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枫这个“罪魁祸首”都被无罪释放了,其他那些“从犯”,同样在被告席上的玛茵等人当然也被当庭释放。
接下来他们一同坐上了返回喀什市的军用飞机,回程的氛围则轻松许多,众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脸上透露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经过这么一系列小插曲,毕业班的结业时间已经被比预期延后了一周多,所以学院决定将授勋典礼和追悼仪式一同进行。
第二天,典礼如期举行。
全校师生汇聚在中央大会堂,这是学院专门用来举办大型庆典的场所,整体是古维吾尔族的装修风格,放眼望去富丽堂皇宛若宫殿,满满的民族风情。
男学员们身着黑色夏礼服,女学员则是白色礼服配一步裙,看上去美观飒爽。
首先,由皮克西斯校长致开幕词。只见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台前,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深邃的眼窝中满是关爱之色,看待众人就像看待自己孩子那般。
听说他年轻时也是一位“魔鬼教官”,练起兵来十分严苛,不知是上了年纪转性了还是怎么着,四年相处下来完全没有传闻中那般恐怖。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他的爱戴之情,在他讲话时,即使年级有名的“刺头”,也会老老实实听训。
他向大家表达了上级对此次楼兰号参与火星支援行动的肯定,并鼓励全校师生向李枫等人学习,正如校训里所写的那样,做到“忠诚、勇敢、奉献、卓越”。
“军校是条河,左岸是难以磨灭的记忆,右岸是摸爬滚打的豪情,中间则流淌着无怨无悔的青春。联邦绝不会忘记各位今日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华夏军魂将贯彻各位生命的始终!”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热烈如沸,在校长做出一个“收声”的手势后,又顷刻间鸦雀无声起来。
“下面我宣布,授勋授衔仪式正式开始!”一旁的军乐团很合时宜地奏起《运动员进行曲》,在众人的卓卓目光中,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毕业班学员陆续登台,除了仍在医院中疗养的,共有48人。
众人分三排站定,女学员们捧着托盘登台,里面盛着金光闪闪的肩章和勋章,由校长和政委亲自为他们授衔。
顺利毕业本来就应该授予少尉衔,碍于联邦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活着回来的不能连升两级,所以即便李枫等人在校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最终也只能被授予中尉军衔。
当然,他们的光辉事迹还是会被写进档案里,有助于后续的升迁。
至于李枫先前被授予的上尉衔则是临时军衔,打完仗了是要上交回去的,不过李枫压根就没有见到实物,也就不存在上交这么一说了。
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等功拿命换,二等功有伤残,三等功流大汗。虽说不一定是要阵亡才能拿到一等功,但能拿到一等功的一定是冒着生命危险为联邦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只能由家属代领。
达成一人击沉一艘驱逐舰,另击毁太空战机、TSF战斗机共12架的傲人战绩的威夏斯就被授予了“一等功勋”以及“服役优异十字勋章”,纵观整场战役,他这份战绩也找不出第二人。这两枚奖章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耀了,前者是华夏分区内部颁发的,后者是由联邦下发的,两者并不冲突。
参与橘子洲救援行动的苏瑞豪二分队,在成功搭救26名幸存战友的后,遭到了敌TSF部队的围杀,虽然最终反歼敌军,但我方也仅剩3架机体存活,最终他们全部被授予了“二等功勋”及“银星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苏瑞豪驾驶白银枪骑单人击坠了4架TSF战斗机,为模拟战“一千次真男人”的笑料画上了句号。
阿卡廖夫则提交了击落敌机一架,TSF机甲2架的答卷,荣获“二等功勋”及“太空军飞行优异十字勋章”,这种奖章只发放给太空战机驾驶员,其英勇程度需与银星勋章相当。
相比之下,李枫仅得到了一枚联邦下发的“太空军功绩勋章”,这类勋章是专门嘉奖给指挥官的,以表彰他们临危不惧指挥得当。原则上不会发配给预备役军官的,但联邦确实这么做了,反而在分区内部没有受到任何嘉奖,总政治部认为,李枫违抗军令在先,功过相抵,不予表彰。
皮克西斯走到李枫面前,帮他正了正衣领,将这枚奖章佩戴在了李枫左胸处。
“航天工程专业四年级6班张鹏让我代他向您问好!”李枫将腰杆挺得笔直,代替轮机长向校长敬礼问好。
皮克西斯的眼神闪过一丝黯然,“那个孩子我有印象,他的成绩很不错。”接着他缓慢地举起右手还礼,戎马一生见惯了悲伤离别的他不禁也有所动容,“他的心意,老夫确实收到了...”
张鹏被追授“一等功”,只不过他的勋章是由家属代领。
其余太空战机和TSF机甲驾驶员均被授予“三等功勋”及“铜星勋章”。
杨帆和姜飞航各得到了一块“太空军奖章”,这种奖章通常只发放给大型战舰驾驶员,是对他们出色驾驶技能的肯定。
授予罗兰的则是一枚“和平之鸽”勋章,以表彰她率领医疗班救死扶伤的功绩。
另外,所有参与行动者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出力最多、阵亡人数也最多的1班和2班则额外授予“英雄战斗班”称号。
除此之外,所有伤残者均被额外授予了“紫心勋章”,拿到这枚勋章的条件并不算苛刻,凡在正规行动中首次负伤者均可获得。
至于其他参与行动但非毕业班的学员,则只授勋不授衔,待到他们完成学业后,才会和李枫一样授予中尉衔。
有意思的是,先前那名四号机的驾驶员虽未能在战斗中击落任何一架战机,但是由于那枚引信失效的铣动力导弹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为联邦研发微型铣反应堆做出了特殊贡献,所以他被授予了“联邦之徽”的特别奖章,相当于个安慰奖...
“桀桀桀桀桀。”
片刻后,领奖台上果然传来了一阵令人熟悉的桀笑。
说来也怪,人们总认为“4”是个不太吉利的数字,但他却总能够化险为夷,可能有些事情确实不能太迷信吧。
其余顺利毕业的其他四年级生则被正常授予少尉衔,由各班带队教官在场下颁发。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结业的,这不,有个“老倒霉蛋”就被授予了准尉军衔,引来旁人异样的眼光。
这种未考核达标者进入部队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若是不能胜任还可能会被收回军衔...
待到论功行赏完毕,便是要举行追悼仪式。
哀乐响起,女学员各举着一副遗像在前,仪仗队抬棺在后,陆续进场。
棺材呈两排摆放在台下,共有36具,当然,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空棺椁。
虽然联邦清理战场的工作仍在继续,但在茫茫宇宙中,要找到一具尸体无异于大海捞针。
“全体默哀3分钟!”
这些牺牲者多数是毕业班学员,他们被连升两级,追授上尉军衔。个别非毕业班的学员,则是授予中尉衔,而家属们会得到由地方政府支付的一笔不菲的抚恤金。
......
李枫低着头,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好像就在昨天,上一刻记忆里的他们好像还在为谁能够最先晋升到上尉而争论不休,下一刻却赶在所有人之前“荣升”上尉...李枫此刻居然开始为自己有卓越的记忆力而感到苦恼。
罹难者家属中一开始是有人小声抽泣,到最后实在控制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默哀过后,由学生代表李枫致追悼词:
“曾经我认为伟大的人都是那么高不可攀,使我们望尘莫及,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伟大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就躺在这些离我五米远的棺材里......”
李枫的演讲稿写了洋洋洒洒几千个字,但他并没有完全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念,情至深处自然浓,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他即兴发挥的。原稿写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听众脸上不断表情的变化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有一肚子话想说。
众人的表情时而迷惘,时而沮丧,时而悲伤,时而欣慰,最后致辞结束的时候,现场再次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纵观整个战役,李枫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会牺牲一部分人,从而拯救另一部分人。从来都是悖论,从来都是两难!他想吗?他他妈也不想啊!
可是没办法。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