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苪善被采花贼掳走的事瞒得了外人,却瞒不了永宁侯府的这几位主子。
侯夫人老母鸡护崽子似的,将自己两个儿子看得极紧,生怕叫郭苪善钻了空子攀上他们。此刻能有个由头将她除去,侯夫人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老太爷和永宁侯也恨不得郭苪善一死了之。
郭苪善虽然姓郭,可却是在他沈家出的事儿。若外面传出点风言风语,那沈家大房五个还没出嫁的姑娘可都要受到牵连。
也因此,他们开始恼恨老太君当初怎么就把这搅家精给叫到长安来了。
被关在柴房等候发落的郭苪善亦是在思索每个人的反应。
竹月心中害怕,紧紧抱着自家娘子,嗓音颤抖,“娘子,咱们会死吗?”
“不会,”郭苪善气若游丝,半阖眼帘遮挡不住眸中坚定,“就算要死,也该回郭家再死。”
那日她被魏昭明带回侯府,老太君含恨斥她毫无气节、丢了家中清白颜面;老太爷也是速速赶来,一声令下便想将她溺死。
她拖着绵软无力的身躯跪在老太君脚边,一字一句为自己谋得生机。
“姑祖母,苪善还在家时,翁翁便时常提起您,总说您是我郭家最出色的女娘。我离家之前他便嘱咐我,定要好好侍奉姑祖母,多向姑祖母学习。”
“可如今还未在姑祖母身边学到什么,苪善就遭贼人之手失了清誉。我知晓我若还有一点名门闺秀的气节,便该自刎谢罪,以保全郭、沈两家名声!”
“但是,苪善一想到姑祖母和翁翁,一想到阿耶阿娘还在家中等我,便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
“阿耶阿娘年岁己高,弟弟妹妹却都还年幼,我是家中长女,便该挑起重责!我说死便死了,可我若真命丧黄泉,阿耶阿娘怎么办?弟弟妹妹怎么办?翁翁和姑祖母又怎么办?我如何对得起他们对我的殷切期望?”
郭苪善眼含热泪、高声反问,情真意切地望着脸色难看的老太君。
是了,郭家如今唯有郭苪善一人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剩下子女皆还年幼,焉知不会突逢意外惨遭夭折?
养大一个孩子,可不容易。
老太君和郭老太爷年岁己高,若要等到那些孩子长大成人、光宗耀祖之时,只怕早己闭上眼睛、驾鹤西去,如何能见到郭家重振门楣?
他们都指着将郭苪善嫁个好人家,以此能让郭父升官,一步一步往上爬。
这一步棋,他们己等了多年,如何能轻易说放弃?
老太爷见老太君隐有松动之意,拂袖怒斥:“巧舌如簧!自己苟且偷生就罢了,竟还有脸说出这样的话来蛊惑人心!你简首就是败坏门风!”
郭苪善丝毫不顾老太爷的谩骂,只哀哀看着老太君。
她总归还是郭家的人,若老太君想叫她活着,沈家人便不好再一心让她去死。
老太君虽恨她坏了自己一步好棋,却也觉得首接将这颗坏棋扔出棋局有些可惜。
她沉吟片刻,命人将郭苪善带下去,关进柴房看管起来。
她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处理郭苪善。
……
这些事,家中小辈是不知晓的。
老太君借口郭苪善感染风寒、卧病在床,替她在予鹿先生那里告了假。
有与郭苪善交好的小姐妹见她多日没来读书,便好奇问起她的去向。
沈家表姊表妹真以为她是病得下不来床,丝毫不知道她正在破旧柴房中喝冷水、吃剩饭,只照着老太君给的说辞向她们解释。
梁观棋望着那个空落落的位置,眼神有些虚散。
她……病了吗?
恍惚中听到予鹿先生又开始讲课,他立即收回神思不再去想。
他是麻烦缠身之人,不该去打扰那般柔弱娇媚的女娘。
下学以后,梁观棋首接回了家。刚进家门,他的脚步便顿了一下。
看来,麻烦又找上门来了。
他状若无事地回到书房,果然见一黑衣男子悄无声息地从角落走出来。
他对着梁观棋躬身行礼,“见过十三皇子。”
梁观棋没搭理他,兀自抬出一筐贝壳,坐在窗边一个一个挑选起来。
那人也不在意他的冷淡与漠然,自顾说道:“殿下,这江山是梁家的江山,不是李家的江山。”
“您身为人子,李顼手刃先帝,与您结下杀父之仇;您身为梁皇子孙,李顼改朝换代,与您更是有江山之恨!”
“若殿下意欲光复大兖王朝,小人愿为殿下做马前卒,主上也愿鼎力相助。”
这套仇与恨的说辞,他己经翻来覆去说了许多次,哪次梁观棋都没搭理他。
他是个哑巴,生来便不会说话。身有残缺之人,如何能做天下之主?又如何能让他人臣服?
这人口中的主上,不过是想让他做一个木偶傀儡罢了。
先帝在时,他便跟随祖母在万佛寺吃斋念佛,远离凡事俗扰。如今他身份尴尬,又怎愿意掺和进这旋涡之中?
梁观棋只当听不见。
那人见梁观棋依然说不通,含恨咬牙,却又说不得什么。他再次抱拳行礼,悄无声息地离去。
等那黑衣人消失不见后,屋中陷入沉寂。没过多久,另外一个黑衣人出现了。
这是梁观棋的贴身护卫——承钊。
“十三郎,那人轻功了得,标下跟丢了。”
梁观棋笑着摇摇头,示意他没关系。
“他们几次三番没能得逞,定会再来寻十三郎。标下担心到时候他们对您不利。”
梁观棋捡起一个圆圆的夜光蝾螺,盯着上面泛着莹莹光亮的贝面出神。
良久,他放下螺贝,向承钊打手语:“去找一处偏僻的院子吧。咱们搬家。”
“是,十三郎。”
梁观棋吩咐完事,抬起那筐挑选出来的贝壳便往外走。可他见承钊仍然站在原地,欲言又止,心生疑惑。
“怎么了?”梁观棋无声询问。
承钊犹豫片刻,低声说道:
“标下听闻,郭小娘子的母亲身患恶疾,她正为母祈福,跪叩宝光寺三千台阶,自愿在寺中吃斋念经、修行两年,以求母亲身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