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啊,季师傅,各位师傅想要就自己随便做,我就一个想法,没您还做不出来呢。”舒汉良一点儿都不在意,现在又没有专利法,捂着能有什么好处?
“得嘞!谢谢舒老师。”
这就能看出季师傅这就是做人敞亮,问都不问就把别人心血拿来用的多了去了。
“对了,您这种炉子有名字没有?”
舒汉良刚要脱口而出,忽然又想到别让人瞎想,你一个文科生,又没参过军,没见过火箭,怎么想的弄出个“火箭炉”?
于是假装在琢磨,“倒是没想好叫什么。”
旁边陈明脑筋转的快,“舒老师,您设计的这炉子,要不然叫‘良心炉’吧。”
“良心炉,好名字!舒老师,我看就叫这个吧。”
舒汉良也很满意,“行,就叫良心炉!”
大家开开心心用热水续上茶,都指着良心炉说这玩意儿能省多少事,必须弄一个。
舒汉良本来是想把炉子先拿到夜校,然后收空间里拿走,可现在知道这件事的人太多,看来只能问问怎么走正规手续。
“季师傅,您看这炉子我应该怎么运出厂去啊?我不清楚怎么办手续。”
“这简单,咱们用的都是废料,等会儿我让冯军他们去库管员那儿开张单子,出厂时给门卫就行。”
说着伸手拦住正撤柴火的陈明,继续对舒汉良说,“舒老师,这炉子支脚还是有点儿不稳,我帮您重做一个,肯定比这个还好用,等下班了我们给您送到厂门口,手续您就别管了。”
“行,那麻烦您了季师傅,该多少钱我给您。”
“别,您这是骂我呢!就废料那俩钱儿能跟您教我们做良心炉比吗?这还欠您大人情呢。您别说了,就这么着(zhāo)!以后您有什么要做的尽管找我们,包您满意。”
舒汉良一看,推让这几个钱也没意思,就再次谢了几人,约定下班时厂西大门聚齐儿,施施然回科里了。
------
下午五点一刻,舒汉良在厂门口儿已经等了十多分钟了,他今晚没在食堂吃饭。
远远看到季师傅他们一帮人过来,大约有小20人,但他们两边和后面却跟着得有四五十人,不停地在问着什么。
再仔细看看,季师傅他们推着两辆平板三轮,上面拉着的,正是良心炉,另外还有三个有自行车的,也在后架上各自驮着一个。
别的工人可能是纯好奇,舒汉良就是目瞪口呆了,这么会儿功夫,他们怎么做了这么多?
这效率,敢情你们维修车间的工作不计件儿是吧?
舒汉良迎上前去,“季师傅,你们这是?”
季师傅也有点儿不好意思,“这不是大家都觉良心炉得不错吗,就都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这些是焊好的。”
这些是焊好的,那就是说还有没焊好的呗。
舒汉良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陈明把一辆三轮车推过来,平板儿上整齐码放着5个良心炉,他指着其中一个亮闪闪的,“舒老师,这个是季师傅重新给您做的,挑的都是比较好的料,里外都打磨了。”
废旧铸铁管里外都是铁锈,尤其是内部。
铁锈会形成氧化物,降低焊接强度,使焊缝易于开裂或断裂,焊接时接口处打磨处理一下是必要的,如果要求不高用铁刷子刷几下就行,没必要全打磨得亮闪闪。
“呵呵,舒老师,怎么样,还满意吧?”季师傅就让徒弟整体打磨了这一个炉子,其实打磨得多好都没什么意义,用不了两天就氧化变黑了,因为是烧火用,也不能刷漆。
其实就是表达一个重视舒汉良的态度。
“满意满意。”舒汉良只能客气地问自己关心的问题,“季师傅,您这是做了多少个啊?咱们能运出厂吗?”
“这您放心,都办好了。”季师傅从胸前口袋里掏出折叠整齐的两张单子,“您看看,料场称重出库证明,还有这出门条儿,保卫科的章。”
舒汉良接过来,打开一看,一张是正规的出库单,表格里写着个人购买铸铁废料多少斤,交纳多少钱,办理人是谁,盖着管理员私章。
另一张单子是出门条儿,写着携带物品名称数量,自制炉具12个,盖着的是保卫科的公章。
“还得是您,这要是我自己弄,都找不着庙门儿。”舒汉良说的是真话,他要是自己拿个明显是公器私用弄出来的东西要出厂,跑这个出门条儿,保卫科不问个底儿掉不算完。
“时间长了就熟了。”说着一指旁边推着自行车的一个胖大妈,“这就是我们车间管后勤和库房的李师傅,平板儿也是从李师傅那儿借的。”
嚯!
这是把原材料供应和运输渠道都打通了啊。
跟李师傅打了招呼,舒汉良把自己的车推过来,准备把自己的良心炉驮上,却被季师傅拦住,“舒老师,您是住南锣那片儿吧?呵呵,我们都是一路的,您就甭费事儿了,等会让陈明他们就手儿给您送家去。”
“那多麻烦啊,我自己驮回去就行,也没多重。”
“您可别跟我们客气,这有三轮儿呢,他们几个还可以轮流骑,累不着。再说,这炉子怎么说也有小30斤,自行车后架上也不好绑。”
旁边陈明也忙表态,“就是,舒老师真别客气,我们哥儿俩今天的任务就是把炉子给大家送上门,都在您住的那一片儿,您等会儿指个路就行。”
舒汉良一琢磨,也是啊,别没绑好再伤了自己的车,“那行,麻烦你们了。”
------
轧钢厂有好几个正规的厂门,也有通往宿舍区的侧门,还有专走的火车的通道,西大门是正门,轧钢厂大多数工人都是走这个门上下班。
下班时间,厂保卫科在各个出入口会加岗一倍,也就是从4个人增加到8个人。
今天在厂西门带队执勤的是保卫科一中队二小队的队长高丰和。
一中队主要就是负责包括厂西门在内的行政办工区、后勤仓库和家属宿舍,算是整个保卫科四个中队里最露脸的一个。
高丰和是今年因伤退伍的四九城儿兵,也是刚到轧钢厂不到1个月。
他在部队时是班长兼副排长,没混上四个兜儿(1965年5月取消军衔)。7月份在淮北抗洪中左手落下了残疾,脸上也破了相,虽然事迹不突出也拿了个三等功,回来就安置到了轧钢厂保卫科,管着二小队十几个人。
高丰和刚退役,还保持着部队上的习惯,这几个星期倒是把他这个小队训得服服帖帖。
二小队这个月轮岗在西大门附近执勤,他们的工作主要疏导人流、车流,同时要检查有没有人夹带出厂。
门卫们早就看到了这帮人拉着不少东西朝大门过来,立刻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