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把家里的全部银钱清点了一遍,趁着深夜里,藏了几处地方。
然后,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临了。
自正月十五后,从盐边县赶去南州城,他们一行人总共花了一旬多的时间才到的南州城地界。
南州城外多山坳、河流、还有广阔的农田、盐田……他们的马车一路上驶过来,远眺到的各式景色均让他们啧啧称奇。
不过,盐田地带都有士卒严防,普通百姓不得靠近。他们也只是路上远远看到田地里奇特的一面,镖局的人便给他们大概讲了讲。
据说,这些地貌决定了南州城最大的两项税收来源,茶税和盐税,使得南州城的繁华兴盛皆系在此上。
第084章 入读东皋书院
南州城的城墙高三十六丈, 开八门,建八个城楼,城墙上方的碉堡模样的塔防。
它的墙底下, 是由人工开凿出来,宽三丈, 深六丈的护城河。
护城河岸堤上种满了垂柳,有不少人在入城的城门四遭摆摊叫卖, 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万隆镖局的一行马车在入城的队伍末尾排着队。他们一行人花了好几刻钟经过查验, 缴纳过入城费用才得以进城。
在进城池后,镖局按照约定的地址把他们送到民宅区,卸下他们的行囊物什,才分道扬镳。
秦朝宁他们一家子和钱掌柜几人就租赁在同一个巷子的一户小四合院。
等他们从牙人那里交接过钥匙, 契约文书, 就各自把东西搬进去,合力打扫院子,并安置下来。
傍晚, 钱掌柜、秦朝阳与祥记带过来的几人一同出去熟悉附近的环境,并采买了大量粮油米面、荤肉、素菜等回来张罗晡食。
翌日, 钱勤学和秦朝宁带上证明己身用的考引便一同前往东皋书院报到。
而钱掌柜他们则去牙行相看铺子, 以及四处看看南州城的情况。
东皋书院位于南州城西边的寺庙山林区,正正挨着多家寺庙周边而建。
这些寺庙附近,又随着寺庙的香客旺, 而在寺庙边上,山脚下都有不少商铺和摊子。这些铺子和摊子的租用钱还是归寺庙所有, 由寺庙向州府缴税。
钱勤学和秦朝宁在城内走了小半天的路,才来到接近城末的山脚下。
他们初到此地, 被眼前人头涌涌的景象惊讶到,心中疑惑,难不成南州城的佛教信仰已经兴盛如斯了么?
他们二人相视一眼,默契地决定还是赶路吧。
其余的,来日方长,闲暇时再去做更多的了解。
经香客和摆摊的档主们的指点,他们知道了要走哪条小路才上得去东皋书院。
这些人还叮嘱他们,“山路慢些走,可别上到书院大门就一脸病恹恹似的,书院里的教习最不喜文弱的学生了。”
“谢过各位叔公、婶子,我们表兄弟二人知晓了。”钱勤学和秦朝宁行礼道。
这之后,他们就明白这些人为何如此嘱咐了。
来之前,他们从没想过东皋书院竟然是建在半山腰之处的,他们爬上去都要最少爬三、四刻钟。
幸亏在盐边县的时候,他们书院每日清晨都打五禽戏和八段锦,这会他们两人面不改色,走了这么久的路都并未有多难受。
等他们二人来到了书院大门前,只见这里竹林环绕,幽静清凉。现下离春日还有些时日,半山腰的树木有些发黄,部分枝丫掉光了叶子,竹林倒是依旧翠翠葱葱。
大门左右两侧是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的八个字:生如芥子,心藏须弥。
他们驻足看了片刻,门房的便上前查问他们二人所来何事。待看过了他们的考引,便把人带进书院,往山长、教习等所在的院子走去。
秦朝宁跟在钱勤学的身侧,沿路好奇地观察着书院的布局,还有那些来来往往,行去匆匆的学子们的身影,不由得对于东皋书院究竟有多大,容纳了多少学子产生了疑问。
他们从大门进来,走了不远处就经过二门,接着路过各个讲堂,还有教学斋,然后就看到了文庙,这之后过了廊房区域,最后才到了清风院。
钱勤学和秦朝宁不由得在心中皆叹道:这书院可真的大呀!
这就是南州城书院的宏厚实力吗!
门房的把他们二人放在清风院大门前,就自己一人进去通报。一会儿后,他出来把他们带到其中一个房前。
“进去后,刑教习会帮你们二人登记户籍等信息,待查明身份无误,再给你们办理入读书院的凭证和学子号牌。”门房的给钱勤学和秦朝宁简单说了下,就示意他们二人进去。
等他们二人进去后,只见此房间内几排书架满满的都是各式档案卷。正前方是一名留着短须,国字脸的夫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挥笔写着什么。
“学生钱勤学,见过刑教习。”
“学生秦朝宁,见过刑教习。”
他们主动行礼,自己报上姓名。
“考引拿过来放在书案上,户籍信息报一下”,这位刑教习说道。他没抬头,还在看着自己的案桌,手中的毛笔没停过。
听罢,钱勤学和秦朝宁上前去,轻手轻脚地把考引放在案桌一侧,然后就站在一旁等待对方忙完了再处理。
片刻后,刑教习终于停下了笔。他拿起自己面前的纸张吹了吹上面的墨,自夸道,“不愧是我,今日这文章简直一气呵成,其中内容气势磅礴,针砭时弊,字字锋利。”
闻言,钱勤学、秦朝宁皆抬眸看了过去,但是依旧安静地站着,不发一言。
刑教习看过他们二人,然后拿起他们的考引核对,问道,“把你们的户籍信息报上来即可,此外,可需在书院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