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对于出城骚扰“辽右兵马”破坏壕沟的决议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城墙上也不是没有发射过火炮,但炮弹除了正好掉进壕沟里,也只能可能击中一两个士兵而已。
绝大多数的炮弹不是在地面上弹跳直至耗尽能量,就是直接埋入了堆积如山的土堆中。
然而,两次出击的军队遭遇更为悲惨,尽管没有重型炮火的支援,但六斤炮的射程已经足够。城门刚有开启的迹象,几门对准城门的六斤炮便开始发射。
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即使一炮无法摧毁坚固的门板,那巨大的撞击声也足以令人胆寒。
等到城门完全开启,情况更加糟糕,什阳城的七个城门此时都至少配备了四门六斤炮,一旦城门开启,至少两颗炮弹就会呼啸着飞入城门洞。
出击的军队必须密集排列,同时保持纵向队形以便快速通过,这正是实心炮弹最喜欢的队形。
建奴的第一次出击还派出了一些兵力,也因为这是第一次,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们战斗意志尚存,凭借勇气,硬着头皮冲了出去。
但即使冲出去的士兵也未能幸免,夏国的战壕已经挖到了距离城墙一百五十米的地方。
出击的骑兵首先遭到臼炮的轰炸,等到冲到百米时又遭遇了猛烈的打击。能够冲出来的兵力本就不多,随着六斤炮对城门洞的攻击,倒在里面的士兵和马匹几乎堵塞了出城的通道。
出击的军队再次遭受血腥清洗,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冲出去的百余骑兵就被步兵用精确射击全部击倒在地。
第一次还有百余人冲了出去,第二次则根本没有人能够出城,仅仅是对城门洞的轰击就让准备出击的建奴军队崩溃了。
自己的城头不断放大炮,除了偶尔击中夏国的火炮外,其他都毫无效果。
然而敌人的炮火却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冲城门洞,一颗炮弹就能造成一条血肉模糊的通道。
如果炮弹只是直线飞行倒也罢了,毕竟一颗弹丸只有拳头大小,但夏国的炮组早已吸取了炮击滦州的经验,炮火都瞄准城门洞的内壁发射。
城门洞的内壁城砖无法被击碎,但炮弹击中城砖后就会无规则弹跳,这比造成血肉模糊的通道更加令人恐惧。
经过两次这样的攻击后,什阳城内再也没有军队想要出城,情况太过惨烈。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火炮封锁或攻击城市的作用。
“辽右军队”出现在什阳城下的第六天,建奴的噩梦开始了,这一天,夏国口径115毫米的十二斤重炮抵达了战场。
实际上,十二斤炮只是士兵们的俗称,口径115毫米的实心弹重达6.2千克,严格来说应该是十二点四斤炮。
115重炮不可能通过战壕进入阵地,它钢制的炮身连同炮架总重量超过了1吨。
这也是因为采用了强度更大的钢材,如果使用铁制的话,115重炮的总重量将超过2吨。
射程高达两千米的重炮也无需近距离射击,十八门重炮被设置在距离什阳西城墙一千米的阵地上展开。
黄台吉终于亲眼目睹了他梦寐以求的火炮攻城战术,这一战术在他父亲统治时期就已经被提出。
然而,由于后金无法制造足够大的火炮,加之火炮运输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畜力,使得后金的后勤难以支撑。
城墙的城门部分是整个城墙中最坚固的地方,当发现无法突围时,封闭城门成为了建奴533的不二选择。
夏国的军队自然不会选择城墙最坚固的部分进行攻击,这是他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策略。
这种做法也使得后金的贵族们得以安全地在城楼上观看夏盟军队的重炮攻城。
实心炮弹在高速飞行中所携带的动能随着直径和重量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长。
夏盟军队只在澎湖战役中,使用海军的十二磅长炮实战轰击过荷兰人建造的风柜尾城堡。
这次对什阳城的炮击不仅让建奴们大开眼界,夏盟军队的士兵们也亲身体验了115重炮的实战威力。
用青砖和条石建造城墙的成本实在是高昂,耗费的人力也实在是巨大,以至于夏盟军队自己也从未在训练中用火炮轰击过真正的城墙。
炮击开始后,部署在什阳西城墙外的官兵们都兴致勃勃地观看着重炮轰城,个个精神焕发。
除了兴高采烈的夏盟军队,在115重炮阵地不远处还有近五百名目瞪口呆的人。
这些人还穿着明军的铠甲,没错,他们正是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等人。
即使距离重炮阵地超过五百米,但祖大寿等人还是被炮声震得头晕目眩。
火炮还能这样使用?
明军也不是没有使用火炮进行攻击的战例,至少在某些战役中使用轻型火炮已经在九边诸军中普及。
但由于火炮的质量和训练程度的限制,使得火炮在这些战役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再加上运输问题,使用重炮攻城在大明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即。
夏盟军队改变了进攻策略,原本需要宁锦兵马协助安定地方的计划被推迟,董贤干脆向朱樉请示,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了什阳。
除了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原本祖大寿和吴襄非常害怕,他们原本是乘船过来的,见识过联盟的战舰实力后,对于从水路进入辽东他们没有感到任何危险。
只会用巨木掏小船,用木头绑筏子的建奴面对这样的战舰能有什么威胁?连战斗都不需要,直接撞过去就结束了。
但当董贤邀请他们上岸时,两位大明的重将就慌了神,他们是在辽河长山段登陆的,距离什阳不到百里。
见识过夏盟军队的威势后,到了这时已经不敢抗拒了,从长山到什阳一路上见到的都是被俘虏的建奴,男女老少都有。
虽然看到大批俘虏让人稍微安心,但离什阳越近,两人就越害怕,那可是建奴的都城。
他们欲逃离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每个人仅被允许带领一百五十名近卫,其余的士兵要么还留在耀州,要么就随另一支大军北进。
当他们行至什阳城郊,目睹被壕沟环绕的城墙时,两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天哪,建奴也有被围攻城池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