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 17.第17章 钱荒惊魂,梦游的影子狂欢(3)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如果从最初的状态看,一家基金募集了100元的资金,然后敲锣打鼓地开张了,资金不能闲置,因此资金经理首先买入了100元的国债,这时资产负债表很简单:

但基金经理买国债的目的并非是被动持有吃利息,那是大妈大婶干的事,他买国债是为了进一步融资扩大资产规模来赚钱。于是,他将100元国债在回购市场中进行抵押融资,结果拿回了90元现金(仅为简单的概念说明),增加了回购交易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发生了有意思的变化:

在进行了回购融资后,基金的总资产增加到了190元,增加的90元现金可以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套取回购利息成本与高收益回报之间的利差。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虽然回购操作是“先卖出,再买回”,它貌似“真实出售”,实则是“真实借钱”,由于借钱方在回购协议中承诺一天或几天之内买回资产,其实一切利率或违约等风险仍然属于抵押借款方,因此,会计规则要求回购资产必须继续保留在借钱方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不能转移到放贷人那里。

雷曼兄弟公司就曾在此偷换了概念,导致著名的“回购105”(Repo 105)案例。

在金融危机前夕,次贷问题的暴露,使得深度介入该市场的雷曼兄弟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产贬值,而在极度糟糕的金融市场中,雷曼很难及时卖掉这些资产毒垃圾而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财务损失。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困境,雷曼每逢财务报表公布之前,都会大量进行回购操作,它把价值105美元的债券资产,以100美元的价格“出售”出去,将“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用于清偿负债,结果导致财务报告上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大幅降低,粉饰其财务状况。等十几天后,财务报表发布完毕,雷曼再进行融资,把这些资产“回购”回来,资产负债恢复原状。雷曼兄弟曾以这种手段将高达500亿美元的资产毒垃圾,“临时”转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严重误导了投资人对雷曼的风险评估,构成了财务欺诈。

在回购市场正常的状态下,抵押102美元的债券资产,大约可以获得100美元的贷款,但雷曼为获得100美元的贷款,却抵押了价值105美元的债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雷曼想让“回购借钱”看起来更像“真实销售”!回购市场超额抵押的公允价是2%,一旦超过这个值,借钱方就会被认为对抵押资产的实际控制力基本丧失,从而更接近资产“出售”,而不再属于回购质押,会计准则允许雷曼将这些“被真实出售”的债券移出资产负债表。雷曼正是抓住了这个漏洞,宁愿承受更高的打折率,也要从法律字眼上规避欺诈的风险。

105%的超额回购抵押从此名扬天下,“回购105”也将被载入世界金融史。

在上述例子中,为了简单起见,选用了10%的打折率。假如放贷人不愿承担风险,对国债抵押品打9折放贷就非常安全了,即便对冲基金倒闭,放贷人也可以在市场中卖掉这100元国债,可以轻松拿回至少90元的贷款,甚至还要多一些。

对冲基金通过回购融来的90元,就相当于传统银行中客户A的现金存款,回购负债相当于储蓄负债,它同样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对冲基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略高的价格赎回抵押资产。换个角度看,就是持有回购协议的放贷人拥有一种索取权,在规定时间到来时,有权拿回自己的本金加利息。

如果仔细观察对冲基金的资产负债表,有一个问题已经冒了出来,那就是由于回购市场的存在,国债几乎可以当现金用!

在传统银行业务中,货币创造就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进行储蓄负债的创造,其基础是准备金,即国家法定货币,从整个银行系统来看,货币创造就是对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进行放大。

在回购市场中,国债起到了基础货币的作用,它从本质上看,正是金融体系创造“影子货币”的“准备金”!

银行的储蓄负债就是银行货币,它具有支付一切市场交易的功能。无论是人们从储蓄账户中提取现金,或者是支付银行支票,其实质都是在调动和转移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准备金。当储户开出一张银行支票时,这就是发出一项指令,将开户银行的准备金转移到另一家银行。

如果回购负债相当于银行的储蓄负债,它是否具有支付功能,是否能够调动和转移资产负债表上的国债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回购市场中的“转抵押”(Rehypothecation)!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对冲基金原来所持有的国债资产,即影子货币的“准备金”,能够在回购市场中反复作为抵押品,被一个“抵押链条”上的所有回购负债重复使用。

100元的国债本来是对冲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当它被抵押给回购市场中的一级交易商高盛时,高盛可能提出一个“转抵押”的要求,即对冲基金的国债在抵押期间,高盛有权将其再次抵押给别人。对冲基金当然有权说不,那么高盛将收取更高的“回购利率”,从而增加对冲基金的融资成本。对冲基金的经理转念一想,高盛是谁啊?那是金融市场的老大级人物,国债压在高盛那里肯定是绝对安全,只要高盛不倒,“转抵押”对自己也就没有太大风险,而且回购利息更低一些,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答应了高盛的要求。

高盛转手将国债又“支付”给了瑞信,用来清偿与瑞信的衍生品的交易仓位。注意,原来对冲基金资产负债表上的“回购负债”,此时已成为高盛的资产,这实质上相当于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对冲基金给高盛开设了一个“储蓄账户”,任由高盛出具银行支票。高盛“支付”给瑞信的“支票”,就相当于一个指令,将对冲基金的国债资产转移给瑞信,这与传统银行的支票转移了银行准备金是同样的道理。最后,瑞信又将同一笔国债再次“支付”给了一家货币基金,获得了现金,而货币基金决定暂时持有国债,以后再说。[1]

在每一次转抵押的过程中,由于不断打折的损耗,货币创造的能量逐步递减。在这样一个回购抵押创造货币的链条上,国债相当于高能货币,转抵押的次数即抵押链条的长度,相当于货币乘数,抵押资产的打折率(Haircut)就是准备金率。传统银行依靠的是“部分准备金”制度来创造货币,而影子银行用的则是“部分抵押资产”来创造影子货币。

回购负债到底是不是钱?这要看你问谁,如果是大妈和大婶,她们肯定不能用回购负债去街上买菜;但如果是金融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那就完全没有问题,它们可以使用回购负债购买任何金融资产。回购负债的抵押资产是国债,而国债几乎就是现金,或者叫“类现金”,回购负债就是这种“类现金”的收据。

美国有句谚语:如果有一种动物,它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走起来也像鸭子,那么它就是一只鸭子。回购负债具有类似于银行储蓄负债的所有功能,它们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银行储蓄负债,即银行货币,可以用于经济的一切领域,支付商品和服务;而回购负债,即影子货币,则专用于金融市场,买卖金融资产。

转抵押,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杂技

仍以当铺为例,如果你为了借钱而把传家宝抵押给当铺,同时约定赎当期限为三天。而当铺老板要求在此期间,他有权把你的传家宝再去抵押给别人,你多半会心生疑虑,担心三天后当你想赎回传家宝时,东西可能并不在当铺手中。事实上,当铺老板的确将你的宝贝转抵押给了城里的张家大户,而张家大户又再次转抵押给了李家钱庄。在正常的情况下,当铺、张家大户和李家钱庄都是有信誉和有家底的豪强大户,站着房子躺着地,一般不会违约。但如果经济大势不妙,他们的生意也将陷入连环债务的困境而难以自拔,只要其中任何一家出了问题,你都可能拿不回传家宝了。

随着转抵押链条的延长,违约风险将呈几何级数膨胀,金融系统将脆弱得如同一层蝉翼,甚至一只蝴蝶轻轻地扇动一下翅膀,就能折断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从而引发大规模的违约和金融体系发生内爆。

无论是传统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还是当今影子银行的回购抵押链条,其本质都是在玩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游戏,金融杂技师们越玩胆子越大,旁边看热闹的人们下的赌注也越来越高,直到瓶子实在太多,瓶盖一不留神落了地,大家一起作鸟兽散。

2008年发生的正是这样一幕。

美国的金融监管者们当然明白金融杂技的实质,因此将一级交易商的转抵押规模做了限制,规定转抵押的上限不能超过其客户负债总额的140%,也就是将影子货币的放大乘数限定为1.4倍。

不过,英国人却不这么保守。为了赢得更多的金融市场份额,英国和欧盟对回购的转抵押的次数均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华尔街的赌徒们既然在美国难以施展手脚,英国自然成为超级赌徒进行回购转抵押的天堂。

基金经理们大批涌向华尔街的一级做市商,要求进行回购融资,一级交易商中玩得最野蛮的就是雷曼。雷曼向赌徒们提供的回购融资成本最低,来的都是客,玩的就是High。雷曼向赌徒们事先交代,你们押在我这里的债券,我要转抵押到伦敦去,根据英国法律,你们债券的所有权需要暂时委托给我。伦敦鼓励大家赌,这样你们的借钱成本最低,玩得最开心,只要大家信得过我雷曼兄弟,我保证大家的债券到时物归原主,绝对安全!

雷曼是谁啊?那是华尔街最大的“当铺”之一,百年老店,信誉昭昭,是一位能玩三十个瓶子一个盖的超高难度杂技,而且从未失手的金融杂技高手,赌徒们怀疑谁也不会怀疑雷曼会倒闭。于是,赌徒们纷纷押上自己的债券资产,而雷曼则将这些债券库存封装好,大批运往雷曼在伦敦的分号。

2008年,雷曼居然破产了!

这是谁都不可能事先想到的。赌徒们急了,他们抵押给雷曼的债券资产一下子没了着落。在破产清偿过程中,大家首先必须搞明白自己的资产究竟在谁手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资产托管在美国,问题要简单很多,美国的法律对托管资产的保护更明确,拿回资产不是问题。但是,雷曼已经将客户们的资产转移到伦敦的“雷曼兄弟国际(欧洲)”(LBIE)分号去了,而英国的资产托管保护法律与美国非常不同。

赌徒们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为了回购利息能便宜一点点,轻信了雷曼兄弟,自愿放弃了资产转移海外后的所有权,结果丧失了美国法律的保护。伦敦那边则认为这些赌徒已经与他们的资产没有任何法律关系,破产清偿后的资产分配是按照有资产抵押和无资产抵押来排债主的优先顺序,他们现在只能算是普通的无资产抵押债主,雷曼伦敦分号砸锅卖铁之后,首先偿还有资产抵押的人,最后剩下的破烂才由普通债主去捡,如果还剩下些桌椅板凳的话,那已经算是万幸了。赌徒们立刻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抓狂境地。

经过这场浩劫,赌徒们痛定思痛,他们再也不敢相信一级交易商的信誉了。雷曼都能趴下,谁又敢说自己绝对安全?他们以前从不在意与一级交易商的回购协议细节,只关心回购利息是否足够优惠,而华尔街和欧洲的回购协议并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模板,各大交易商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对转抵押的约定更无一定之规,雷曼破产使所有人都心惊肉跳。赌徒们开始逐字逐句地与交易商们掰扯条件,例如对转抵押加以限制,要求交易商开设专门的托管账户等。

专设账户能保证客户的资产安全吗?金融魔术师们不禁莞尔,客户们忘了魔术师的专业就是把别人的钱“变”到自己口袋里。

“回购到期”交易:金融魔术师的新玩法

2011年11月,继雷曼倒掉之后,另外一家一级交易商MF Global破产了,客户们的专设账户上神秘地失踪了12亿美元。

MF Global是一级交易商中个头最小的一个,自有资金规模仅为其他大佬们的1/30。别看它体量不大,胆量却不小,它立志成为迷你版的高盛,结果最后竟成了迷你版的雷曼。

MF Global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赌,而且敢孤注一掷地豪赌,它失败的主因就是投入了高达62亿美元的资金,豪赌欧洲主权债务,特别是“欧猪五国”的国债。

MF Global所持有的“欧猪债券”自然也被拿到回购市场中进行抵押融资,得来的现金被用来加大赌注,然后这些赌注还可以再去抵押拿到现金,如此反复直到把黑手伸进客户的账户。

MF Global所持有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葡萄牙的债券资产,虽然不被市场看好,但还本付息仍属正常,特别是利息回报颇为诱人,除了抵偿回购融资的利息成本之外,还能获得可观的利差收益。MF Global感觉自己像是发现了一个大金矿。不过,随着持有的欧债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欧债资产比例已高达公司净资产的5倍!

为了满足金融监管和美化财务报表的需要,MF Global也需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瘦身”,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它的资产价格每况愈下,“瘦身”已不仅限于“美容”,更重要的是掩盖资产恶化的情况暴露,最方便的工具自然还是回购交易。不过,在雷曼“回购105”全球“走光”之后,MF Global不敢再玩资产“真实出售”的把戏了,苦思冥想之下,竟然创造出“回购到期”(Repo-To-Maturity)的新魔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