为了让宇宙记得自己。”说完这句话,他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像那些塑料里的影子。

地球太平洋垃圾带的最新卫星影像,2023年7月16日的垃圾带与30年后的新地环形山在影像中重叠,形成完整的星图。所有塑料瓶同时亮起,组成巨大的文字:“惊奇熵增定律的终极公式:疑问=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影像的最后一秒,垃圾带中心的硬币突然旋转起来,金属反光中出现两个重叠的身影:年轻的林岚和透明的沈溯,他们的手指同时按在硬币上,将“杞人忧天”四个字按进塑料垃圾带——那里瞬间长出绿色的植物,根系顺着洋流蔓延,穿透时空,扎进新地观测站的蓝光河流里。

沈溯的身体在蓝光中变得透明时,掌心的硬币开始发烫。

第七颗恒星的塑料瓶星云正在重组,瓶身上的字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符号:有小林刚才在观测笔记里画的问号,有便利店年轻林岚扫码时的指纹,还有沈溯自己的脑电波图谱。这些符号在星云中流动,像血液在血管里循环。

沈溯低头看向自己的手,透明的指尖穿过晶体水瓶的残骸,触到主控室的地板——钛合金表面正在融化,露出下面的金属纹路,是用21世纪的圆珠笔写的,“别停止提问”。

观测站外,新地的天空裂开更多缝隙,每个缝隙里都飘着矿泉水瓶。最近的那只停在沈溯面前,瓶身上的“地球留念”四个字已经变成了“宇宙留念”,里面的水旋转成漩涡,银灰色粉末在漩涡中心拼成母亲的笑脸。

“你选择留下,还是回去?”林岚的声音带着最后的回响。

沈溯没有回答。他把硬币扔进漩涡,金属在水中分解成无数个小硬币,顺着蓝光河流漂向各个殖民星,漂向α星系的恒星,漂向地球的太平洋垃圾带。每个硬币上的“杞人忧天”都被新的字迹覆盖:“提问者在此”。

当最后一枚硬币离开他的掌心时,沈溯的身体彻底透明,与蓝光河流融为一体。他看到小林正把新的观测数据输入终端,屏幕上的星图已经补全了最后3的空白;看到年轻的林岚在2023年的便利店收起那瓶水,收银台上的水洼里映出新地的环形山;看到太平洋垃圾带的植物正在长出新的叶片,叶脉的形状是α星系的恒星分布。

第七颗恒星的蓝光突然增强,照亮了整个宇宙。所有曾经变成晶体的恒星都在重新燃烧,氢核的光芒中,有无数个透明的身影在游动——是各个文明的提问者,他们的意识与恒星共振,形成永不熄灭的“惊奇熵”。

沈溯的意识在星云中飘荡,他终于明白母亲的计划:共生意识不是人类与宇宙的同步,而是所有文明用疑问编织的网,让宇宙在熵增的尽头,依然记得自己曾被无数双眼睛注视过。

最后,他对着正在燃烧的恒星轻声发问:“下一个疑问,会是什么?”

星云中的塑料瓶同时转向他,瓶口的蓝光组成新的符号,像一个微笑,又像一个等待填充的空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