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 6.第6章 黄金斩首,打响美元保卫战(5)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不久前,比利时央行曾公开承认其41%的黄金储备,已经以0.3%的超低利息被租赁出去了,消息震惊了朝野。好奇的研究人员发现,西方央行的黄金储备项下列出的不是黄金实物,而是黄金及“应收黄金”(Gold Receivables),却并没有标明“应收黄金”究竟有多少。学过会计学的人都清楚,现金和应收账款的含义是不同的。很明显,黄金与应收黄金也不是一回事。

比利时央行的黄金租赁行为并不是特例,美联储和德国央行早就进行过类似操作,他们将黄金以超低的利息租赁给金商们,金商将这些黄金在市场中卖掉,得来的现金再投资美国国债,既压制了金价,又稳赚国债与黄金租赁之间的利差。借来的央行黄金早就卖掉了,金商们可以不断“滚动”借条,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则永远是“应收黄金”,而真正的黄金却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如果民众坚持审计,麻烦就大了,恐怕西方中央银行的半数黄金储备早已不见了踪影。美国民众闹着要审计黄金储备,德国议会吵着要召回黄金储备,瑞士全民公投要求央行不得抛售黄金储备,荷兰、波兰、瑞典等国也在蠢蠢欲动。美联储和德国央行都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当真查账,必然东窗事发,大家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美联储和德国央行之间开始讨价还价,媒体委婉地称之为“央行之间开始不信任”,美联储不能公开拒绝德国央行的要求,但条件还是可以谈的,每年就运40吨,再多要大家一块儿死!

于是,德国央行宣布分7年运回黄金300吨。

7年?!

2011年9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将存放在美国和欧洲的211吨黄金运回国,运输工作在2012年启动,总共不过4个月。

德国运黄金回家的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另一个央行也吓得不轻,这就是英格兰银行。

连锁反应:女王陛下当道具,英国央行唱大戏

就在德国人与美国人密谈召回黄金的条件时,英国人沉不住气了。毕竟德国在英格兰银行的金库里也存了440吨黄金,德国民众不相信美联储了,他们就不会怀疑英格兰银行吗?

英国人越想越心虚:“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2012年12月13日,德国央行还在和美联储的谈判之中,英国BBC突然高调报道了英国女王视察英格兰银行金库的消息。

英国女王平常很少问政,更遑论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了。这是15年来女王首次视察英格兰银行,还特意参观了金库。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世界经济一片狼藉,在那么危急的时刻,女王都没到英格兰银行慰问“灾区”。2012年12月并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15年从没来过英格兰银行的女王,怎么会突然兴致盎然地跑来视察金库?蹊跷之事必有蹊跷之因。

英国媒体大篇幅报道了女王的视察,尤其将镜头聚焦在英格兰银行金库里堆放的密密麻麻的金砖上,只见老太太抚摸着成堆的金砖感慨道:“很遗憾,这里的黄金并不都是我们的。”[12]女王这话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黄金是个好东西;二是英国忠实地守护着其他国家寄存在英国的黄金储备。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巧合”!

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女王本人根本没想到要来英格兰银行的金库参观,而是英格兰银行的特意安排,并要求媒体配合大做文章,通过画面和文字高调曝光女王的视察,间接地展示金库中巨大的黄金储备,以消除人们对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的怀疑。这一回,英国女王就是展示英国黄金储备的道具!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有实力的人,不会刻意表现实力;刻意表现的人,一定缺乏实力。

看来德国从纽约运回黄金储备的举动,击中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恐惧升级: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

2013年3月16日,塞浦路斯炸了锅!欧元集团向塞浦路斯发出最后通牒,拯救其银行系统的条件就是必须向储户开刀,开征闻所未闻的储蓄税。

英国《每日邮报》惊呼:“这是一场伟大的欧盟银行抢劫案。”

众所周知,银行储蓄不是债券,不是股票,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投资,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储蓄的本质是一种财富的寄存,储蓄者并没有授权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动用这笔钱去进行有风险的投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必须无条件随时满足储蓄者提取存款的原因。银行投资的失败与储户毫无关系,一切损失没有任何理由让储蓄者分担。尽管在现实社会中,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欧美所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是用于确保储户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这是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早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价值基础。未经储蓄者的同意,没有社会的公平讨论,缺少正义的司法程序,欧元集团、欧洲央行和IMF这“三巨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塞浦路斯政府接受完全无视正义底线的“城下之盟”,这比公开的抢劫行为更恶劣,因为它公然颠覆了社会道德的基础。

消息传来,塞浦路斯民众惊恐万状,他们奔向银行提款,却发现账户已被冻结。愤怒的人群开始骚乱,有人甚至开着推土机撞向银行的大门。

尽管银行储蓄税最终没有实施,但高额储蓄者的巨大损失仍然变成了一场金融噩梦。欧盟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未来其他成员国银行危机拯救方案的样板,欧洲的富人们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之中。

如果财富在银行里都不安全,更何况是动荡的股票市场,高度泡沫的债券市场和变幻莫测的外汇市场。

财富,至少是部分财富,迫切需要一个远离金融体系的避风港。

2012年底和2013年初,美国QE3激起的货币恐慌,经日元超级贬值和欧元负利率的预期发酵,已被高倍放大,金砖五国准备另起炉灶强化了美元动荡的局面,加之德国人运黄金的疑云,英国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演,以及塞浦路斯储蓄危机的升级,终于诱发了市场对全球各国货币的极度不安,富人囤积黄金的暗潮开始涌动。

COMEX黄金库存拉响了红色警报

虽然纽约的黄金期货市场能够“凭空创造”任何数量的纸黄金交易量,但是凡事有一利则必有一弊,100个瓶子只有1个盖子的杂耍早晚会出问题。

期货合约是允许实物交割的,尽管在正常情况下,99%的合约持有人并不会要求实物交割(他们只在乎价差产生的利润)。但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期货合约持有人有可能突然集中要求实物交割,这就产生了实物黄金挤兑的潜在危机。另外,原来仅仅是把黄金寄存在COMEX金库的客户,受到塞浦路斯事件的强烈刺激,如果储户寄存在银行的储蓄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他们又凭什么相信寄存在期货交易所金库中的黄金不会被没收?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将现金存在银行,但当危机爆发时,人们将冲向银行挤兑存款,期货市场在恐慌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纽约COMEX的黄金库存可分为两大类:“合格金”(Eligible)和“交割金”(Registered)。所谓“合格金”就是指符合COMEX纯度和重量要求的金条,它可以属于任何人,存放和托管于COMEX的金库,合格金不得用于期货交割。“交割金”首先必须是合格金,是经过注册后可用于期货交割的金条。

准确地说,COMEX并没有自己的实际金库,它的金库是由五大金商的金库共同构成的。五大金商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 MOCATTA)、布林克斯公司(BRINK'S,INC)和曼弗拉公司(MANFRA)。五大金商每日向COMEX提交库存信息,COMEX据此汇总之后公布每日库存报告。

注意,COMEX仅仅是汇总五大金商提供的库存信息,它并未核查这些信息的内容是否属实。

2010年以来,纽约COMEX的黄金库存基本稳定在1100万盎司(约354吨)的数量,黄金超级赌场的运行貌似一切正常。但是,2012年底情况突然逆转,COMEX的黄金库存开始发生雪崩,局势急转直下。

从2012年12月起,美国黄金期货市场上开始出现剧烈的实物黄金转移风潮。COMEX的黄金库存从1100多万盎司,急剧下降到4月初的800万盎司(257吨),近百吨黄金被客户提走。(注意:4月12日开盘抛出的400吨黄金,明显超过了COMEX的全部库存!)不到4个月里,COMEX的黄金流失就高达27%!照此速度恶化下去,整个COMEX的黄金库存将难以支撑到年底。

如果COMEX的金库里没有黄金又会怎样呢?很简单,期货市场就会发生大规模的交割违约。那违约又能如何?答案是,个别违约叫事故,大面积违约叫危机。金融市场玩的是信心,没有信心就会崩溃。

其实,违约已经发生了。4月初,荷兰最大银行ABN AMRO已无法交割实物黄金。该银行在向客户发出的致歉信中表示,无法向客户提交实物黄金,愿意以现金来进行交割。在正常的市场中,如果金价下跌,意味着黄金供过于求,ABN应该很容易在市场中买到实物黄金并交割给客户。很明显,此时他们已很难找到实物黄金了。

假如COMEX修改期货交割规则,以现金而非实物交割,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完全取消实物交割,那就成了纯粹的赌场,它不再与黄金有任何关系。那么所有对黄金有需求的客户就会流失,剩下的赌徒可以直接奔向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那里会赌得更爽。

如果COMEX的黄金期货市场没了现货,美国将丧失对黄金价格的定价权,从而威胁到对汇率市场的定价权,最终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动摇。

有人认为,黄金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与货币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不错,从法律上看,的确如此,黄金已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IMF强制性地“非货币化”了。但是,法律必须顺应民意,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所谓法不治众,就是这个道理。黄金在法律上不是货币,但在世人心中仍享有货币的地位,这是法律无可奈何的。各国中央银行都有黄金储备,却不可能有钢铁或钻石储备。这不是所谓的“野蛮的遗迹”,而是民心对黄金是财富终极代表的永恒认同。

人们在街头看到一个美女走来,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如果医学能够提供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就会发现一个人看见美女时,体内的各种激素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同理,如果将黄金放在人们的手中,那种金黄、灿然、柔和、高贵、滑润和沉甸甸的感觉,同样会刺激人体激素分泌的变化,让人望而难舍。

如果作一个思想实验,把一公斤金灿灿的金条和一公斤黑黢黢的铁块并排放在繁华的大街上,观察行人的反应,情况必然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去抢金条,而铁块不是被一脚踢开就是无人理睬。人们无须任何经济学理论或高深的知识,就可以本能地作出同样的反应。大家都争相拥有的东西,用于交换时,就无人会拒绝,这就是通货。真正的通货无需法律规定,它自然产生,自发进化,自动流通,这就是普天之下人心所向的货币。因此,黄金天然的货币属性无法被任何强权所剥夺,相反,所有强权必然假手黄金才能取信于民心。

黄金在历史上就是所有法定货币的天敌,法币凭借暴力,黄金依靠人心。当法币倒行逆施之时,人心就会自动倒向黄金。世间的公道在人心,货币的公道在黄金。

美国的QE政策实属货币恶政,名为拯救经济,实为掠夺财富,滥发货币必然导致人心背离。虽然美国可以通过黄金期货打压金价,但却挡不住民众浩浩荡荡抢购黄金实物的潮流。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初,COMEX的金库已经频频告急。尤其是摩根大通的库存更是身陷绝境,其库存由280万盎司(90吨)急剧下降到不足100万盎司(约30吨),降幅逼近七成!

这已不是普通的期货交割,这是严重的黄金挤兑!

摩根大通不仅是黄金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也是利率、汇率和其他几乎所有金融市场的最大玩家。2013年一二月份,COMEX黄金实物净交割量中,摩根大通独占了67%和60%,而三四月份更是占到95%和83%!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大通完全主导着COMEX黄金期货市场的命运。

如果摩根大通的金库以这样的速度持续流失黄金的话,那么它连两个月都难以支撑,这意味着COMEX的擎天之柱轰然坍塌,大面积的违约将难以避免。美国定价黄金的局面将会变天,而美元一旦失去了强美元弱黄金的掩饰,就会立刻变成那个“没穿新衣的皇帝”。

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唯一的办法就是制造一起黄金超级暴跌的“白色恐怖”,以雷霆万钧的期货黄金抛售,摧毁一切抵抗的意志,飞流直下的金价将彻底撼动市场,把黄金实物从投资人颤抖的双手中给震出来,一方面让华尔街大佬们在做空交易中暴赚一笔,另一方面则便于摩根大通们在更低的价位廉价扫货,重建濒临枯竭的黄金存库。同时,在崩溃的金价面前,所有跃跃欲试的黄金购买者,将被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从而阻绝后续的挤兑压力。

真可谓是一石三鸟的妙计!

这就是美国发动镇压黄金的“四·一二”政变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