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科幻 > 影帝穿越后的科举之路 > 第88章 诗词之辩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苏易水他们几个站在人群中,听着几个学子的辩论,仿佛回到了郑秀才的学堂。没想到自己一手搬来的诗词,竟然能引发这么一场辩论。

苏易水听的津津有味,要不是场合不对,那不得搬个小板凳再拿点瓜子儿来,这样才是吃瓜的标配。

而赵卿看到苏易水脸上这神色,以他对苏易水的了解,疑惑了一会儿便突然眼睛一亮,“易水,莫非这首《赏牡丹》是你所作?”

苏易水脸色一惊,生怕别人听了去,压低声音回道:“赵兄,实不相瞒,这正是我的应试诗。”

赵卿听到苏易水肯定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戏谑的笑了笑,继续吃瓜了。

虽然两人的交流声音很小,但还是被耳朵尖的人听了去,对着苏易水大声问道:“这《赏牡丹》真是你做的?”

正在辩论到白热化阶段的众学子突然停了下来,齐刷刷的看向了苏易水这边。

完了,这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苏易水正打算开溜时,刘章却叫住了他,“这不是华阳县案首吗?不到十岁便已是案首,华阳县才气果然望尘莫及。”

刘章此话明褒暗贬,实则是嘲讽华阳县已无人,竟然让一九岁小儿得了案首的名头。

苏易水本不想参与到此事之中,但是刘章不只是贬低了他,还贬低了整个华阳县的莘莘学子,更是贬低了对他颇为照顾的谢县令,毕竟案首可是县令钦定的。

苏易水神色瞬间冷了下来,幽幽问道:“刘兄也为案首之名,可有佳作陈列榜上?”也毫不客气的反讽了回去。

刘章面色讪讪,还是强装镇定,“虽无上榜之作,但吾辈不失读书人之风骨。花有千万,缘何不用其他做比,非选芙蕖做衬,失了君子之风。”

“刘兄因何如此武断?梅凌寒而开独领风骚,兰生于幽辟却清香高雅,竹坚韧不拔,菊清丽淡雅......”

“万花都有自身品质,难不成随便挑一种来做陪衬,就是看轻此花?以你的意思,就是不能选芙蕖,其他都是可以用来作衬?”

“就是没了读书人的风骨?”

苏易水也反问了回去。

刘章也是不要脸皮的强词夺理的辩解着,双方你来我往,刘章仗着莲花在读书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来辩,竟短时间没有分出胜负。

......

就在这时,青衣少年双眼一亮,笑着插嘴道:“看来两位一时间分不出个胜负,此事因诗词而起,刘兄也因芙蕖而意见相左,那就按照读书人的规矩,以莲为题,以诗词分胜负吧!”

在围观的众人也纷纷眼前一亮,这感情好啊,读书人可不是以诗词分胜负嘛?这吃瓜还能吃到这种程度,不枉在这看了这么久的热闹了。

刘章也是一怔,但是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得不接下了,苏易水更不用说了,就在青衣少年出题的时候,便已胸有成竹了。

“本官来做个见证如何?”此时迈着官步迎面走来一位面容和蔼却不失严肃的中年男子。

青袍官服,绣着白鹇花样,众人一看便知这是五品官员,多半就是同知大人。纷纷见礼道:“见过同知大人。”

青衣少年也行了一礼,“能得同知大人作为裁判和见证,想必大家都甚是有幸!”

众学子也纷纷附和起了青衣少年的话,苏易水和刘章也不例外。

同知大人点了点头,示意青衣少年可以开始了。

青衣少年得到同意,便开口道:“限时一炷香,两位同年作出一首关于莲的诗词。既然刘兄对《赏牡丹》有异议,那便由刘兄先来。”

青衣少年说完便点燃了由衙役取来的香,宣布了比赛开始。(一炷香约莫半小时。)

刘章快速的进入了思考环节,而苏易水早就想好了用哪一首诗词,便稳操胜券,也装模作样的思考起来。

一炷香很快就过去了,这段时间里,不知道是因为同知大人在这里,还是真的怕影响到比赛两人的发挥,众学子人虽然很多,但现场确是鸦雀无声。

“时间到了。”青衣少年朗声道,“刘兄你先来吧!”

刘章则理了理儒杉,慢条斯理的念完了所作之诗。

“自然质朴,构思新颖,以莲喻作君子之高洁,甚好!”同知也点头陈赞

在同知点评完后,众人皆纷纷附和,拍手叫好,毕竟刘章颇具文采,毕竟出身书香世家,年纪不大便已是案首,从小素来有神童之名在外。

众人皆把目光投向了苏易水,想看他如何破局。青衣少年也皱了皱眉头,刘章这首诗作的算是上佳了,如果苏易水拿不出更好的诗词,那便输了。

苏易水无视了众人的目光,缓缓道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昔陶公独爱菊。自李晟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个时代唐朝大概对应的是大晟朝,也有陶公喜爱菊花,只不过不是陶渊明,所以苏易水作了略微修改。

在苏易水念完整首词后,现场鸦雀无声。

还是同知大人拍手打破了寂静,神色激动道:“好!好!好!”连着三个好字,便没了其他评价,可见这首词已经到了非他能评之地步。

在场的学子们这才反应过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份气节不正是读书人毕生之追求?

更何况事先刘章以他用芙蕖衬托牡丹,这次苏易水的词中也出现了牡丹,其实并不是贬低哪种花,而是描绘出花之百态,花之品格!

“可知这首词作何名?”同知问道。

爱莲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