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24章 宇宙不是法外之地!暗物质也要纳入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624章 宇宙不是法外之地!暗物质也要纳入大爆炸理论!三大验证方案!

暗物质的提出,深深震撼了在场所有人。¢n′e-w!t¢i^a′n.x_i!.!o·r-g·

这个名字体现出它与普通物质截然不同的性质。

它简直就像游离在人类感知之外的幽灵,神秘莫测。

很多人会觉得暗物质是后世才出现的概念。

其实不然。

真实历史上,早在1922年,荷兰天文学家卡普坦就通过星体运动的异常,提出了“看不见的物质”。

但是它对于这种物质的性质一无所知,仅仅是个概念。

接着,1932年,奥尔特在研究银河系自转问题时,证明了卡普坦的猜想。

但是他同样没有给出暗物质的进一步描述。

1933年,茨维基在研究星系团时,再次深入地验证了暗物质假说。

而且他比较激进,大肆宣扬暗物质的存在,引发天文学界的震动!

在后世,有人称“茨维基是最被冷落的天文学家”。

甚至认为他是天文学领域的爱因斯坦!

他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认知。

但很可惜,当时的天文学界很少有人支持暗物质假说。

因为它太匪夷所思了,完全无法理解。

宇宙中怎么可能存在不发射、不反射、不吸收电磁波的物质呢?

甚至连爱因斯坦都曾和天文学家们讨论过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

不过最终也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天文学飞速发展。

各种观测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文学家能观察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虽然暗物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但它参与引力相互作用。

通过一些特殊的力学方法,能够间接证明其存在。

这已经是目前科学界的共识了。

但暗物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组成它的粒子又是什么?

仍然还没人知道。

物理学家曾找到不少暗物质的备选粒子,但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目前为止,它依然是宇宙间最神秘的现象之一。

此刻,李奇维的身份地位不是奥尔特和茨维基能比的。

而且,他还结合了原子物理的发展,这就使得暗物质理论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回想起布鲁斯教授之前所做的种种预测,在场几乎有一半人心中是支持暗物质理论的。

这时,大佬们逐渐回过神来。

他们打心底希望暗物质存在,因为这会颠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搜?e搜_¤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1?-快+/

所以,大佬们现在想的不是质疑暗物质,而是如何去证明?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证明就是质疑。

如果证明不了,那么这个猜想就不攻自破。

当然,它依然具有极强的理论参考价值,至少能解释星系质量问题。

于是,海耳问道:

“布鲁斯教授,既然你说的暗物质,人类根本无法感知,那么要如何证明它存在呢?”

众人顿时聚精会神,神色激动。

开玩笑,若是谁能完美证明暗物质存在,那绝对不弱于证明宇宙膨胀、发现黑洞等伟大成就。

李奇维闻言,略作思考,说道:

“星系和星系团的运动是最直接的验证方案。”

“接下来,我认为可以通过对大量星系进行同样的观测。”

“暗物质如果存在,它大概率是分布在宇宙的各处。”

“所以,类似银河系和后发座星系团的现象,肯定不会是个例。”

“通过大量研究,或许我们能够估算出宇宙中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真正比例。”

哗!

众人点点头。

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基础工程,个人很难独自完成。

大家忽然无比佩服布鲁斯教授,如此有先见之明地号召组建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以全球合作之力,探索这种神秘物质。

而众人则在布鲁斯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揭开宇宙的面纱。

2006,天文学家观察到了迄今为止对暗物质存在最有力的证据。

也是通过力学的方法,但是和星系自旋和星系团运动都不同。

而是一种全新的力学现象。

那是两个星系团之间的碰撞,也称“子弹星系团碰撞”。

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又恰好被太空望远镜记录下来。

这次碰撞的过程和结果,完美证明了暗物质的存在。

过程简单理解是这样的: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星系团,并命名为子弹星系团,它包含了成千上万个星系。

在子弹星系团的内部,也就是各星系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气体物质。

科学家经过测算后,发现这些气体的质量竟然是恒星质量的7倍多。

所以,子弹星系团物质组成主要有三大项:恒星物质、气体物质、暗物质。

当子弹星系团与其它星系团发生碰撞时,由于三种物质性质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的现象。

首先是恒星物质。

两个星系团碰撞,听起来好像会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x-i\n_t/i·a!n~x`i?x_s-..c_o!m?

比如50亿年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会发生碰撞,很多人担心银河系就此灰飞烟灭。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宇宙太空旷了!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也有4光年之远。

两个星系碰撞后,其中恒星相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终的结果就是互相穿透而过。

星系团和星系碰撞的效果类似。

所以,当子弹星系团碰撞后,恒星物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气体物质就不同了。

它弥漫在星系团内部各处,当发生碰撞时,会与另一个星系内的物质激烈作用,并释放出强烈的X射线。

因此,通过观测X射线的情况,就会发现,碰撞一段时间后,气体物质明显滞后于恒星物质。

这点很好理解吧,恒星几乎不碰撞,所以先穿过去。

最后是暗物质。

暗物质虽然也像气体物质那样,弥漫在整个星系团内。

但是由于它没有电磁相互作用,所以尽管暗物质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是却丝毫没有停滞。

它就像恒星物质那样,轻松穿过另一个星系的物质,当然在位置上也领先气体物质。

有了以上的性质差异后,就能判断暗物质是否存在了。

如果暗物质不存在,那么子弹星系团碰撞以后,它的引力中心的位置应该和气体物质的位置一致。

但如果暗物质存在,那么子弹星系团碰撞后,引力中心的位置应该和恒星的位置一致。

最终,科学家通过太空望远镜看到了子弹星系团碰撞后的照片:

其中红色区域表示气体物质,蓝色区域表示引力中心。

很明显,按理来说,蓝色区域只有恒星物质,引力应该比红色区域小才多。

但现实却是恒星区域的引力更大,说明必然存在看不见的暗物质。

此刻,当李奇维提出星系团碰撞这种全新的方法时。

众人顿时震撼无比!

“天啊!”

“这个方法实在太巧妙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绝对能完美证明暗物质存在!”

不过很快,大家有点垂头丧气。

“只是,这种天文现象恐怕百年难遇吧?”

“不仅如此,还必须持续观测整个碰撞过程。”

“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天文工程!”

此刻,众人心中感慨。

天文学单打独斗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接下来想要出成果,必须同力合作。

接着,李奇维又说道: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我还想到了另外几种验证方案。”

“第一,是我之前提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不管暗物质多么神奇,它和普通物质都是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由于暗物质不和光子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借此,通过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直接计算暗物质的分布情况。”

哗!

众人再次惊奇。

没想到暗物质竟然还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了关系。

不过想想也对。

作为宇宙中的第一束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可以说携带了宇宙中的一切信息。

在后世,科学家就是利用这种方法,精确地测量出暗物质的分布情况。

如果把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换算成能量。(不包括真空零点能)

那么,普通物质占比宇宙总能量约为5%,暗物质占比宇宙总能量约为27%。(猜测剩下的68%是什么)

暗物质的量正好是普通物质的5倍。

此外,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成“团块状”分布。

可能一个星系的部分区域会有一大团暗物质,而其它地方的暗物质密度就较低。

这也是暗物质非常奇特的一种性质。

“第二,暗物质很可能参与了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比如茨维基观察到的后发座星系团,其中包含了无数的星系。”

“但是这些星系却按照同样的运动方式,组合形成了星系团。”

“通过简单的模拟分析可知,如果没有暗物质,普通物质很难形成这种大结构。”

“因为暗物质不与光子作用,所以它可以在小尺度上率先聚集,从而促进物质结构的形成。”

说罢,李奇维直接进行了复杂的力学数学模型计算。

众人看的目瞪口呆!

在后世,科学家甚至在计算机上模拟星系、星系团、及更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过程。

方法也简单。

就是设定好模拟程序的参数后,看看普通物质要加多少,暗物质要加多少。

然后,让程序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自然演化,看看最终的结果什么样。

数据显示,如果不添加暗物质,那么模拟出来的宇宙与观测事实不符。

但是加了5倍的暗物质之后,模拟结果就和现实观测结果一样了。

看起来就和做化学反应一样,或许宇宙就是一场化学反应。

而且,科学家还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了暗物质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那就是暗物质的运动速度应该远远低于光速,即所谓的“冷暗物质”。

这里的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温度低”。

暗物质没有温度的概念,你用手也感觉不到它的温度。

人类感知温度,是通过物质发射电磁波把热量传导出来,然后被人类的感觉器官接受。

暗物质没有电磁相互作用,自然也就不会传递热量。

但是它毕竟也是由物质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那么根据运动速度的快慢,就能“等效”地计算出它对标普通物质的温度。

但即便暗物质的温度是1万摄氏度,你若把它拿在手上,则完全没有灼烧的感觉。

暗物质的这种性质,就是通过研究和模拟大尺度结构得到的。

在计算机没有面世之前,李奇维可没有实力手撕这种级别的模拟。

所以,他给出的只是思想和方法。

然而,仅仅是这样,带给众人的震撼也是无以复加的。

最后,李奇维说道: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三大验证方案。”

“哪怕仅仅实现其中一个,我认为也足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若是全部实现,则暗物质必然存在!”

众人心潮澎湃,这是何等的自信!

以布鲁斯教授那惊天的直觉,暗物质不存在也得存在!

“至于暗物质的组成粒子到底是什么,这就是物理学家的事情了。”

“大家放心,我会好好敦促卢瑟福教授研究暗物质。”

众人皆是会心一笑。

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像奥尔特这种同时有两种背景的年轻人,以后会越来越吃香。

海耳则忽然深刻地感慨道:

“本来布鲁斯教授提出暗物质时,我都以为这会是对大爆炸理论的一次挑战。”

“没想到他竟然完美地把暗物质融入了大爆炸理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甚至如果证明了暗物质的存在,就等于变相证明了大爆炸理论。”

“简直太巧妙了!”

海耳的话令众人皆是震动。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这一刻,大家对于大爆炸理论有了新的体会。

它简直就是天文学的终极框架。

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物质、反物质、暗物质;时间、空间.

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大爆炸理论之内。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解释的只是大爆炸余波产生的影响。

忽然,在场大佬神色兴奋:

“物理学的尽头是天文学!”

“天文学才是自然科学之首!”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