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他爸小时候吃奶啊,我抱着他,那个脸绷着...”
楚辞赶紧起身,端着碗快步走开,假装去盛面。
你个老太太跟我讲吃奶的事干嘛啊?
一碗浇头面,驱赶饥饿,抖擞精神。
帮工们吃饱了饭,放下碗来,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
这是碳水化合物的功劳,楚辞可不敢抢功。
一位老嫂子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我是真服了,我要有小楚师傅这手艺,我先给我儿子喂胖了再说。”
“这个臭小子,吃什么都吃不点,干瘦干瘦的,我都快气死了。”
“他现在宁肯去学校食堂吃饭,也不爱在家里吃。而且一放假回家看着透胖的,假期结束了又瘦的不行,奇了怪了。”
旁边的老赵探过头来:“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是因为你做菜太难吃了,你家孩子不爱吃呢?”
老嫂子一愣:“不能够啊,我吃我自己做的菜还行啊。”
老赵继续低下头:“拉倒吧,当我没说。这是你孩子该遭得罪,他只要坚持住了,以后能成事!”
一顿早饭吃完,楚辞收获了一大堆赞扬和崇拜的眼神。
(我要是手艺多好。)
(我媳妇要是有这个手艺多好。)
(我爹要是有这个手艺多好。诶,怎么感觉哪里不对?)
吃完早饭,稍作休息,楚辞便开始准备今天的菜肴了!
先从冰箱里把腌好的整鸡取出来。
起锅烧水!
水里要加入麦芽糖,在水中搅匀,然后将整鸡放进水里烫一下。
这一步叫做烫皮,水和糖的比例大概是15:1.
这主要是省得在鸡身上刷糖浆了。
鸡皮在糖水里烫过,或者在鸡皮表面刷上糖,炸出来之后颜色呈现金黄微红,这才是正宗的烧鸡颜色。
家常制作,不讲究色泽的话,也可以使用糖色,酱油来代替。
楚辞这次制作的是四大名鸡之一的道口烧鸡。
烫皮不用太久,鸡身上紧致了就行。
这次的鸡很多,一只一只烫过也消耗不少力气。
烫过皮之后一定要控干水分,不然炸鸡的时候会受伤的,油崩人可不考虑你帅不帅。
倒水,起锅,烧油。
油要宽,要够操作。
讲究一点的要用花生油,或者是炸过花生的豆油,最好有点花生香气。
楚辞这里没太讲究,用大笊篱捞起一只鸡,下锅慢炸。
油温不宜过高,怕挨崩就拿个锅盖挡一下。
炸鸡时至少要翻两次面,让鸡皮鸡肉彻底感受油的高温。
如果不方便翻面,那就另一只手拿着大勺往鸡身上淋油,也没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是把鸡皮炸出金黄微红的颜色即可。
楚辞当然不用淋油了,只见他单手一扬,这只鸡便在半空中潇洒转身,自己翻了个面。
帮工们齐齐鼓掌!
楚辞有些不好意思,这是鸡翻跟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楚辞翻跟头呢!
一只只金黄红润的炸鸡出锅,鸡皮的香气已经开始弥漫了。
邻居家里的两个小孙子已经被关在了家里,不能出门。
他们只能站在窗边,大口呼吸着肉香味。
楚辞这边毕竟露天厨房,闲人免进的,更何况是小孩子。
这磕了碰了,万一再被烫到,谁来担责任啊。
炸好这些鸡,楚辞开始调配料汤。
香料很重要,草果,良姜,肉桂,丁香,陈皮,豆蔻,白芷,砂仁。
洗干净装进一个布包里,扔进炖菜的大铁桶里。
农村大席菜一般不用大锅来炖菜,而是用一种特制的铁桶,很深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