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如果正场为第一的名次,基本上县案首是板上钉钉了,所以茶馆众人也才会这么惊讶。
毕竟正场前五十名就可以直接获得府试的资格,其他就只能参加第二场。当然,从第二场后的每场考试的人数将会逐渐减少。
“易哥儿,你还参加后面的考试吗?”苏明强问道。苏易水摇了摇头,既然已经取得了府试的资格,何必还要受那个罪呢?考场的环境可真不是人呆的。
苏易水得知成绩后让苏家一众人在城门附近等他,而他则去学堂,将自己通过第一场的事情告诉老师郑远山。
郑秀才听闻并没有像苏家人显得那般激动,云淡风轻的告诫了苏易水几句过骄易折,还需更多努力,学海无涯。如果有什么疑问要及时请教。
苏易水也点头称是,毕竟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并不是他印象中的死读书,里面的学问之渊博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极为重要,读书人也是极为聪慧的。不然前世历史还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上,怎么会出现那么多读书人把持超纲,权倾朝野呢。
告别了郑秀才,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高高兴兴的迈上了回家之路。比起来时的紧张和凝重,现在气氛显得愉快轻松了许多。
到小河村的时候已经到了日落时分,刚吃完饭,黄氏和苏老头就去村里大树去唠嗑了。本来黄氏还想拉着苏易水一起去,说是别一天读书,多走走才好。苏易水自然知道自己爷爷奶奶的心思,赶紧拒绝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整个小河村都知道了苏老头家的孙子在县试第一场就获得了府试的资格,而且还是第一名。两老还顺便给村里普及了县试的一些知识。
确定了府试的资格后,苏易水便安心在家读书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即将到来的府试,毕竟县令点了他第一名的头衔,如果府试表现不佳,不仅对自己没法交代,也落了县令的面子。
当然府城的知府大人如果不是太过差劲,基本都不会落知县的面子,毕竟同朝为官,而且官场变幻莫测,说不定啥时候下属也能爬到他头上去。
等到县试所有考试结束后,也到了正式发案的日子。这天比第一场更热闹了,放榜的吏员才刚刚出来,人群就一下子围了上去。
苏明强也是在人群里挤了进去,而苏易水年纪小身材矮小是挤不进去的,只能在外面等着。
虽然结果应该大差不差,但是没有确定下来的事都是未知。很快,苏明强便出来了,边招手边大声喊道:“儿子,你还是第一名!”
苏易水也是长呼了一口气,县案首的话后面秀才功名应该没多大问题了,虽然以他的学识也不成问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个读书人不想案首这个头衔?
而周围的人则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没想到这个小少年竟然是本次县试的第一名。
苏易水对于这种场面其实早已驾轻就熟,对于别人炙热的目光虽说不喜,但也不会不自在,毕竟前世圈里圈外这种情况太多了。但是此时的情况毕竟复杂,有的是惊讶、有的则是怨恨,把自己无能的怨气似乎想要发泄到别人的身上。
为了远离是非,苏易水也拉着苏明强赶紧离开了是非之地,顺道去码头定了去府城的船只。
华阳县是益州府直辖县城,故而距离不是太远,但是走水路的话会更快,半日功夫便能到达。
府试通常都是在四月进行,县试发案后就已经公布了时间,四月初八,相对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就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
苏易水得集中精力应对马上到来的府试,本来家里准备办点酒席庆祝,但是在他的建议下等府试结束后再说。先邀请一些亲近的亲戚来乐呵乐呵就得了。
等到苏易水父子两到食为天食肆,这会子已经忙的差不多了,杨玉娘也赶紧过来询问情况,虽然很清楚案首基本上没啥问题,但还是悬着一颗心,生怕出什么意外。
“呼,真......真的?”
“真的,那名字就在最上面边儿呢,字也比别的大!”
杨玉娘突然喜极而泣,苏易水刚好进屋换好衣服出来,“娘,怎么哭了?”
“娘没有想到你居然考中了,还是案首。”
一开始他只见儿子瘦瘦弱弱的,小时候还不爱说话,就想着这辈子估计就和他爹一样在地里刨食了,她也本就认命了,只要一家人平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没想到儿子不同于常人的聪慧,既然他选择了这条路,作为娘亲也只能支持!
“娘,今天早点收工,去杨柳村把这个好消息带过去,顺便让外公外婆过来一起庆祝庆祝。”
杨玉娘到了杨柳村,杨家听说外孙考中了很是开心,不过因为县试还不算有功名,没有大摆宴席,所以他们也就拒绝了,说是等摆酒的时候再来。但是杨家还是抓了只鸡和拿了些菜给杨氏带了回来。
而苏易水父子俩则去了小叔公他们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小叔公也是震惊的。虽然知道他这个小侄孙天赋异禀,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下场了,而且还是案首。
对于苏明强的邀请,苏达民也是答应了第二天就回小河村,毕竟他也算得上是苏易水的启蒙老师了,学生考得好也该庆贺。
第二日,本来只打算自己家里人聚聚,但是学堂的几个相熟的同窗都来了,也不能拒之门外,只能让黄氏多准备点菜了。
“苏苏,你可真不够意思!”陈祁嘟囔着嘴,抱怨着,“县案首啊,是不是瞧不上我们这些朋友了。”
“是啊,我们虽然没下场,但也听说了你的事!可是华阳县神童嘞。”朱文憨厚的笑道。
“看你这速度,约摸着可以和我们同一届院试了!”钱慕风也佩服的紧,比他小好几岁确是同届,他对苏易水也很是看好。
苏易水连忙解释:“这不还急着准备府试吗,本想着府试结束后再邀请大家聚聚的。对了少虞兄怎么没来?”
“你不知道呀,谢县令在主持县试结束后就调往别的州任同知了,升了一级。少虞就跟着去别的地方游学了,不然他肯定也会来的。”陈祁解释道。
谢少虞是他们几个中学问最好的,已经是秀才廪生功名,在河南陈珺府学已属佼佼者,因着开阔眼界,便到处游学,到益州后就跟着谢县令学习一些政事民生。
这就是大家族的好处了,越到后面,光会读书写文章是不可能,策论才是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考验考生的眼界格局,也要对朝廷动向、民生经济甚至律法算术都要有所涉猎。所以这个时代科举也不是一无是处,也算的上是目前朝廷能够选拔人才最合适的途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