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三人吃饱喝足后,苏易水放下手中的碗筷,好奇道:“不知砚辞兄在益州待上多久?”
“外祖母寿辰四月初十,寿辰后便要归家,准备今年的院试了。”
院试三年两次,前年也就是陈祁和钱慕风参加的那届,今年不出意外的话,院试的时间也应该在中秋前后了。
苏易水其实也是有打算参加今年院试的,回去后得征求一下郑秀才的意见。
“那距离寿辰还有好几天呢,要不到我们华阳县玩玩?我也尽一下地主之谊!”苏易水邀请道。
苏砚辞摇了摇头,“我还没有准备好寿礼呢,这次是外祖母六十大寿,格外隆重,我一直没有想好送什么!就不去玩儿了,这几天再想想看!”
苏易水双手托着下巴,他是很想邀请苏砚辞的,不管是觉得他这个人是可交之友,还是说难听点苏砚辞的背景可能对他有助力。
“我有办法,保证给你做一个前无古人的寿礼!”
赵卿知道苏易水他们家做吃食的,平时点子也多,附和道:“对!你不知道吧,易水他们家也是开食肆的,华阳县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家,他人小鬼点子却多,相信他准没错。”
“你难道要做吃食?”苏砚辞有点不太愿意,毕竟是六十大寿,这样会不会太简单了。
苏易水摇了摇头,“你外祖母缺什么?”
“好像啥也不缺。”苏砚辞想了想回答道。
“那就对了!你外祖乃钟鸣鼎食之家,啥好东西没见过,你送金银玉器,古画文玩这些反而落了俗套!”苏易水朗声道,“反而有你亲手做的吃食,反而更能体现孝心呢!”
苏砚辞眼睛一亮,俊脸上扬起大大的笑容,晃得苏易水眼睛都花了。年纪不大就这么妖孽,要是长开了,不得耽误多少无知少女呀!
“你说的对,就这么办!那我去收拾收拾东西,和长辈们报备一声,你们住哪?明儿一大早就和你们回去!”
苏砚辞也是个行动派,说风就是雨,若不是要和家里长辈说一声,不然这会估计就被苏易水拐走了。
“不急不急,我和赵卿还好,正场已经录取了,我们同行的几位同窗还得参加后续的考试。我们得回去问问先生呢,如果提前回去再告诉你!”
“那行,你们住哪?明早我再来找你们。”
苏易水告知了地址后,苏砚辞便离去了。
下午,苏易水拉着赵卿去了府城的春晖路逛一逛,据说这里是益州府城最为繁华的地方,要买啥都能买到,出门一趟也给家里人带点礼物。
逛了好几圈,苏易水给黄氏、杨氏一人买了一只绞银的发簪,给苏老头买了新的烟具,苏明强没什么爱好就把他省略了。不是苏易水故意的,而是他就那么多钱,还是平日里抄书赚的,基本上他的零花钱都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
而赵卿就夸张了,他家里不缺钱,买起东西来更是大手大脚,自己拎不完,苏易水还帮着大包小包的拿着。早知道就叫上王小虎一起了,多个人多份力气不是?
要不是苏易水拦着,说不定赵卿还得继续买呢?谁说男子不喜欢逛街的,眼前这个不就喜欢?
回到钱家小院后,和郑秀才商议了一番,由他继续带着其余同窗参加后续的考试,苏易水和赵卿则提前回华阳县。
第二天一大早,早食都还没吃,苏砚辞便到了钱家小院,得知苏易水可以提前回后便自己决定次日就出发。
苏砚辞也是好客的性子,带着两人又逛了一上午,益州特色的小吃也基本吃遍了。
直到三人吃的走不动道了才分开,约定好次日码头相见。本来苏易水想起来府城的经历,是拒绝坐船的,但是坐船最快,为了苏砚辞的寿礼和他急切的心情也是能再次受罪了。
这次苏易水到药铺听了大夫的意见,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路上虽然还是有些症状,但是比来的时候可好了太多,他也有心情看看沿河的风景了。
由于苏易水提前给家里去了信,杨玉娘带着王大虎就在县城码头等着了。
“唉?夫人,快看快看,船头是不是老爷呀!”王大虎眼尖,很远便看到了苏易水他们乘坐的那艘商船。
杨玉娘也是一脸激动,第一次和儿子分开这么久,不想念那是不可能的。
待船只靠近后,见儿子笑盈盈的和她打招呼,眼眶也不受控制的红了红,“嗳,回来了。”
回去的路上杨玉娘忍不住仔细询问儿子这几日的情况,苏易水呢也和杨氏说着益州府的热闹,又说了几句府试的事情,也介绍了一番苏砚辞。
在信中杨氏已经知道苏易水考中了,但是听他亲口说出来和冷冰冰的信是截然不同的意味。
没多久就到了小河村,把苏砚辞的房间收拾出来,安顿好后,一家人便坐在桌边吃饭了。
要不是怕他年纪小吃撑着,黄氏恨不得把桌上的菜都夹到他碗里了。但是让苏易水“心寒”的是,本以为他是主角,可黄氏见到俊俏的苏砚辞,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夹菜的,碗里堆着的菜比他的都多。
但苏砚辞平日里吃饭都谦谦君子模样,到了乡下居然也很快适应了,吃饭也是大口大口的,居然能赶得上黄氏夹菜的频率,苏易水对此也是蛮好奇的,小小的身体怎么吃得下那么多东西的?
晚上临睡前苏易水把买的礼物给了家人,把黄氏给感动的,又给乖孙塞了二十两银子。苏易水直呼赚大了!
第二天苏易水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早起练字抄书,谁曾想苏砚辞竟然比他还早!都已经去和黄氏打过招呼回来了!
“你别惊讶,家中祖母健在,可是晨昏定省的,习惯了。而且父亲要求严厉,读书也是起得很早的。”苏砚辞笑了笑说道。
果然,不怕富二代,就怕努力的富二代!看来我还是不够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