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骄阳,烈日当空,到处弥漫着炽热的空气。
整个工地除了有气无力的蝉鸣,宛若死地。
姜上跑到工棚外面的一处树荫下,开始自言自语。
【先决条件:目前的工具无法升级换代。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最直接的方法:采用流水线作业法。
但这会影响计件工资的计算,如何平衡?
结合计时与计件两种方法:
按目前每天的工作量,以一周时间进行加权平均。
算出每人每天的平均工价,以此定出基础工资。
在此基础上,大工工资不变,小工工资再加上超出部分的计件。
还得算算这超出部分的工价,看看和之前变化大不大。】
他自个在那嘀嘀咕咕。
有些睡醒无聊的工友,就隔着工棚的缝隙围观。
毕竟这大热天的,看看黑帅小伙发神经,也能养眼不是。
今天因为天太热的原因,大伙一直等到五点过才开工。
听到哨声,姜上跟没事人一样,拍拍屁股上的灰,加入队伍。
晚上到家过后,吃饭、洗澡,收拾好过后。
姜上找出笔纸,把今天在脑中计划好的东西写成文字。
还好要写的东西不多,十点准时睡觉。
第二天,姜上特意提前出门。
赶到工地的时候,工人们都还没起来。
他问守门大叔:
“张叔来了没有?”
“你说张经理,他昨晚就没回去,在办公室睡的。”
“那我去找他,谢谢叔。”
“谢啥,赶紧去吧。”
一溜小跑到办公室,张叔正端着缸子刷牙,看来也是才起床。
“小姜今天这么早?”
“张叔早,找你有点事。”
“啥子事,进屋头说嘛。”
张叔用毛巾擦把脸,带着姜上走进办公室。
里面的行军床都还没收。
张叔老脸一红,赶紧三两下把东西收开。
姜上摸出口袋里的纸给张叔递过去:
“张叔,这个是我昨晚上写的《模具组工作流程改进建议》,你帮忙看哈。”
“嘿,可以哟,不愧是高材生。”
初中毕业的张叔,拿起纸认真地看起来。
八点过的时候,工人们开始进场做准备工作。
办公室的人也陆续进来,各自坐进自己的工位。
戴着红色安全帽的技术员们,也准备安排今天的工作。
啃过两口馒头的张叔,却叫大家不忙。
他要召集管理和技术员开会。
接着把姜上写的东西交给大家先传看着。
自己则在一块白板上写写画画。
八点半,张叔清清喉咙,开始讲话:
“这个东西大家都看了,有啥子想法说哈看。”
一个肚子有点鼓的中年人先发言:
“我觉得这个建议嘿好,完全可以搞(试)一哈。”
几个带红帽子的安全员也跟着点头:
“对头,我们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哈,反正也耽误不到啥子事。”
张叔又把目光转向技术员这边:
“你们觉得吔,施行起来有困难没的?”
两个上年级的技术员对视一眼,摇摇头:
“技术上没问题,最多就是计算工价的时候复杂点,可以先搞。”
技术员说完,这事基本上就算通过了。
张叔也跟着点点头:
“要的,那老徐老张,你俩个跟我去模具组,小姜你也一起。”
开完会,几人雷厉风行地赶到模具组。
因为今天开会,模具组还没接到今天的图纸和工作安排。
工人们都在工地上等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张叔带人过来找到组长,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让他配合。
接着张叔带着技术员站到一边:
“小姜你来安排,今天我们都听你的。”
一众工友大眼瞪小眼,这啥情况,怎么小姜安排起工作来了?
“那我都不客气了哟,说得不对的,你们几个叔叔伯伯要帮我扎起哟。”
姜上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客气两句开始安排今天的工作。
他和另外两个开模师傅先不动。
另外选出十六个老弱妇幼,分成四个班组专门负责放扎丝。
另外选出八个手脚快捷的工人,专门负责拧扎丝。
再安排六个工人专门负责运送扎好的模具进工地。
最后剩谢叔和另外一位大叔作为机动。
还好工地上的人都老实,也没人质疑。
听完安排,张叔一声令下,模具组全部动起来。
姜上和另外两位师傅加上谢叔二人,先按图纸要求下料。
切割机快速地把钢筋切成指定的长短。
他们三人动作很快,一卷盘元下完还不到十分钟。
分好组的扎丝工人,则快速把钢筋拉到坝子里开始扎丝。
一块预制板大概有二十多个丝结。
四人同时动手,基本上六分钟就能扎完一块。
接着八个负责拧紧的工人也两两一组,快速跟进。
他们只需要把扎好的丝拧紧,除了有点费力,啥都不用管。
这样一来,他们的速度也很快。
拧完一块板二十个丝结,差不多十分钟的样子。
这边刚拧完,负责运输的工人就扛起模具给浇注组那边送去。
一套流程下来,从下料到完成,一块板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
但别忘了工人分了四组,也就是半个小时能出四套模具。
短时间还看不出什么。
等中午结算的时候。
张叔惊奇地发现:
用了这个方法,一上午的制作量超过原先的五分之一。
他今天上午可是哪都没去。
就带着两个技术员和模具组长守在现场。
也就是说,这个功效完全作不得假。
这下张叔来了兴趣,中午特地叫姜上过来一起吃饭。
还专门从馆子订了些荤菜过来,一大桌人吃得喜笑颜开。
饭桌上,张叔还问姜上:
“小姜,你是啷个发现这个办法的吔?”
“其实也没得啥子,就是看书的时候多想了哈,你们建筑工地不都是流水作业嘛,我都想,这个模具组的工作也可以试哈。”
哈哈哈,张叔跟几个技术员、安全员都笑起来。
看着姜上略带腼腆的表情,更觉得他可爱。
工地上的人就是这样,直肠子,啥话都放在明处。
张叔还想劝姜上跟着一起喝两杯。
被姜上以未成年的理由婉拒了。
喝了点酒的张叔有点感慨。
现在这些娃儿不得了,比他们那个年代的娃儿凶多了,啥子都懂。
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张叔非拉着姜上去他的办公室吹空调。
说是犒劳他一下。
午睡起来,张叔领着技术员继续在模具组盯着。
想看看这个新方法到底有多大威力。
结果下午五点开工才不到一个半小时。
模具组就报告今天安排的工作已经全部做完。
张叔一听这个消息,更是激动。
叫技术员马上进场核算今天的工程量。
不一会,技术员就核算清楚。
今天早上下的计划量甚至比往天还要多点。
也就是说,今天用了差不多六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和往天一样的工作量。
等安全员验收回来,今天所有扎制的模具全部合格。
这个就牛批了,因为往天是工人自扎自拧的。
到了后期力量下降,有些扎丝会出现没拧紧的现象。
有时候还要返工,怕混凝土浇注的时候,把模具冲散。
那就会导致全部工作作废,全员返工。
听完这些,张叔彻底服气,高兴地宣布模具组下班。
工人们也是一片欢呼。
他们今天用了这种新的流水作业法。
感觉速度更快,人反而没有往常那么累。
难得下个早班,姜上也是赶紧溜,他怕张叔又拉他喝酒。
今天到家早,老妈晚饭都还没做好。
姜上洗完澡,还有难得的空闲看会《新闻联播》。
又把甩在茶几下面的手机拿出来,发现已经没电关机了。
这段时间,他天天混工地,忙得昏天黑地,手机根本没带。
反正平时也没什么人联系他。
最多就是老妈或者王朦打一下,所以手机他一般都懒得带。
给手机插上充电器,又扔到一边不管了。
陪老妈吃完晚饭,早早地上床休息。
这工地的体力活是真的累人。
模具组算轻的,搬运组才吓人。
那些负责抬板上梁的棒小伙,几乎个个都是魔鬼肌肉人。
他们也许没有健身房里的小伙块大。
但腿部、背部、腹部的肌肉绝对不输职业运动员。
姜上就看到一位大叔,四十多岁的样子。
个不高,但一身肌肉可以用虬结来形容。
再配上古铜色的皮肤,暴起的青筋。
估计体脂率不超过八,绝对是所有健身爱好者的天花板。
参加健美比赛都没问题。
闲聊的时候,姜上还问过大叔,他这肌肉是怎么练的。
大叔微微一笑,告诉他,就是在这工地上练的。
家里穷,十六岁就出来混工地。
从小工混到搬运工,因为搬运工工资是工地上最高的。
为了挣钱,活生生把自己练成这样。
听完这话,姜上表示眼界大开,果然自己还是太浮浅。
看着手臂和大腿、小腿上鼓起的肌肉,姜上觉得好像也还行。
就在他还在臭美的时候,手机铃声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