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我在古代搞扶贫 > 第 3 章 关于柳树村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李母看见儿子提了这么大篮子蚯蚓回来,密密麻麻的有点恶心,问道:“儿子,你挖这么多蚯蚓回来干嘛?”

李元边找木桶边回答道:“这可是药,炮制好了叫地龙,药铺收这个,十两银子一斤,大的二十两,爹的药里面也需要这味地龙。”

自己还是头一次听说蚯蚓能入药还这么值钱,听见儿子让自己帮忙多弄点草木灰来,赶紧小跑着去厨房帮儿子拿来。

李元把蚯蚓倒进桶里,小的给筛选出来,等会儿放到菜地里面养着,接着把草木灰放进去搅拌,用草木灰呛死这些蚯蚓,在等待蚯蚓死亡这个过程中,又去把今天的竹子架在院子里,等会儿好晾蚯蚓,又让李母去烧热水,自己去削了两根细竹签子,一个人肯定处理不完,得让娘一起来。

所需东西准备完毕后,李元翻了翻蚯蚓,已经全死了,朝着李母喊道:“娘,过来帮我一起剖蚯蚓。”

“来了,来了。”

把竹签插进墙缝里固定住,随后给李母做着示范,把蚯蚓穿到固定的竹签里面,捏着蚯蚓的底部一拉,整条就被破开了,虽然看似很容易,但是还是很耗时的。

两人弄到天黑才剖完这篮子蚯蚓,把之前烧好的热水倒进桶里,再放点冷水进去兑成温水,接着就开始洗蚯蚓,草木灰已经把蚯蚓的粘液去除,剩下的就是把蚯蚓身上粘着的草木灰和肚子里的泥巴洗净。

这可不是乱冲几下,要一根一根的洗,多洗几遍,洗干净后就可以晾晒了,李元和李母两人分工配合,在最后一遍的时候,李母负责洗,李元负责往竹子上面铺。

今天一早,李元被鸡鸣唤醒,迷糊中还以为在扶贫的村子里,完全清醒后才想起自己在哪,穿好衣服洗漱后,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做的梦,梦见自己卖地龙卖了好多钱,买了超多肉,吃的满嘴流油,这应该是一个吉兆吧。

去屋子里看了看李父,还没醒,看来那药还挺管用,关上门又向院子走去,昨天晚上晾的蚯蚓,水汽都被晚风给吹没了,天势真好,心情好的不行,打算等会儿吃了早饭就去挖,光竹竿上的这点儿,干了根本就没多少,至少二三十斤活的才能炮制一斤干的。

刚准备去厨房看看娘早上做的是啥,就听到有人老远喊着:“里长,里长,里长。”

等近了才发现是村里的王大瓜。

王大瓜见李元盯着自己,有点儿怯生生的,知道里长平日里非常讨厌他们,走在路上碰见他们都假装没看见,前几天还发生了那样的事儿,但是也顾不得了,现在不得不:“里长,我们村和清水村打起来了,我是来找你去给我们主持公道的,这次打的可凶呢,去晚了,可就要出人命了。”

李元见他这么急,估计事情比较严重,跟李母打了声招呼,就跟着王大瓜小跑着出去了。

李母见儿子头也不回的走了,心里担心的紧,想起了前段时间儿子被他们气晕的事情,今天别又发生什么。

李元根据原主的记忆,知道这个村子有点奇葩,原主的死,他们虽然不是他们直接导致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关系。

原身这个里长当的甚是辛酸,说起来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如果有选择,谁爱当当。

自李父摔了一跤后,腿脚就不好使了,就趁此机会辞去里长一职,,奈何整个村子只有他们家识字,不识字的当了里长怎么帮朝廷算村民缴纳的钱粮,所以县老爷就说了:老的腿脚不好使,那就小的上,县令点名让李元当,这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

这柳树村那是声名远扬,整个江由县,上到要入土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孩子,就没有不知道这个村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大呢,这就得从这个村的村民说起。

其他村的村民,人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随便去哪个村溜达,村子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地里勤劳的村民们正在干活,庄稼地里没有一根草,未成熟的那是绿油油的,成熟的那是黄灿灿的,看着都能感觉到丰收的好心情。

而这柳树村,地里田里别说人了,鸟都不来,鸟在地里绕一圈都得饿着肚子走,庄稼地里远看也是绿油油的,近看草比庄稼高,能不绿吗?播种时,随便挖个坑就埋,也不认真翻地、施肥、薅草,你爱长长,等庄稼成熟了,扒开草丛收点回去。

本朝对农民课税并不重,但古代条件有限,粮食本来就不容易高产,所以农民都是精耕细作,向朝廷交完粮食后,余粮也不是多的吃不完,比如这柳树村,他们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更别说交给朝廷。

大立朝规定向朝廷缴纳税赋时,先由各村的里长代收,收好后由里长交由县衙,县衙再一次往上送。

每年到了往县衙运粮时,李元父子都是带着人早早出发,争取在撞上其他村里长时交完粮,然后再带着人迅速回村。

实在避让不过时,他们头都要埋在肚子上了,耳朵、双颊都是红红的,村里的人不知道何为廉耻,但他们两知道呀,实在承受不住其他村里长的目光,看臭虫一样看他们。

李元父子也很苦恼,他们没法子,要是一户两户,那还是能治一治他们,可是全村人都去偷,他们也无可奈何呀。

对,柳树村村民上交的粮食都是从其他村偷来的。

这柳树村的村民原来也不这样懒,每天也是勤勤恳恳的种地,他们祖上都是逃荒来到这儿的,最后修建房屋,开荒拓地,后面就这么安定了下来,但是柳树村的土地下等地居多,土质不好,每年产量很低,要废很大的精力去耕种,还得不断的开荒地,才能让全家吃的饱。

后来在某一年,柳树村这几十户村民一夜之间就发达了,家家户户新衣服,几天就能吃一顿肉,庄稼也就随便种种了,他们对外的说法是家里的男人去外面遇上大善人了,看他们过的苦,就给了些粮食、银子,但是没人信这个说辞,周边村的村民都说他们是在山上哪里挖到宝了。

银子总有用完的这一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了这几年好日子,如何还能接受的了过去那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日子,只好又去各村子偷,尝到了甜头之后,逐渐就依赖上了。

第一年被偷时,被偷村子的里长都过话可是要讲究证据,不能凭空捏造,你们几个人嘴巴一张,就往柳树村身上泼了这么大一盆脏水,当咱们柳树村的人好欺负。

虽然村子里的人懒是懒了点,地也不好好种,但是绝对遵纪守法,每年到了交税粮的时候,哪次不是跑在前头,柳树村说第二谁敢说第一,哪怕当年收成不好,也是用银子替了的。

被李泉这一说,其他里长都有点恍惚了,难道是天太黑认错人了?当即也没说啥就回去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村子被偷,被偷的人家还跟柳树村的人打了个照面,连忙跑回去喊村民,一路追到柳树村,最后证实确实柳树村的人所为。

李泉只得去找村民们询问,但大家都不承认,最后交涉无果,其他村只能吿到县衙。

县令刚开始也是想管的,但被偷的村民无法说出具体是谁偷的,只知道是柳树村,柳树村有六十多户人,最后也拿不出什么实际证据,只能责令柳树村村民集体凑粮还给被偷的那些村。

但偷来的那些粮食已经交给县衙了,家里那点余粮凑起来离偷的差一大截呢,村民们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他们也不在乎家里的余粮,赔了就赔了,到时候没吃的来城里或者其他村再去偷点呗,这都不是事儿。

县令又不能真把他们全下大狱,这么多人关到牢里也关不下呀,而且得用多少粮食养他们,他们也是吃准了这一点,县令最后判他们去给每个村锄地,听到这个决定,其他村的村民想不同意也没办法,柳树村的拿不出来粮呀,最后只能认同这个处罚。

柳树村的村民第二天就浩浩荡荡的挨个村去锄地,村民们看见他们这么积极也还算满意,但是他们不了解柳树村,连自己田地都不锄的人能给你锄的好?

一群人锄过去,地不仅没松,反倒把人家原本还比较蓬松的地给踩实了,这把村民给气的,最后也算顺顺利利的把江油县每个村的地锄了一遍,大家看他们这样,心想:明年应该会好好种地了,应该能改过自新。

只能说他们是太天真了,有现成的不拿,怎么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

李母看见儿子提了这么大篮子蚯蚓回来,密密麻麻的有点恶心,问道:“儿子,你挖这么多蚯蚓回来干嘛?”

李元边找木桶边回答道:“这可是药,炮制好了叫地龙,药铺收这个,十两银子一斤,大的二十两,爹的药里面也需要这味地龙。”

自己还是头一次听说蚯蚓能入药还这么值钱,听见儿子让自己帮忙多弄点草木灰来,赶紧小跑着去厨房帮儿子拿来。

李元把蚯蚓倒进桶里,小的给筛选出来,等会儿放到菜地里面养着,接着把草木灰放进去搅拌,用草木灰呛死这些蚯蚓,在等待蚯蚓死亡这个过程中,又去把今天的竹子架在院子里,等会儿好晾蚯蚓,又让李母去烧热水,自己去削了两根细竹签子,一个人肯定处理不完,得让娘一起来。

所需东西准备完毕后,李元翻了翻蚯蚓,已经全死了,朝着李母喊道:“娘,过来帮我一起剖蚯蚓。”

“来了,来了。”

把竹签插进墙缝里固定住,随后给李母做着示范,把蚯蚓穿到固定的竹签里面,捏着蚯蚓的底部一拉,整条就被破开了,虽然看似很容易,但是还是很耗时的。

两人弄到天黑才剖完这篮子蚯蚓,把之前烧好的热水倒进桶里,再放点冷水进去兑成温水,接着就开始洗蚯蚓,草木灰已经把蚯蚓的粘液去除,剩下的就是把蚯蚓身上粘着的草木灰和肚子里的泥巴洗净。

这可不是乱冲几下,要一根一根的洗,多洗几遍,洗干净后就可以晾晒了,李元和李母两人分工配合,在最后一遍的时候,李母负责洗,李元负责往竹子上面铺。

今天一早,李元被鸡鸣唤醒,迷糊中还以为在扶贫的村子里,完全清醒后才想起自己在哪,穿好衣服洗漱后,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做的梦,梦见自己卖地龙卖了好多钱,买了超多肉,吃的满嘴流油,这应该是一个吉兆吧。

去屋子里看了看李父,还没醒,看来那药还挺管用,关上门又向院子走去,昨天晚上晾的蚯蚓,水汽都被晚风给吹没了,天势真好,心情好的不行,打算等会儿吃了早饭就去挖,光竹竿上的这点儿,干了根本就没多少,至少二三十斤活的才能炮制一斤干的。

刚准备去厨房看看娘早上做的是啥,就听到有人老远喊着:“里长,里长,里长。”

等近了才发现是村里的王大瓜。

王大瓜见李元盯着自己,有点儿怯生生的,知道里长平日里非常讨厌他们,走在路上碰见他们都假装没看见,前几天还发生了那样的事儿,但是也顾不得了,现在不得不:“里长,我们村和清水村打起来了,我是来找你去给我们主持公道的,这次打的可凶呢,去晚了,可就要出人命了。”

李元见他这么急,估计事情比较严重,跟李母打了声招呼,就跟着王大瓜小跑着出去了。

李母见儿子头也不回的走了,心里担心的紧,想起了前段时间儿子被他们气晕的事情,今天别又发生什么。

李元根据原主的记忆,知道这个村子有点奇葩,原主的死,他们虽然不是他们直接导致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关系。

原身这个里长当的甚是辛酸,说起来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如果有选择,谁爱当当。

自李父摔了一跤后,腿脚就不好使了,就趁此机会辞去里长一职,,奈何整个村子只有他们家识字,不识字的当了里长怎么帮朝廷算村民缴纳的钱粮,所以县老爷就说了:老的腿脚不好使,那就小的上,县令点名让李元当,这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

这柳树村那是声名远扬,整个江由县,上到要入土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孩子,就没有不知道这个村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大呢,这就得从这个村的村民说起。

其他村的村民,人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随便去哪个村溜达,村子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地里勤劳的村民们正在干活,庄稼地里没有一根草,未成熟的那是绿油油的,成熟的那是黄灿灿的,看着都能感觉到丰收的好心情。

而这柳树村,地里田里别说人了,鸟都不来,鸟在地里绕一圈都得饿着肚子走,庄稼地里远看也是绿油油的,近看草比庄稼高,能不绿吗?播种时,随便挖个坑就埋,也不认真翻地、施肥、薅草,你爱长长,等庄稼成熟了,扒开草丛收点回去。

本朝对农民课税并不重,但古代条件有限,粮食本来就不容易高产,所以农民都是精耕细作,向朝廷交完粮食后,余粮也不是多的吃不完,比如这柳树村,他们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更别说交给朝廷。

大立朝规定向朝廷缴纳税赋时,先由各村的里长代收,收好后由里长交由县衙,县衙再一次往上送。

每年到了往县衙运粮时,李元父子都是带着人早早出发,争取在撞上其他村里长时交完粮,然后再带着人迅速回村。

实在避让不过时,他们头都要埋在肚子上了,耳朵、双颊都是红红的,村里的人不知道何为廉耻,但他们两知道呀,实在承受不住其他村里长的目光,看臭虫一样看他们。

李元父子也很苦恼,他们没法子,要是一户两户,那还是能治一治他们,可是全村人都去偷,他们也无可奈何呀。

对,柳树村村民上交的粮食都是从其他村偷来的。

这柳树村的村民原来也不这样懒,每天也是勤勤恳恳的种地,他们祖上都是逃荒来到这儿的,最后修建房屋,开荒拓地,后面就这么安定了下来,但是柳树村的土地下等地居多,土质不好,每年产量很低,要废很大的精力去耕种,还得不断的开荒地,才能让全家吃的饱。

后来在某一年,柳树村这几十户村民一夜之间就发达了,家家户户新衣服,几天就能吃一顿肉,庄稼也就随便种种了,他们对外的说法是家里的男人去外面遇上大善人了,看他们过的苦,就给了些粮食、银子,但是没人信这个说辞,周边村的村民都说他们是在山上哪里挖到宝了。

银子总有用完的这一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了这几年好日子,如何还能接受的了过去那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日子,只好又去各村子偷,尝到了甜头之后,逐渐就依赖上了。

第一年被偷时,被偷村子的里长都过话可是要讲究证据,不能凭空捏造,你们几个人嘴巴一张,就往柳树村身上泼了这么大一盆脏水,当咱们柳树村的人好欺负。

虽然村子里的人懒是懒了点,地也不好好种,但是绝对遵纪守法,每年到了交税粮的时候,哪次不是跑在前头,柳树村说第二谁敢说第一,哪怕当年收成不好,也是用银子替了的。

被李泉这一说,其他里长都有点恍惚了,难道是天太黑认错人了?当即也没说啥就回去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村子被偷,被偷的人家还跟柳树村的人打了个照面,连忙跑回去喊村民,一路追到柳树村,最后证实确实柳树村的人所为。

李泉只得去找村民们询问,但大家都不承认,最后交涉无果,其他村只能吿到县衙。

县令刚开始也是想管的,但被偷的村民无法说出具体是谁偷的,只知道是柳树村,柳树村有六十多户人,最后也拿不出什么实际证据,只能责令柳树村村民集体凑粮还给被偷的那些村。

但偷来的那些粮食已经交给县衙了,家里那点余粮凑起来离偷的差一大截呢,村民们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他们也不在乎家里的余粮,赔了就赔了,到时候没吃的来城里或者其他村再去偷点呗,这都不是事儿。

县令又不能真把他们全下大狱,这么多人关到牢里也关不下呀,而且得用多少粮食养他们,他们也是吃准了这一点,县令最后判他们去给每个村锄地,听到这个决定,其他村的村民想不同意也没办法,柳树村的拿不出来粮呀,最后只能认同这个处罚。

柳树村的村民第二天就浩浩荡荡的挨个村去锄地,村民们看见他们这么积极也还算满意,但是他们不了解柳树村,连自己田地都不锄的人能给你锄的好?

一群人锄过去,地不仅没松,反倒把人家原本还比较蓬松的地给踩实了,这把村民给气的,最后也算顺顺利利的把江油县每个村的地锄了一遍,大家看他们这样,心想:明年应该会好好种地了,应该能改过自新。

只能说他们是太天真了,有现成的不拿,怎么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