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第154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禀告刑教习,我们都需要在书院住宿的。”秦朝宁和钱勤学应道,接着,各自把自己的户籍信息报给这位教习。

从书院往返他们赁的院子那边得半天,加上还不知道书院授课的课业繁重程度,他们肯定得在书院住下来才行。

等刑教习把他们的信息登记完,从学子管理薄里查看了好一会儿,才找出空着的一间号舍分配给他们二人。

然后他把书院的注意事项对他们简单说了一下,就让他们二人明日辰时来缴纳过银子,就可以去丙丁学堂报到,那边自有夫子对接。

钱勤学和秦朝宁乖顺地应下,接过号舍钥匙,学子号牌才离开。

他们来之前就约定好,新到东皋书院的前些天里,多观察,少说话,在不了解各个情况前,就随大流适应就好。

为此,对于刑教习表现出来的自大和奇怪,他们都未发一言,在书院里顺势逛了一圈,才安静地下山。

不过,回到了在山脚下后,他们就顺便买了些寺庙做的点心,才赶回家。

据香客们,还有各个摊主们说,这些寺庙做的糕点好吃极了,买了不亏!

在他们离开后不久,东皋书院清风院里面,许多教习和山长都聚在了一起品茗。

这些教习们一边喝茶一边讨论着今年的学子里有没有什么好苗子,他们这些人迟些将如何分配。

为了能够给自己争取到好的生源,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又扯起往年哪位同僚占了好些好生源,使得次次月试拔得头筹。

聊多了,话题逐渐偏离,又转到今年院试的考官会来了何人,偏好是什么文风……逐渐越来越聒噪。

在上座的东皋书院山长看上去,不过年过不惑。他看着底下的人议论了好一阵子,才发话道,“今年书院里的新学子们和原有的学子们,待二月二考试过后,再一同打散分配。”

他的话一出,底下的众人瞬间炸开了锅。

“敢问山长,这个分配是如何分配呢?”

“像我等原本底下有几名聪颖的学生的,这些是否会分配到其他同僚的学堂里呢?”

“学生可以按照名次分配学堂,教习们又该当如何分配?”

……

任凭这些教习们如何着急,这位山长还是不疾不徐地把面前的茶汤先喝完。

待他放下茶碗,才看着众人应道,“那便,众位教习一道考试吧。”

“我作为各位的评卷人,按名次再分配学堂。你们可有异议?”

众人安静了一瞬:“……”

有异议,但是说了也没用。

“那便依山长所言。”他们行礼道。

谁能想到!!

哪怕心中有再多的话想辩驳,在东皋书院这位曾经三甲及第的山长面前,对于对方的才学和实力的认可,他们还是没法再多说什么。

更何况,以教习们的才学分配学堂,名正言顺,合情合理。他们哪里有更有力的话术来动摇山长的决定。

而东皋书院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辉煌,这位山长功不可没。众人只得应下此事。

于是,在正历四年二月一日,东皋书院所有学子回来后,都被告知明日全书院上下都必须参加考试。

丙丁班里,台上的夫子给底下来自各州府、各县城的寄读学子们宣布完此事后,底下众人顿时一阵哀嚎。

其中,钱勤学、秦朝宁沉默了:“……”

这书院的风格真是雷厉风行呀。

该夫子见这些学子们一脸痛苦,不由得面上同样露出痛苦的神色。

只有你们要考吗?我们这些老夫子也要考!!

东皋书院许多教习的年纪比山长可是大不少。只是他们这些人,科举举试都无一人考得过山长。

“你们今日就自行看书,熟悉熟悉一下书院。”该夫子对他们叮嘱道,“明日需自带笔墨,但切记不可作弊。”

交代完一众学子,他就火急火燎地跑了。

唉!他也要去温书!!

被这些夫子们闻风色变的东皋书院的山长,名张瑾瑜,字子衍,出身京中世家,是先皇所在时期弘明年间的二甲进士。

因无心官场,经友人荐,便来到南州城,把当时籍籍无名的东皋书院发展至今日这般,闻名南州城及附属的各地。

这位山长这会正在清风院的主院里,在查阅刑教习登记好的今年的寄读学子薄。

每个学生的信息,他看一遍就几乎能记下来。而这里面让他感兴趣,想留意一番,共有六人。

另一边的丙丁班里,待夫子离开后,钱勤学和秦朝宁二人便自觉拿出自己带的书开始看了起来。

学堂里的其他人就还在闹哄哄地说着话,有的抱怨东皋书院这种入读便来个下马威的,有的在自报自己姓名交友的,有的打听书院消息的……

实际上,这么多人里面,像钱勤学和秦朝宁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还是少数。

不过,由于他们二人的衣着,用具都甚是普通平凡,一看就能看出来是贫寒子弟的,便没人过去找他们聊些什么。

像东皋书院这种有上千名学子的大书院,最不缺的就是贫寒子弟。这些有点天赋,却无家世的学子,大多数一生就止步于举人。他们犹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却几乎没有鱼跃龙门改变阶级的。

而对于贫寒子弟而言,他们会觉得这些士族子弟目中无人,不过是投胎投得好。

因此,他们也缺乏和这些人交往的心,觉得自己若是主动还会被认为是攀附,少了几分骨气,更是下意识就疏离几分。

所以,潜移默化下,在东皋书院里,贫寒子弟和世家子弟泾渭分明,双方都少有往来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