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几声。
人头落地!
数十个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把刚才那最后的哀嚎也给一并绝于世间。
众多围观的百姓们见此,不少人虽不忍再看,脸色煞白,浑身不适。
但一瞬间的凝滞过后,在场还是掀起了一阵响亮的轰鸣,叫好声和掌声响彻天地,不绝于耳。
望着这些折磨了他们数年之久的恶人们,在自己面前尽数死绝,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快人心的呢!
对于这些罪魁祸首,刘子业方才处以极刑。
但面对他们的家人,他还是网开了一面。
以邓琬为首的主犯们,其家人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一律充公,杖责之后,贬为贱籍,流放千里。
至于已成婚的女子,也被刘子业下令,强迫休妻,这些人也一律永久监禁,或发配边疆,为奴为婢。
这是古代,刘子业并不认为自己的这种连坐之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没有株连三族,甚至已经是他菩萨心肠,极为人道了。
毕竟,这些人的过错,只是砍了他们的脑袋,未免太过便宜他们了。
他们的家人们,也并不算无辜。
毕竟,主犯们为祸乡里,作威作福得来的不义之财,他们的家人一直以来,都是相当享受的。
挥霍贪污得来的民脂民膏,活得逍遥自在,怎么就没想过,有朝一日东窗事发,会迎来残酷的下场呢!
其实,刘子尚的奏疏之中,提到了要将邓琬为首的主谋,一律株连三族。
甚至,就连朝中得知了江州这件大案的大臣们,也都纷纷上奏,向刘子业提议,不能放过这些人,必须夷他们三族,才能解气。
只是,刘子业转念一想,却是放过了这些人。
毕竟,南北朝,已经足够混乱了,经过了这些年来的霍霍,百姓们早已麻木。
如今等到他上位之后,一切才得以回到正轨,挽回了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声誉和形象。
而且,刘子业也将自己作为一个标杆。
毕竟,他笃定了,日后必定要开创一番基业,既如此,将来的后世帝君们,都要以自己为榜样。
他重塑了刘宋的朝纲,自然不希望从自己这里,再开株连三族的先河。
若是他开了这个先例,日后的帝君们,动不动就株连三族,起步天下大乱?
因此,邓琬他们也算是幸运了。
换做是从前,比如刘骏,若是发现了他们的罪行,别说是三族了,恐怕十族都能直接被夷平。
千万别怀疑南北朝君王们的铁石心肠与嗜血残暴……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刘子业才希望从自己这里,正一正王朝的风气。
别让这种随意的杀伐再度盛行。
就算是罪有应得,也要将惩治,控制在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以免后世的君王,杀着杀着,杀红了眼,把刘宋皇室骨子里的那股嗜血基因,也给勾出来了,一发不可收拾……
不得不说,对于刘家的基因,刘子业还是有些怀疑的,不得不防。
……
江州行刑的消息传回了京城,刘子业也松了一口气。
这下,最难缠的大案,总算是圆满落幕了。
邓琬这人,能从一介流放之身,最后掌控整个江州,几乎把江州操作成了自己的国中之国,也实在不容易。
除了刚开始刘骏感念当初邓家的功绩,给予了他宽恕,重新给了他一定的官身之外,后续的一切,都是邓琬自己拼来的。
当然,他这打拼的方向完全错了,以至于酿成如今尸首不全的结局。
凭着他的脑子和心性,若是把心思放在了正道之上,不愁未来不会平步青云……
只可惜,千百年来,往往有许多有能之士,为了走捷径,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导致最后的结果无法挽回。
可悲可叹……
……
“此次江州的事件,千百年来,前所未见。大小官员,上百人以上,竟然全部都参与其中,欺上瞒下,将江州变成了国中国,成为了我们大宋的江州小朝廷,其行之恶劣,简直是骇人听闻。”
在江州已经处理完毕的讯息传回京城后,翌日一早,在早朝之上,刘子业对这次的事件进行了最后的定案。
听到了刘子业的这番话,底下的众多大臣们亦是一脸的心有余悸。
毕竟,这种事情,他们甚至想都没想过……
为人臣子,最是明白这种事情能够达成,是多么的困难。
毕竟,一个州府,还是江州这等繁荣富庶之地,其中任职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上百人。
更别说,这些大臣底下,也各自统领着数之不尽的手下。
想要将这么多人全数控制起来,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涉及在案,没有任何一个人泄露秘密,这说来简单,做起来何其困难……
如果当中有任何一个人想法不同,鼓起勇气将消息泄漏了出去,那将会是灭顶之灾。
能够控制人心,到如斯境地,这也让众多大臣们见识到了邓琬的能力。
一般的庸才,可做不到这一点。
正因为邓琬竟能办成这种他们不敢想象的事情,才让大家感慨莫名。
有这能力,为朝廷效力,何愁家族不兴……
偏偏非要干这种腌臜之事,其行之恶劣,甚至比当初随同造反的邓家两个兄弟还要离谱。
这邓家,邓胤之,竟生了这几个不争气的儿子。
一个个的,打定主意了要把邓家的名声全部毁坏就是了。
还以为邓琬重新获得一个官身,不再是流放之身,就能重新光耀门楣了。
结果——
光耀门楣?
邓琬亲手把这个希望给砸得稀烂。
邓家,也从一个功臣之家,变成了现在只要人提起,就是一脸嫌弃的造反家族。
要是邓胤之在天有灵,知道这几个倒霉儿子如此糟蹋邓家的名声,估计能从棺材板里诈起来。
“陛下,此次江州的事情能够水落石出,圆满落幕,多仰赖陛下火眼金睛,早有先见之明,提前发现了邓琬的异样,暗中下手,这才一举抓获,平息了民怨。”
戴法兴上前拱手朗声说道。
话音一落,一旁的巢尚之也当即说道:“正是如此。我大宋能有陛下统御天下,真是我朝之幸。”
闻言,其余大臣们也忙不迭的异口同声呐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子业默默的看着大臣们对着自己拍马屁。
等众人好不容易发表完了意见,他方才说道:“江州的这件事情,倒是让朕发觉了许多不妥之处。邓琬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大宋的法度不足,让邓琬抓住了空子,找到了机会,这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
大臣们连忙应是。
毕竟,若一切法度和执行都完善无误,邓琬就算是有这个心思,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办到。
说到底,还是朝廷给了邓琬他们这样的机会。
这也确实需要亡羊补牢。
否则,听之任之,谁知道将来某一天,会不会还有大臣胆大包天,也效仿邓琬之举,来一次欺上瞒下……
要知道,人心是最不可测的东西。
一种过错,并不是别人犯过一次,其他人就会引以为鉴,永不再犯的。
若真如此简单,就不需要法度存在了。
有利可图,迟早有人会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选择铤而走险。
因此,问题关键所在,还是得完善不足之处,让就算萌生了这种念头的人,也没有机会得手……
对于刘子业的说法,大臣们都深以为然。
见此,刘子业冷不丁的挑起了眉梢。
“既然你们都同意朕的说法,那朕第一个要整顿的,就是军务问题。”
军务?
大臣们纷纷诧异的抬起头来。
他们还以为,陛下会第一时间重新完善官僚升迁和监察体系。
毕竟,人犯错,那就从纠正犯错开始……
就算朝廷的执行当中,存在漏洞空子,但若官员们没有这个心思,也不会去刻意钻这样的空子。
因此,人员的调配和监察,尤为关键。
刘子业继续说道:“难道不是吗?军务问题,何其重要?邓琬以江州长史的身份,竟然能插手江州的军务,成为军营实际的掌权者,若他怀有更多的想法,选择起兵造反,这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闻言,大臣们眨了眨眼,却也无话可说了。
毕竟,比起人员的监察,一介文官,却能拥有军队的调配权力,这才是重中之重。
军务一切事宜,攸关重要。
不是统军将领,却能拥有掌控军务的权力,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太过恐怖。
统军将领,起码也要受到朝廷的节制,当然,节制失败,那就是将领造反。
比如历史中的萧道成,就是如此……
但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将领也需要在朝廷面前,做好表面功夫。
但是,邓琬作为一介文官,他却不属于朝廷节制当中的武职人员,朝廷根本就不知道他能够插手军务,更不用说,还去特意限制他的权力了。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除了祭祀,军国大事,就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事情。
如此慎重的大事,竟然能让编制之外的人控制在手,简直是细思极恐。
因此,刘子业说道:“朝廷的兵马,能够让人随意插手其中,这太过儿戏,由此可见,朝廷对于军务的问题,有着太多的漏洞,让人可以轻易钻这个空子,必须杜绝。”
听到这番话,大臣们抿了抿唇,无法反驳。
这个问题,一开始他们只觉得邓琬胆大包天,军政都干涉在内,极为可怕。
但陛下特意挑出来说明了,他们才发觉,原来问题的严重性,比他们原先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一旦邓琬恶向胆边生,恐怕整个天下都要被他卷入战争之中。
而邓琬一旦起兵,也势必要向建康这边发兵,夺取政权。
因此,他们这些留守京城任职的官员们,就算是想要置身事外,也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兵权被人随意干涉,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对比起兵权的问题,所谓的人员考核监察,都只是小儿科了。
解决了兵权问题后,其余问题,慢慢完善补充也不迟……
没有兵权,就算起了异心,玩出花儿来了,也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一旦涉及到了兵权问题,稍有不如意,极有可能牵连整个天下。
孰轻孰重,大家心里都懂。
因此,听到刘子业的话,大臣们也都连连点头应是,极为同意这个说法。
“陛下说得极是,军务问题,尤为重要,必须马上整顿,彻查漏洞。”戴法兴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同意的大臣。
随后,其余大臣们也都纷纷赞同。
“臣附议。”
“臣也附议。军国大事,不可儿戏,我朝向来没有文官插手军务的先例,怎可让与军务无关的人,控制兵权……”
“若是让有心之人触碰军务,战火之事,一旦掀起,无法挽回,这确实得应该彻查整顿。”
人都是怕死的,更何况是在京任职的这些高官厚禄养着的大臣们,自是不舍得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
战火一旦掀起,生死未卜,更别说家中财富了,自然希望天下太平。
武将有私心,统领全军,还可以控制一二。
毕竟武将知道军事事关重大,一旦起事,无法挽回,势必只能硬着头皮打到底,不死不休。
因此,若想要起事,必会下定了决心,深思熟虑,才会动手。
但那些不懂军事的文官,只凭着一腔的喜怒,任意妄为。
一旦这种人接触了兵权,一个不如意,便要掀起战事,这个后果,比起了异心的武将还要可怕。
想到这里,众大臣们不禁开始庆幸起来。
还好邓琬知道轻重。
就算他只是文官,但他的父祖和死去的两个兄弟,以前是参军的,属于军属,起码也对军事有着一定的认知。
否则,若真让他在掌控江州的那几年里,妄然发起战祸,苍生太平,休矣……
想到这个可怕的后果,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同意刘子业的提议的。
坚决维护陛下的政令!
整顿,彻查,必须的!
立刻,马上,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