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这是人话?
何大清不得不佩服起易中海的大言不惭起来。
难怪自己便宜儿子在原剧中被他算计得死死的。
原来这种道德大棍,在五十年代就开始用了。
“易中海,你说的什么屁话?什么叫抛开事实不谈,事实都不谈了,你还谈什么?”
“你……老何我只是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情。”
易中海慌乱之间,说话逻辑漏洞都大了起来。
易中海要的就是抓漏洞好还击,听完这里,他啪地一拍凳子严肃道:
“诸位,大家都来好好听听!易中海说许富贵在外面有女人孩子,这不是大事,阎老师你来说说,这是大事吗?”
“不不不,这可不是小事情,今年婚姻法出来了,强调的就是一夫一妻制,遵循自愿平等结合的原则。
易师傅,你这不对。”
“就是,易师傅你什么屁话,信不信连你一起,明天扭送到街外面游街。”
哐!
突然,人群背后,传来一声石头落地的声音。
然后大家再往声音来处看去,就见一身蓝色素雅打扮的龙老太杵着个拐杖走上前来。
现在龙老太带拐杖,更多还只是伪装作用。
这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三两下就来到了人群前。
“怎么了这是?大晚上一个个不休息的,在这里是搞什么批斗仪式呢!”
“老太太,你怎么来了,我们这里发生了一点误会,好像是许富贵取相片弄错了,许陶氏跟他吵了两句。”
易中海早盼着帮手到来了,现在见到龙老太过来,立马上前辩护起来。
许富贵这时候也不想再吵吵了,拉了拉自己媳妇,朝她狠狠瞪了一眼,给聋老太赔了礼,然后看向大家:
“对不住给位,今晚这是我们许家自己闹了点小小误会,劳驾大家了,我们回去自己处理,绝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那不行,老许,你必须给大家一个解释或者保证,不然这四合院近百口人,你家闹一下,我家闹一下,还过不过了?”
何大清见老太太都出来,图穷匕见道。
一来是对面禽兽多,纠缠多了对他自己没好处。
二来他要通过这事立威,确立今后四合院到底是听谁规矩的。
许富贵看看何大清,又看了看聋老太。
最后在老太太一个眼神后,许富贵低头道:
“我保证,明天给大家一个圆满解释,这事绝对是个误会。”
何大清这才点点头,提示了下阎埠贵跟进,到时候他写下来后,会议这才宣布解散了。
虽然这次大会有点虎头蛇尾,一点正式会议的感觉都没上来就结束了,但三个志愿者,基本还是很满意的。
首先何大清亮了爪子,宣誓了自己话事人的地位;
刘海中跟阎埠贵作为辅助,渐渐也深入到了全院用户的心底。
大会虽然散了,但是许富贵要给出解释。
尤其何大清叮嘱了,回头院子里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找最近的志愿者,不行就来找他何大清。
更是让刚住进来的新住户,隐隐感到了一丝安全感。
原先才住进来的小青年,还说改天偷偷去找军管会打小报告呢!
开会过后,也打消了这种鲁莽的念头。
何大清其实也不想管这么多事的,但是没办法,五十年代,大爷制度眼看迫在眉睫,即将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他自己不走了,他不争,那就是要把刀子送给易不群那样的禽兽身上。
他才不傻,起码在七十年代之前,这个一大爷位置,他是要牢牢握着的。
……
后院许家,许陶氏坐在那里,依旧有些余怒未消;
然而对面坐着的龙老太,又是易中海,她只得耷拉个头。
许富贵看了一眼后面,确认小女儿都已经睡着了后,这才来到马灯前桌子上解释了一切:
取了照片,发现给搞混了,明早他再去找一找。
最后当说到就只剩下那一个底片后,龙老太,易中海两人的脸色都变得沉重起来。
聋老太摸了摸自己头上发簪,叹了口气,对在座的几人道:
“我发现啊,我这耳朵听力时不时的耳鸣,也开始不大听使唤了,今后啊,你们就叫我一声聋老太太吧!
我聋了!”
“聋老太太?”
“您不就是龙老太太吗?”
“耳聋耳背的聋,我聋了,你们且看着吧,照片能找到最好,找不到,那再想别的办法!”
说完这句,聋老太太自己起身,出门去了。
现场留下三个大人,一个半大小子一阵无语。
从这晚上开始,聋老太太的称谓正式映入四合院居民耳中。
而在白天,许富贵带着陶玲儿,两口子果然找到了何记相馆,发现果然是弄错了洗的底片。
但是再要找到原来何大清自己的底片,又哪里找得到。
最后老板赔了许富贵五万块底片丢失费,这事也就草草结束了。
许家易家愁云惨淡的时候,何大清刘海中阎埠贵却是异常忙碌。
这天下午,何大清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两辆军车,直接把面粉运到了军管会。
交道口街道七八道胡同的人都去帮忙了。
年底事少了起来,除了上工的老爷们儿,女人有不少都被各院子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到军管会来帮忙。
何大清厨艺了得,又只是做炒面。
这时候,发挥他特长的时候到了。
这里的炒面,其实就是炒面粉,但也不全是面粉。
何大清还好前一世看过纪录片,知道最好的炒面制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部队白天隐蔽防空,夜行昼伏,有粮食也难以生火做饭。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战场上,向部队供应什么样的军用食品才既便于随身携带,又能随时食用?
东北军区后勤部试着将70%小麦,30%大豆、玉米或高粱经炒熟、磨碎、混合后,再加入0.5%的食盐,制成一批易于保存、运输和食用的野战方便食品——炒面。
这批样品运到前线后,因其既可避免做饭的炊烟暴露目标,又食用方便,很受指战员的欢迎。
有了炒面,打仗时,大家随身背着一条炒面口袋,饥饿时抓一把炒面塞在嘴里,再吃上几口雪,就可以坚持行军作战。炒面伴随着战士们浴血奋战。战士们感激炒面解决了大困难,甚至喊出了“为炒面立功”的口号。
何大清在自己制作的这一批炒面里,食盐比例提高了百分之零点一,为啥呢?
这季节数九寒冬,外东北那地方冰天雪地,战争已经不是最频繁时期了。
盐的比例提高一点点,可以增加士兵们的饮水量。
这样住在猫耳洞里的战士们,勉强就能增加一点运动量,防止冻害冻伤,起到一点点小作用也是好的啊!
“爹,爹,有人要找你做饭!”
这天休息,何大清一直在区公所忙活呢!
午饭过后没一会儿,何雨柱就带着一个中山装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