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对此也兴趣乏乏,但她确实是一名虔诚的西格玛信徒没错,不过她如今青睐的派别在整个国教五花缭乱的派系中都十分激进另类———回归派。
一个认为如今帝国的社会矛盾极其严重,腐化横行,信仰缺失;他们承认帝国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把这一切的根源归咎到国教,也即“西格玛教会”的失职的国教派别。
他们号召国教要回到过去的模式,他们认为,古代的教会有着比当下更高的道德水准,因为那时的教会是不会掺合到太多世俗权力争斗中的,在他们看来,教会目前的各种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伟大之战以后西格玛教会一家独大,在各大选帝侯领中都成为正式的“国教”后,教会与政府、权贵阶层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了,以致教会的道德水平和超然性严重下降。
泛滥的赎罪券和兜售圣物、什一税,还有教会置办土地、开设工厂、掺合经济活动,更是使得人心受到了极大的腐化,宗教职能因此不断遭到侵蚀。
因此,他们提倡建立不受宫廷、权贵影响的教会,回复到上古时代,扎根于“真正的大多数”也即广大的平民群体,并且斩断那些腐蚀人心的经济活动,比如放贷、经营田厂等。
从各个层面来看,回归派的教士们也许不是什么圣人,但至少也够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合格的神职。
他们认识到当前帝国存在着的诸多问题,贫富差异、劳资矛盾,拥有超过三百万人口的阿尔道夫在一些讽刺的称呼中是“十万名官僚、贵族、商人和军队组成的都市,以及二百九十万名为他们服务的雇工”。
教会的腐化是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下降的缩影,但他们作为神职者是不可能说要改易朝政的革故鼎新的,只能先追求在教会内部的改良,净化,寄希望于通过对教会的重塑进一步来达到对国家的影响。
塞蕾斯汀回归帝国之后见过皇帝,也有无数的达官贵人前来拜见,而分布在帝国大小城市领地中国教大大小小的派别也同样派出了各自的代表,来朝见活圣人。
在交谈之中,塞蕾斯汀只对回归派的教士表现出了认同和青睐,这让带有一定民粹主义色彩的回归派不管是在教会还是民间,都顿时声势大涨,回归派认为自己得到了活圣人——西格玛神选的支持,于是在教会和世俗同时大步扩张,在很多被其掌握的教堂神殿中,都开始实行起他们那一套“托古改制”的做派。
包括“废除”,就是不收什一税,不半强制性,比如通过不给做弥撒,以“亵渎”“不敬神”的罪名为威胁的兜售赎罪券,免费义诊布施,还会为受到欺压比如拖欠工资、工伤补偿的信徒主持公道等等,在影响范围内大受民众欢迎,甚至有很多信徒宁愿排长队等候许久去回归派主导的教堂做弥撒,祈祷,寻找教士提供临终关怀等等,也不去其他教堂找牧师。
这让国教之中各种暗流涌动,论战和互相攻讦从来没有停止过,回归派的崛起被国教内几乎所有的派系敌视,包括大主教和所有总主教,除了莫德海姆修女会和少数几个骑士团、地区主教以外,他们并不受包括宫廷、权贵在内的统治阶层喜欢。
而最关键在于一点———因为她表露的态度而引起这场教会风波的塞蕾斯汀本人,又对政治,权力斗争,宗教改革这些事并无兴趣和意愿。
她对教会的看法同样非常“复古”,认为自己获取了西格玛的恩赐神力,只为祂的命令服务,作为持锤者的战士,对派系斗争什么的并不应该干涉。
这点上塞蕾斯汀还受到了她家族的影响,尤利乌斯是典型的军事勋贵,完全依靠战功起家,数代人都深受皇帝的信赖,在卡尔·尤利乌斯时期,作为军方当时执牛耳者,他对自己的家族后代就定下了绝对不能干涉政治的基调,一心一意作为皇帝的利剑,因此根基浅薄的尤利乌斯才能一路发展到今天。
“不干政”,不插手自己本职以外的其他任何事务是尤利乌斯的族训可谓。
而在塞蕾斯汀认知中,她的本职就是“战士”,那么除此之外自然不该去插手其他的东西。
这让回归派缺少了真正的,能够撑起他们这个阵营的核心支柱,也让塞蕾斯汀因此得以稍稍避开了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
她在回到阿尔道夫后不久,又受皇帝的指派,以“神选者,皇帝特使”的身份,花了将近一年的世间巡游帝国的疆域,几乎每个主要的城市都留下过女骑士的足迹,而莱茵作为塞蕾斯汀亲近的堂弟,同时也是“迎回神选者”的重要人物,也陪同自己堂姐走过了大半个帝国。
在这一过程中,塞蕾斯汀见到了许许多多,同时也一直关注着南方的情况,她在南方诞下了一子的消息只有莱茵、威尔,和族中老人哈特知晓,当时在帐篷里从威尔处得知这个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