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25章 最强量天尺!超新星测距!匪夷所思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625章 最强量天尺!超新星测距!匪夷所思!宇宙加速膨胀!惊骇全场!

2月21日,上午。!q_i_x′i^a.o-s!h~u\o`..c,o¢m+

今天是会议第二天。

众人的热情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加火热。

昨天一天的会议内容,带给众人的震撼比一年都要多。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时期划分;发现黑洞、中子星;证明暴涨;暗物质。

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能炸裂整个天文学界!

最重要的是,这些成果都和物理学息息相关。

曾几何时,天文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物理学的发展。

而现在,天文学领域的一举一动,反而影响物理学的研究方向。

海耳等大佬们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很快,随着主持人爱丁顿的声音响起,现场逐渐安静下来。

众人翘首以盼。

有了昨天的珠玉在前,大家的胃口也变大了。

“希望今天能有和昨天同样震撼的成果出现!”

有人摇头道:

“估计很难了。”

“今天最重要的报告者应该是哈勃教授。”

“但他的研究方向是大尺度宇宙,目前应该很难有具体的成果。”

不少人点点头。

昨天的各种发现实在太惊艳了,确实难以超越。

至于像奥尔特和茨维基那样的黑马,也不可能高频出现。

不过这并不影响众人的期待。

天文学是一个非常需要积累的学科。

有些大佬虽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但是数十年如一日测量基础数据,为后来者提供便利。

这样的前辈也非常受人尊重。

更不用提哈勃这种大天才了。

所以哪怕对方真的只是分享一些简单的测量数据,也值得一听。

这时,爱丁顿说道:

“下面有请今天第一位演讲者,来自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哈勃教授!”

啪!

会场内顿时响起掌声。

今年36岁的哈勃已经脱离年轻人的范畴,成为天文学领域新晋的大佬巨擘。

他从容地走上讲台,开口说道:

“我的报告主题是关于宇宙膨胀的研究。”

众人没有惊讶。

宇宙膨胀是哈勃的成名之战,它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也确定了动态宇宙模型。

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像生命一样在运动!

然而哈勃的下一句话,却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我发现宇宙膨胀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白@马D书D院#?{ $~.首?^\发#??”

哗!

众人皆是一惊!

这是什么意思?

宇宙膨胀就是膨胀,怎么还会有简单和复杂的说法呢?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这时,哈勃模仿着布鲁斯教授的风格,娓娓道来:

“自从宇宙岛理论被确立以后,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宇宙的边界在哪里。”

“只要找到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或许就接近了答案。”

“我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观测宇宙中那些距离极其遥远的星系。”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目前观测遥远星系的烛光法,大约只能测量5亿光年之内的星际距离。”

“不管是造父变星还是新星,超过了这个距离,都不能再作为烛光使用。”

“因此,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帮助我们观察更遥远的星系。”

“我从布鲁斯教授的恒星演化理论中,发明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哗!

全场震撼!

“哈勃教授竟然也发明了新的测距方法!”

“而且还是那种超远距离的测量方法。”

这绝对是有利于整个天文学界的大事!

这个成果从重要性讲或许比昨天稍逊一筹,但是却关乎在场所有人的利益。

众人顿时激动起来。

随着世纪大辩论结束,关于星系距离的测量,就成为了天文学领域的头等大事。

尤其是哈勃的研究方向是宇宙膨胀,就更需要对星系距离和红移进行测量。

哈勃不愧是超级天才,他在发现传统手段不够用了,就想办法自己创造新的方法。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低质量恒星最终会变成白矮星。”

“由于宇宙中大部分恒星的质量都很小,所以相比中子星和黑洞,白矮星的数量很多。”

“到今天为止,学界已经发现了100多颗白矮星,甚至以前发现的某些神秘天体最终也被证明是白矮星。”

“目前恒星演化理论经过很多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详细。”

“当初布鲁斯教授提出的三种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只是最普遍的情况。”

众人点点头。

这几年来,和恒星演化理论相关的论文可谓指数增长。

无数学者从各种角度研究很多细节问题,使得该理论越来越完善。

而恒星的演化过程也远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单单是对恒星质量级别的划分,就达到十几级,每一级的演化过程都略有不同。

但这些并不影响布鲁斯教授的地位。

他提出的三大结局虽然简单,却是整个理论的框架,是重中之重。

“其中超新星爆发就分为两种情况。`7*k′a¢n-s¨h!u*w,u+.!c¢o.m¨”

“一种是大质量恒星中心坍缩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发生的超新星爆发,称为Ⅱ型超新星爆炸。”

“另一种是白矮星发生失控核聚变引发的超新星爆发,称为Ⅰ型超新星爆炸。”

“我们知道,白矮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和氧,也称碳氧白矮星。”

“它的体积和地球相当,但密度却是地球的几百万倍。”

“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当碳氧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4倍太阳质量时,就会发生失控的核聚变反应,引发Ⅰ型超新星爆炸。”

“但问题来了。”

“本身处于就质量极限下的白矮星要如何获得额外的质量呢?”

众人跟着疑惑。

白矮星已经是恒星燃烧后的结果了,定型了,按理来说,它的质量不会再改变了。

就算有发生超新星爆炸的可能,但是质量不够也没用啊。

哈勃微微一笑。

“答案就是伴星!”

“如果白矮星不是单星系统,而是处于双星或者三星系统,那么它强大的引力就会吸收伴星的物质,增大自身的质量,达到临界极限后,发生超新星爆炸!”

哗!

众人顿时一惊!

好巧妙的想法啊!

恒星演化理论果然博大精深!

“当然,这个理论不是我提出的,是我参考了一位华夏学者的论文。”

“他发的期刊非常普通,我也是偶然间才看到的。”

余青松神色一动。

这篇论文虽然谈不上多么惊艳,但绝对有创新性。

他竟然不知道华夏天文学界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会议结束后,我得好好问问哈勃师兄。”

李奇维则是欣慰一笑。

他并不关心这篇论文的作者具体是华夏的哪个人。

华夏的科学水平已经逐渐追赶上来了。

这种细节方面的突破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真正底蕴。

今天是天文学,明天就可能是机械学、化学、生物学

强者的强,是全方面的强。

这时,哈勃继续说道:

“虽然原始理论不是我提出的,但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我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测距方法!”

“那就是Ⅰ型超新星爆炸测距。”

“可以看到,Ⅰ型超新星爆炸具有完全一样的初始条件。”

“都需要一颗白矮星,每个白矮星爆炸时的质量也一样。”

“因此,每一次Ⅰ型超新星爆炸的光变曲线是一样的。”

“光变曲线是指,Ⅰ型超新星爆炸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亮度增加到变暗的过程是一样的。”

“而且还有一点,每一次Ⅰ型超新星爆炸的最大发光能力也是一样的。”

“所以只要我们在地球上测量出Ⅰ型超新星爆炸的视亮度,结合它的红移数值,就能算出该白矮星所在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了。”

“这就是Ⅰ型超新星爆炸测距的原理。”

“那么,它为什么比传统的造父变星测距更有优势呢?”

“因为超新星爆炸产生的能量比普通恒星发射出的光芒能量,高了无数倍。”

“Ⅰ型超新星爆炸整个过程释放的能量,比太阳一生释放的能量还要高!”

“因此,它非常非常明亮。”

“这就意味着,Ⅰ型超新星爆炸作为烛光,可以适用于更远的距离。”

“根据我的计算,Ⅰ型超新星爆炸烛光法的测距范围超过了200亿光年!”

“它比现有的方法高了40倍!”

嘶!

全场倒吸一口冷气!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天文数字啊!

足足200亿光年!

如此遥远的距离,竟然都能被人类观测到。

这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牛逼!太牛逼了!”

“哈勃教授果然不愧是我们天文学领域的绝世天才!”

“他随随便便的成果,都如此震撼!”

“有了Ⅰ型超新星爆炸测距,以后的大尺度研究就太方便了。”

“我们能探索更古老时间之前的宇宙了。”

众人震撼无比,议论纷纷。

超新星测距简直堪称宇宙最强量天尺了。

海耳神色傲娇,沙普利、哈勃、余青松,这些天才们就是威尔逊山天文台最好的招牌。

不过他一想到未来婆罗洲那50米的射电望远镜,心中就有点酸楚。

“到时候我这天文学圣地的名头怕是要易主了。”

这时,忽然有人问道:

“哈勃教授,你的这种方法有实践过吗?”

哈勃闻言,笑道:

“我正要展示给大家看。”

啪!

一张图片显现。

“诸位请看。”

“这十几张照片就是我拍摄的一次完整的Ⅰ型超新星爆炸过程。”

“我记录了它从暗到亮再到暗的全过程。”

接着,哈勃又展示一系列图片。

“我的运气非常好,几个月之后,我又发现了一次Ⅰ型超新星爆炸。”

“对比两次爆炸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Ⅰ型超新星爆炸的发光强度、周期变化,几乎完全一样。”

“这有力地证明了我的猜想。”

“所以,我才敢断定,它是一种全新的烛光。”

哗!

众人再无疑问。

理论和实验完美吻合。

哈勃不仅实力强悍,运气也极其逆天。

罕见的超新星爆发,竟然被他接连遇到两次,而且还都是需要的Ⅰ型超新星。

“哈勃教授算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接下来应该会有很多人加入到Ⅰ型超新星的研究当中。”

“随着实验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会越来越全面。”

爱丁顿和史瓦西笑着看向这位小老弟。

哈勃作为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成就却是最大的。

对方对于天文学有着极致的热爱和无穷的精力。

爱丁顿感慨道:

“要是没有布鲁斯教授,哈勃应该就是天文学最亮的那颗星了。”

史瓦西笑道:

“布鲁斯教授是黑洞,不参与恒星光芒的比较。”

二人相视一笑。

他们三人之所以能够名震天文学界,是因为站在了布鲁斯教授的肩膀上。

广义相对论、大爆炸理论、恒星演化理论,这三大理论对于天文学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

布鲁斯教授是超然一切的,没有办法和任何人比较。

很快,爱丁顿回过神来。

他以为哈勃的分享结束了,非常自然地说道:

“好,下面请对哈勃教授的演讲内容进行提问。”

然而,他刚说完,哈勃却笑了。

“等一下,爱丁顿,我的内容还没有讲完呢。”

哈?

爱丁顿懵逼了。

这还没结束吗?

忽然,他想到了貌似哈勃的演讲主题是关于宇宙膨胀的。

只不过Ⅰ型超新星爆发测距理论太惊艳了,导致他都忘了哈勃原本的主题了。

不仅是他这个主持人忘了,连下面的听众也忘了,露出同样惊讶的表情。

说到底,还是大家潜意识认为宇宙膨胀没啥可说的,比不上超新星测距法。

但现在,情况看来有点不对啊。

“哈勃教授铺垫了那么多,难道就为了接下来的宇宙膨胀?”

于是,在众人的不解和疑惑下。

哈勃继续说道:

“有了这种方法后,我就可以测量更遥远距离星系的红移情况。”

“也因此,我发现了一个极其匪夷所思的现象!”

哗!

众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宇宙膨胀,诸位都很熟悉了。”

“今天之前,我想大家都以为宇宙是在匀速膨胀或者减速膨胀。”

“但是,我最新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轰!

全场骇然!

“这不可能!”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