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 14.第14章 真相隧道,穿越泡沫的空间(5)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其实,做市商制度有其合理之处,债券市场不同于股票、外汇或黄金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价格大幅波动极为正常,每天上下翻飞10%甚至20%都曾反复出现,对于习惯高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搏的就是惊心动魄。但是债券市场的性质完全不同,投资者的心态求的是稳,要的是安全。做市商“湖泊”吞吐水量的作用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债券市场的基本属性。如果债券价格每天暴跌暴涨,世界上哪里还有人敢投资美国国债?退休金、保险公司等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投资机构,又哪里经得起如此折腾?电子化交易平台将买家与卖家的需求径直对接固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同时也必然造成市场的共振效应。当大家一起看好债券时,就会同时疯抢;当大家的悲观情绪快速传染时,债券价格就会雪崩。这就如同将湖泊全部填掉,水流倒是没有了阻碍,但是雨季江河将肆意泛滥,旱季河床会干涸见底。

公司债库存下降所引发的买易卖难的问题,最终将迫使买家要求发债公司进行补偿,这将反应为债券收益率的上涨。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还是美联储的QE政策,没有美联储这一最大的买家垫底,国债的投资回报就不可能超过公司债,毕竟应该是高风险带来高收益,做市商也不会将公司债的库存降低到如此程度。QE政策执行时间越长,债券市场扭曲的状况就会越严重。

如果说美国的公司债市场严重畸形,那么公司债中的垃圾债则堪称是极端变态。

垃圾债,公司债中的“次级贷”

垃圾债券,顾名思义就是债券中的垃圾,它的本质与次级贷并无二致。被2008年金融危机炒热的“次级贷”,特指美国按揭抵押贷款中那些“无工作、无收入、无资产”的“三无人员”所申请的贷款,这些贷款在房价下跌时将注定出现大规模违约。在美国房地产红火的日子里,银行拼命地发放次级贷款,生产制造资产的“病毒猪肉”;投资银行大胆地将其打包成MBS债券和CDO,加工精装成标准的“病毒猪肉罐头”;负责质量检验的评级公司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意贴上优质产品的AAA评级,致使全世界的投资人大面积中毒身亡。

垃圾债的发行者,自然就是垃圾公司,这些公司就是企业中的“三无人员”。它们大多都是“无拳头产品、无固定客户、无稳定现金流”。在经济景气时,消费者花钱大手大脚,不太在意产品的品牌和性价比,垃圾公司的产品也能分得一杯羹;但在经济萧条时,消费者收紧了荷包,对性价比更加敏感,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更加看重品质。垃圾公司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较弱,管理水平不足,品质低而价格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会遭到淘汰,现金流高度不稳定,如果过度负债,违约率将大幅上升。

在美联储人造的超低利率环境中,垃圾公司们如沐春风,垃圾债就如同杂草一般茁壮成长起来。2009年,美国垃圾债发行在危机后终于迈过了1000亿美元的门槛;2010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大关;2012年持续演绎“垃圾传奇”,超越了2500亿的巅峰;进入2013年更是喜迎开门红,到5月初就发行了1500亿,全年将轻松超过2012年的纪录,再创“垃圾辉煌”。垃圾债的总规模膨胀到1.1万亿,在9.2万亿的公司债券市场中的占比已高达12%!

历史惊人地相似,市场却总是健忘。

2006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按揭抵押债券(MBS)市场的总规模约10万亿美元,其中次级MBS债券1.5万亿,占比为15%。2013年的垃圾债与2006年的次级债越来越像。

2009—2013年,垃圾债券的价格年均暴涨21%,收益率则从20%暴跌到了史无前例的5%。2013年5月8日,垃圾债券的收益率自有记录以来第一次跌破了5%,创下了4.97%的历史最低纪录!这相当于美国10年国债在2007年7月的水平。

国债是由美国政府出面举债,只要人们不担心美国崩溃,国债永远是债券市场中最安全的品种。在同期限的债券中,国债价格最高而收益率最低。因此,国债收益率成为整个市场中的利率定价基准,任何一种同类债券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国债。2013年5月,垃圾公司成功“晋级”为2007年的美国国家信用!

如果反着说,就是2007年的美国国家信用到2013年已经沦为“垃圾”。

历史正在重演,当年狂买次级按揭抵押债券的是共同基金、退休金和保险公司,2013年他们又成了垃圾债的购买大户。2013年上半年,仅共同基金就吃进了70%新发行的垃圾债。人人都知道垃圾债券迟早会成为垃圾,但是有美联储QE计划罩着,没有人相信危机会立刻爆发。现在投资人最大的痛苦是买不到,未来则是卖不掉。

如果美国的房价能够无限上涨,那么当年的次级贷款人也不会大规模违约,他们只需将房子每年增值的部分向银行申请“增值抵押贷款”,就可以套取现金用于偿还房贷。但是,一旦房价停止上涨,“三无人员”的资金链将很快断裂,造成大规模违约。

垃圾债券的价格就像房价,只要收益率无限下跌,那么垃圾债券的价格就能无限上涨。如此一来,垃圾公司总能在市场上借新还旧,不断进行债务滚动,违约也不会发生。可是,收益率无限下跌的假设能成立吗?

从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开始流行以来,每逢美联储制造低利率温床,垃圾债的收益率都随之降低,但仍比国债和其他正常债券有吸引力。由于机构手中的钱太多,追求高收益的本能促使资金涌向“颇有姿色”的垃圾债,垃圾公司借钱很容易,因此违约率并不算高。可是,每当危机来临,如1991年、2001年、2008年,垃圾债总是首先出现收益率攀升的现象,继而遭到大规模抛售,违约率随之大幅飙升。

如果以10年为周期来观察垃圾债券的违约率,那么历史趋势就一目了然了。BB级的垃圾债券是19%的违约率,B级则超过了30%,而CCC/C级则接近60%!很明显,垃圾债券绝不能长久持有。所以,机构投资人的心态只是短期炒作,赚到钱就跑,而且早已形成了共识,一旦利率走势反转,垃圾债的价格暴跌将来得异常猛烈。

当瘟疫和疾病开始流行时,老人和孩子往往最先病倒。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总是从债务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首先断裂,而导致债务崩溃的先兆又总是利率趋势的反转。

2007年初,次贷危机是从“利率重设”开始,引发了次级贷款人的资金链断裂,违约海啸于2008年横扫全球。2013年,垃圾债的收益率已经低到荒谬的程度,整个38万亿的债券市场就像一口即将沸腾的大锅。垃圾债的收益率一旦抬头,猛然意识到利率风险被严重低估的机构投资人就会惊醒过来,垃圾公司们在市场中借钱将突然变得困难,违约风险的风向标CDS(信用违约掉期)将如火箭般迅速蹿升。

尽管垃圾债并不是债券市场的最大泡沫,但它注定是第一个牺牲者。

申论

美国流行的电影题材中,有一类叫“僵尸”大片,人被某种病毒感染后就会变成僵尸,正常人被它们咬伤就会感染病毒也变成僵尸,然后更多的僵尸疯狂地见人就咬,直到整个城市甚至国家都充满了僵尸。

这就是债券市场正在出现的情况。

美联储的购债行为,其实是在传播一种名叫疯狂的“病毒”,随着市场中高质量的债券越来越少,基金经理们变成了“僵尸”,他们为争一块有“收益率”的资产而相互撕咬,直到市场中神志清醒的正常人越来越少,债券价格已被炒上了天。

当美国市场中已没有正常的资产,“僵尸们”将冲向亚洲、欧洲和南美,把“病毒”扩散到新兴市场和全世界。

在一个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中,每个经济体都像一块现金流增长缓慢的“老龄化”资产,当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一起大搞货币宽松时,汹涌泛滥的资金疯抢着这些乏善可陈的资产,现金流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但资产的价格却出现了严重高估。世人将这种低收益、低风险的状况美其名曰“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只要有中央银行保驾护航,只要有宽松货币源源不断,市场的风险将不复存在。人们似乎发明了“经济永动机”,印刷钞票可以带来永续的资产价格繁荣!

其实,“宽松货币”“资产永续升值”“经济永动机”从逻辑上就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美国债券市场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中央银行不断地印钞票买债券,强行向市场注入货币,那么它最终的极限状态是什么呢?就是美联储将市场中的38万亿美元的债券逐步买光,债券市场中将充斥着同等数额的现金,央行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也膨胀到同等规模,在这种“理想”状态之下,债券基金的经理们会怎样呢?他们会全部饿死,因为市场中已经没有任何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了,债券市场将不复存在。

因此,宽松货币在理论上就存在着极限,中央银行不能无限吃进债券,所以资产永续升值只是一种神话,经济永动机更不可能发明。这就是美联储在2013年5月开始放风准备退出QE的根本原因。

当资产价格不再上涨时,收益率也同时到达了最低的极限点。所有人都希望资产价格能够稳定在一个高位而不必下跌,但历史告诉人们,这种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资产价格就像喷气飞机,如果燃油耗尽,它不可能在高空中滑翔,而只会一头栽下来,同时发生的就是收益率飞上了天!

要命的是,当资产价格从高空坠落时,中央银行并没有给投资人准备降落伞。

有人会问,如果经济在货币刺激下真的复苏了呢?不断增长的现金流就能够支撑更高的资产价格了。可惜,货币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把资金比作水,它的运动规律总是沿着“陡度”最大的斜坡流动,这个“陡度”就是利润率。

当货币长时间过度宽松时,资产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利润率,将高于经营实业的利润率,这种差距越大,资金就越不会流入实业,而只会追逐资产升值。在更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倒抽实业的资金,去疯狂爆炒资产。如果政府鼓励资金流入实业,或强制资金改变流向呢?这就像筑坝拦水,只要利润率的水位存在巨大落差,资金的水流总是会绕过障碍而继续涌向高利润率行业。

美国的QE政策最终必然失败,而且持续越久,失败越惨。同样,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刺激也不可能成功,这不过是在重复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灾难而已。

在现实的世界里,在债券价格疯狂上涨的过程中,市场中总是会有少数清醒而大胆的投资者,他们就像极有耐心的猎手,不断积蓄力量,准备弹药,在债券价格上涨到强弩之末时,突然发动做空的攻击。此时,少量而坚决的资金力量就足以唤醒大批的跟随者倒戈,从而形成市场价格的突然反转。债券价格下跌将引发收益率的加速上扬,形成持有债券资产缩水的强烈预期,导致更多人加入抛售大军,恶性循环之下,局面将不堪收拾。这就是资产价格一旦见顶就不可能稳定在高位的原因。

以目前全球实体经济的现状而言,超低利率已经使股票和债券市场都处于严重高估的状态之下,收益率的反转将迫使资产价格发生大规模的修正,如果价格修正演变为价格跳水,就很可能会引发一轮新的金融危机。

在公司债券市场中最先倒下的自然是垃圾债券,然后波及正常公司的债券价格,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的回购资金链断裂,触发股市坍塌。

然而,垃圾债券只是债券市场中最危险的泡沫,但绝不是最严重的泡沫。公司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暴跌,也不是金融市场中最糟糕的状况。它们只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而引爆的是一个更为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更具爆炸力的主权信用市场。

货币政策解决不了问题,货币政策本身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Scott Patterson,Dark Pools:The Rise of the Machine Trades and the Rigging of the US Stock Market,Crown Business,June 2012.

[2]FactSet Earnings Insight Report,Bottom up EPS Estimates:Current&;Historical,Nov 1,2013.

[3]Standard &;Poor's,Current S&;P 500 Real Sales Growth.

[4]Sam Ro,How Labor Productivity Evolves During Economic Recoveries,Business Insid-er,Aug 9,2013.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