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赋得“王孙游,春草生”,得“生”字。
苏易水思索了一下诗句的出处,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关于这句诗词或者名句的来路。正当抓耳挠腮之际,突然想到在郑秀才书房看到的《楚辞》。
这难度可真大啊,要不是他看过的书都会记得,一般知识面没那么广的人,这道题估摸着就殉了。虽说本朝科举对于诗词的重视度没那么高了,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但是谁不想都答的更好呢。
本题出自《楚辞·招隐士》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得“生”字,是八庚韵,苏易水就想到了一首前世非常著名的诗,略微想了下就果断拿过来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草加上离别情,正好和这题目搭配!完美!
苏易水搞定了试帖诗这种他最不擅长的题目后顿时轻松了下来,接下来最后的《圣谕广训》的默写自然难不到他了。
所有题目均已答完,苏易水将卷子再次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没有错字,更没有犯忌讳,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示意可以交卷了。
衙役收完卷子后,苏易水就到了大堂外的考棚,等待着人够了放行。这时候他还是第一个提前交卷的,估摸着很多人都被那个诗词题目给难倒了。
苏易水不知道的是,在他交完卷后,谢县令特意让衙役拿了过来他的试卷,仔细的研读了起来。
谢县令一边读一边赞叹道,“破题准确,言之有物,好文章。”
在看到苏易水的试帖诗题目的答卷时,眼睛都睁大了,他本意这道题没有几个答的出来,毕竟对于刚开蒙参加童生试的学子们来说,楚辞可谓是有点偏了,没想到苏易水竟然知道了出处,关键是这首诗写的非常惊艳绝伦。
好一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坚韧不拔之意志写的惟妙惟肖!
虽说比不上他那首明月几时有,但是这是命题,而且还限制韵脚,能有如此经验的诗句已是难上加难!
一刻钟后,陆陆续续也有人提前交卷了,终于凑到人齐后放了出去。
一出考场,苏易水便被冷风吹的脸生疼,提着考篮的手也有些冻得发僵。在答题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作答和思考中,便没有感受到外界的寒冷,现在冷的苏易水把衣襟往脖子搂了搂。
“易哥儿,这边!”苏易水刚出去就听到苏明强的声音,在考场戒严线外面不远处冲他招手。
苏易水连忙小跑了过去,王小虎接过苏易水手中的考篮,递给了他一个暖手炉,“小少爷,快暖暖手。”
“爹,不是说了不用等我吗,我考完自个儿回客栈就行了,又不远。”苏易水看着这么冷的天,他爹还在外面等他有些心疼。
“我也刚到!”苏明强笑着说道。但是苏易水何尝看不出来他是一直在这里等着的,只是没有说破。
回到客栈后,立马管店小二要了热水先泡泡脚。都说寒从脚起,冻僵的脚经过热水一泡,整个人身上的寒气都驱散了。随即便下楼,点了两个小菜,吃了起来。
“易哥儿,这第一场的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出来后才考第二场?”苏明强对于县试只听苏易水偶尔说起过,要考五场,具体的情况他也不是特别了解。
“第一场的最为重要,称为正场,成绩大约三日后出,五日后考第二场。”苏易水解释道。
没想到成绩出来这么快,还想着这么多考生,没个五六日出不来呢。苏明强显得比苏易水还要紧张,连吃饭都有些心不在焉。苏易水只好安慰着,解释自己有把握,问题不大,这才稍微好些。
这时候,同学堂参加县试的学子也都考完出来了,约苏易水去茶楼相聚,其实也就是讨论这次考试的内容。
“哎,这次县试题目可有点难度啊,恐怕后面几场不会太轻松了。”学堂同窗周青山抱怨道,他也是第一次参加童生试,平日虽然成绩也不错,但一直都在苏易水后面,对苏易水也是佩服的紧。
“哎,我也是,特别是试帖诗,我抓破头也没想到出处,只能胡乱作答了。”另一名学子低头懊悔道。
“易水,你考的怎么样?”周青山转头说道。
“还行,把卷子都答完了。”苏易水说道,“你们也不必太过失落,好好准备后面几场才是。我们都觉着难,其他学子亦是,莫要妄自菲薄才是!”
“易水说的对,后面还有几场呢,我得好好应对后面的考试!”周青山重振旗鼓。
几位同窗似乎听进去了苏易水的话,也都没有开始那般失落,恢复起了往日的自信。
“易水,最后那道试帖诗可是出自《楚辞》?”赵卿微微笑了笑,问道。他其实也是因着四书五经都读的差不多了,恰巧看了,也是直呼庆幸。
赵卿在苏易水升甲班前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够知道出处不足为奇,“我觉得应该是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正好对应题目。”
赵卿对苏易水能够答出来不足为奇,不然怎会苏易水才刚升甲班没多久,就后来者居上,基本考试都在他前面呢。
大家互相交流了一番便回去了,都怀着忐忑的心等着发案。
小河村离县城也就一两个时辰工夫,所以苏易水和同窗们聚过后就准备先回村里了,等到发案当天再来看榜就行。
回去的时候,他还不忘在书肆接了抄书的任务,这次他拿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九章算术》。后面的乡试会试,虽说还是以四书文为主,算术类的题目也是会考的。
“易哥儿,考得如何了?不管好不好,你现在就别抄书了。”黄氏看着孙子这么努力她也很心疼。
“考得还行!”和家里人当然就实话实说了,这样也能让大家别那么紧张,“题目都做完了,字也写的不错,就看县官的了。而我抄书,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没什么累的,倒是奶奶操持里里外外,受累了。”
黄氏觉得这个孙子太懂事了,自己读书那么辛苦还记挂着家里人。
苏家一家人听闻苏易水的话,紧绷的神经也算是放松下来了,按照苏易水的性格,如果没有九成把握是断不可这样说的。
“现在可别出去乱说,而且还是第一场,等结果落定了再说。”苏达富敲打了兴奋状态的众人,尤其看向了黄氏。
“你看我干啥,就像你去大树下的次数少了似的。”黄氏幽怨的说道。
众人也都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