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
苏易水难得睡了个懒觉,杨玉娘也知道儿子读书用功,从来不用大人催促,现在好不容易多休息一会儿,也是没有叫他起床。
隅中时分,苏易水才起床,这一觉也是读书以来睡得最长的了,一年难得放纵一天。
已经过了食时,家人们早已经用完早食,苏易水自个儿把昨晚剩下的菜挑了一个稍微清淡些的热了热,配着白粥简单吃了。
苏易水现在的目标是县试,几乎耽搁不得时间,如果今年二月下场的话可能会有点着急,四书目前基本没有问题,五经仅限于阅读理解层面,距离融会贯通还需用点功夫,等过几天开学后再征求一下郑秀才的意见吧。
明年二月下场应该是最合适的,有一年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很快就到了元宵节,苏易水提早就让家里准备好了炒熟的黑芝麻和白糖,当然黑芝麻已经放到石舂里碾成了细粉。
元宵节当天,苏易水把黑芝麻粉拿出来,放入适量的猪油,让香味更加浓郁,再加点蜂蜜搅拌均匀后备用。
用糯米粉将面皮揉好后,就包上黑芝麻馅,揉成光滑的小圆球,这样黑芝麻馅的汤圆就做了。
剩下的糯米粉团没有用完,苏易水直接做成了糯米小丸子。在锅里烧开水后倒入小丸子,水开后加点冷水再次煮开,倒入甜酒酿,加点枸杞和白糖,这样酒酿小丸子就做好了。
忙活到辰正,苏易水终于把芝麻汤圆和酒酿小丸子端上了桌,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围在桌边,就等着他这寓意着团团圆圆的“元宵”了。
是的,苏易水将汤圆按照前世的习俗,取名为“元宵”。
趁热,苏家众人拿起汤勺就挖了一颗大圆子放在嘴里,入口先是软糯的汤圆皮,一咬开浓香的黑芝麻馅就流了出来,带着浓郁的芝麻香味,清甜的内馅配合着软糯的糯米皮,很快大家碗里的“元宵”就没了。
吃完元宵,再来一口甜酒酿小丸子,搭着酒香味,甜而不腻,还有淡淡的枸杞味。大家都吃的心满意足,打算每年元宵节都做“元宵”来吃。
元宵过后,整个正旦假期就结束了,郑秀才的小学堂也开课了!
为了检测大家休沐期间没有落下功课,郑秀才也是开学就通知了让学生们“痛心疾首”的事:开课摸底考!
开课第一日,郑秀才打了甲班学生们一个措手不及,当然,甲班的绝大部分学生就算是休沐也是都在家温习功课,只是程度不一罢了。
很快试卷就分发了下来,苏易水按照自己的习惯,仍然是粗略的扫了一遍试卷。嗯,比较常规,和岁考题型差不多,对于已经在甲班读了一两年亦或是像陈祁这样要下场考秀才的学生来说,难度自是不大。
当然,对于苏易水他们这种刚升班的学生,则要难了不少。
例如第三道贴经就是“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如果不是苏易水对于五经的内容熟记于心,自然也是答不出来。
这道贴经出自五经之一的《尚书.虞书》,讲的是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用燔柴焚烧的祭礼祭天,并以望祭之礼,按照地位尊卑祭祀了山川,接受了东方氏族部落首领的朝见。
苏易水略微思索,并直接答了出来,“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答完贴经题,接下来的墨义也是如此,郑秀才估计也是存了检测刚升入甲班的三人的心思,大抵优秀的人总归是领先于同辈的,苏易水答题答的很是顺利。对于贴经和墨义很有把握,只是担心后面的制义题。
第一道制义题题目相对简单,取自于四书:“谷与鱼”。是一道截搭题,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讲的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说白了就是可持续发展,可见古人的大智慧。
苏易水很轻松的把第一道题答完后,看向了第二道制义题。“子所雅言。”
题出《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
苏易水思索了一阵,开始提笔破题写道“观圣人之所常言者,斯道之大经也!”
约莫半个时辰后,苏易水终于洋洋洒洒的完成了这篇文章,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手腕,将试卷放好后向四周环顾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停笔,只有少部分还在奋笔疾书。
苏易水暗叹甲班果然人才济济,看来今年二月下场仍需更多的努力才行。
等到时辰到了,郑秀才也把试卷收了回去,吩咐明日出成绩后便散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