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科幻 > 寻明记 > 第38章 万历 留中不发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方从哲在内阁班房,一夜未眠。

第二日,方从哲也没有等来万历的龙颜大怒。

万历皇帝此时已经油尽灯枯,即将走向人生终点。

他从内心里对文官群体的厌恶,一直都在逃避。

万历皇帝冲龄践祚,仅仅十岁就成为大明帝国话事人,他的身后仿佛一直有两双大手,无形中约束着他,一个是文官集团,另一个是他的母亲李太后。

初登帝位就逢权臣,高拱张居正两位治世能臣,托孤重臣的争斗,以张居正的全面胜利告终。

而这次政局动荡,也给年幼的万历产生极为深刻的刺激。

终其一生,都在力求大权独揽,魁柄独持,再无权臣出现。

万历皇帝执政的第一个十年,帝国由张居正掌舵,大力推行新政。这位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生前就获得“太师”称号的文官,不像宰相,更像是“摄政王”,牢牢掌控着万历。

万历生母李太后也是大力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年幼的皇帝就生活在文官和母亲的阴影之下。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万历迫不及待全面推翻了张居正的改革,如同对命运的反抗,夺回了属于他的权力。

枯燥乏味又冗长繁杂的政事,彻底摧毁了这位青年皇帝的信心,仅仅三年便开始怀念大权独揽的元辅张居正。

万历十四年后,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皇帝开始沉迷于“酒、色、才、气。”诱发腿疾,身体每况愈下。

深居后宫,不理政事。

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即使万历一朝,三次大征。万历也都以上传下达,司礼监代为宣达上谕,不曾当面召对一位大臣。

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耗光了万历对文臣最后好感,终日流连宠妃郑氏永寿宫。

科道言官交替上书谏言,皆留中不发。

京师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地方督抚将官,大多缺员。

万历心力交瘁把不问政事,当做一种无言反抗。

辽东事起,才破例召见。

面对努尔哈赤亲笔血书的挑衅,怠政的万历难得做出回应,召见大臣。

如同回光返照般,一反常态时时下达圣旨,关心辽东战事,不过仅仅维持数月,又一切如旧。

面对群臣进言上书,依旧留中不发。

方从哲在惶惶不安中在内阁度过一夜,本以为万历皇帝会因辽东大败而龙颜大怒,怎料万历仍旧是一言不发不做回应。

方从哲为人庸腐,无雷霆手段,舔居其位,饱受言官弹劾,威望全无。外廷缺官,万历不理,放任方从哲为内阁独相。

又逢辽东大败,方从哲再次请辞。

方从哲长子方世鸿,不学无术因父得了一个闲官,为尚宝司丞,无意牵扯一桩命案。

方从哲再次以此为借口上书请辞。

万历不做表态,依旧留中不发。

皇帝不置可否,下面的言官坐不住了。

以礼部主事夏嘉遇为首的言官,群起攻之,交替弹劾方从哲。

弹劾方从哲用人不当,辽事一败于原辽东巡抚李维翰,再败于兵部尚书黄嘉善,赵兴邦不顾实际,每日红旗催战,三败于辽东经略杨镐。以上几人皆方从哲举荐任用。

方从哲非常害怕,再次引咎辞职。不敢进去内阁,只在朝房处理政务。

万历这才下诏挽留,方从哲才如常上班。

对于言官弹劾,万历依旧留中不发。

忍无可忍的言官,聚集起来。前往文华门跪拜上奏,请求万历召见大臣,临朝听政,商讨辽事。

万历依旧一言不发。

言官见毫无效果,再次围攻方从哲。

礼部主事黄嘉遇更是暴怒,上前说道;“方阁老,辽事糜烂至此,您有什么作为呢?阁老暂居独相,作为百官之首,不应当做个表率吗?难道是贪生怕死吗?”

方从哲听罢,无言以对。

只能率领百官,仁德门外叩拜,跪着等待万历答复。

万历始终没有答复,众臣不甘心,再次上奏请求万历驾临文化殿,召见群臣,发放奏折,增补官员,商议辽东战守策略。

万历依旧没有答复,群臣奏折,如泥牛入海,依旧留中不发。

方从哲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御史左光斗,杨涟为首言官,再次弹劾方从哲。

方从哲先后十次上书,请求万历增设阁员,罢免自己。

万历这才同意会推阁臣,等到六部商议推荐贤良,奏疏呈送万历,万历仍旧留中不发。

万历厌恶言官,故意让各科道言官缺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怠政,上行下效,政无所处,更无人实施,用一独相身肩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更何况还是庸才,国家必定多事。

“政无大小,以得人为重。”国家大政更在于用人,而万历中期以后却一直缺人。

等到辽左战事突发,万历一意孤行,仍旧不想承认自己的过错。

言官表面上弹劾方从哲的无能,本质上说的是万历怠政。

六部堂官,原定额尚书一人侍郎二人,等到方从哲主事,六部堂官共有五人。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定额百人,现存十余人。地方上湖广、河南、江西、福建、四省巡抚,一时俱缺。

面对中原灾荒,辽东战事,内外廷官焦头烂额,万历却是镇定自若,方从哲更是无可奈何。

不堪忍受非议四起群臣弹劾,无奈之下,方从哲再次请辞。

万历这才下诏,司礼监宣旨。

“内阁辅臣方从哲,公忠体国,深得朕意,内外大小事宜,着会同司礼监,许以便宜行事!”

方从哲这才会同司礼监掌印太监邹义,对于辽东战事商拟对策。

辽东总兵李如柏,罢职,回京听勘。

马林因丧师,谪为事官,守开原。

杨镐撤职查办,下狱论罪。

再以皇帝名义下诏抚恤阵亡将士。

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为楚党人士,东林在言路的死敌之一,方从哲想借用熊廷弼打击杨镐背后的东林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