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回到书舍,躺在床上思考着要不要辞职,当夫子一年只有五两银子,根本不够一家开销,现在占了别人身子,总是要好好照顾他爹娘,家里就李母一个人操持着,又要照顾李父,又要看着庄稼,虽然播种、收获都请人来,但李母为了少请一个人,自己也是拼命干。
想起她那不符合年纪的面貌,明明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岁的老妪,又想起李父那疼的颤抖的双腿,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家里仅有的五十文钱在自己身上,李父还断着药,好窒息,哪哪都是要钱,要是一直做这破夫子,哪有钱给李父治病。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辞去夫子一职,懒得纠结,一大早就去找山长,说明来意,山长挽留了几次,他很看重李元,要是没有家里那摊子事儿,以李元的成绩,极有可能高中,当时破例让他留在书院当夫子,也是希望他能坚持下去继续读书。但现在见李元去意已决,只得同意,他也是知道李元的情况,结算束脩的时候特意给了一两银子,李元很感激,跟山长道完别后就去收拾东西。回到书舍,巡视了一下整个房间,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就一堆书和被褥,两双鞋子,衣裳也没两件,很快就收拾好,找了个箩筐挑着就准备离开书院。刚出书舍,又遇到了周正道几人,他们想起李元昨天说的那些畜生话,几人准备上前跟他说,他们要把他昨天的所作所为告诉山长,哪知道还没走近,就听到“hetui”,李元朝他们吐了好几口口水。吐完之后,得意的瞧了他们一眼,担着箩筐就走了。几人目瞪口呆,“李元他娘的是疯了吗?”“他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做出市井泼妇一般的举动。”“是呀,他怎么那么恶心,都吐我衣裳上面了,这可是我新买的。”这人赶紧用手绢来回擦着,最后还是跑回去重换了一件。李元真的很想叫辆车,但是一想到自己兜里面只有一两五十文,算了算了,还是走路吧,想着李父的病,决定先用这些银子去给他买药,实在不忍心看他那么疼。随着记忆往以前常去的那家百医堂走去,李父一直以来都是在这家药铺抓药,替他诊治的大夫也是这里的,是江由县最大的药铺,里面的药童看见李元来了,忙笑着跟他打招呼,由于他经常了自己只有一两五十文,胡大夫叹了一声气,说道:“我会尽量把贵重的药材用便宜的替代掉,作用一样,价格没那么贵,唯独有一味药是无法替代的,不加进去药效大打折扣,加进去就要五两银子一副药。”李元好奇的问道:“什么药要这么贵啊?”胡大夫让药童把药拿过来,接过放在他面前,“这个叫地龙,疏通经络,改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症状,非常适用于令尊的病情。”李元拿起来瞧了瞧,我去,这不就是蚯蚓干吗?随即向胡大夫问道:“这个多少钱一斤啊?”胡大夫嘴角抽了抽?[(.)]???。?。??()?(),心道()?(),
你连一副药的用量都买不起()?(),
你还能买得起一斤()?(),
但还是很客气的回复道:“二十两一斤,品相更大的要四十两。”
听见这话,继续问道:“那你们这里收这个东西吗?”“你问这干嘛?”“你们要是收的话,我这里有。”胡大夫撇撇嘴,都不想搭理他,你有,你哪来的有,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就是知道你会炮制吗?谁让自己修养好呢,好言好语的道:“收是收的,但是价格不一样,一般品相的十两,品相好的二十两。”奸商阿,果然无商不奸,收十两卖二十两,收二十两卖四十两,赚死你得了。“胡大夫,今天先不要这味药了,给我抓便宜的吧。”胡大夫理解的点点头,叫药童把方子拿去抓药,总共花了一两银子。拿好药,继续挑着箩筐往家赶。李母看到昨天刚走的儿子今天又挑着箩筐回来了,箩筐里面还装着被褥和他的书,大惊失色,厉声问道:“儿子,你这是做什么。”见母亲反应如此之大,李元拉起李母那双粗糙的手,说道:“娘,我以后都不去书院了,我把夫子也给辞掉了,以后我不出话都是他害了这个家,对不起儿子,拖累了儿子。李元头痛,两个都大哭着,自己去安慰哪一个,无奈只能把娘拉到爹的屋里,李元抱着二人,等他们伤心完,待两人情绪稳定了,才说自己是因为嫌弃书院给的银子太少了才不想当夫子,自己要想其他法子赚钱。二老对此并不乐观,儿子一直在读书,哪里会干别的,想劝儿子回去好好跟山长认个错,继续在书院当夫子,李元直接打断他们的话,表示自己决不会再回去,见儿子态度这样决绝,两人也不敢再劝,只是心里又愧疚又难过。李元把买的药拿出是用束脩的钱买的,然后又把原来的五十文钱也还给她,晚上李父喝了药后总算没有先前疼的那么厉害了。第二天一早,李元早饭都没有吃,就沿着以前的记忆去雇人来收粮食,找了三个人,一天二十文,三个人一天就要六十文,还要包午饭,跟他们商量等粮食收回来卖了再结账,要是其他人肯定不肯,毕竟柳树村的名声那么臭,但是他们跟李家合作了很多年,之前有百亩田地的时候也是找的他们,也从未拖欠过工钱,所以就应了,跟着李元一起来了柳树村。李元让他们直接去了地里,自己回家吃了口早饭,换了身短打,就去了庄稼地里,这原身身体太弱,属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收庄稼就当健身了。驻村的时候经常帮扶贫的家庭干些农活,现在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李母在地里都没认出来穿着短打的儿子,到吃午饭的时候才发现儿子也在地里干活,看见李元满头大汗,心疼的不行,以前哪吃过这苦,好好一个读书人,如今也要下地干活,要不是老头子摔成这样,以儿子的读书天赋,以后怎么也是个举人老爷,想着想着,又伤心起来。()?()十五亩地的粮食一共收了两天,李元看着收回来的大豆、玉米和高粱直皱眉,古代农作物的产量真的很低,上等田一亩也才差不多二百多斤粮食,中等田地和下等的产量更低,这些全加起来估计不到三千斤,剩余的十五亩地种着水稻,要八月下旬到九月才能收,今年雨水比较多,时间估计还要往后移一点。()?()
接下来就是晾晒粮食,还要慢慢把腾出来的地在十月之前耕出来,好用于播种冬小麦,农民就是这样,不论是这个时代还是现代,一年到头都得在地里打转。()?()
李元看着眼前的饭菜,真心没胃口,都是白菜、萝卜,油都少的不行,好想吃肉,一想起肉,谗的口水都在分泌,但是没钱买,还欠着别人工钱呢,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赚钱。
7本作者奥里奥提醒您《我在古代搞扶贫》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7?7%?%?7()?()迅速扒了几口,吃了两个窝窝头,都有点喇嗓子,走到房门前看见李母还在喂爹吃饭,自己就去翻晒粮食了,这几天天气好,晚上就没有收,太阳出来了,翻一翻才能晒的快。
做完所有的事情后,又拿着刀去竹林里砍了七八根竹子拖回来,七月的太阳很毒辣,感觉头发都要燃起的才让她同意呆在家里,这日头太大,万一给晒中暑了,本来就很缺钱,这个再病倒了就是雪上加霜,那到时候自己只能去卖身给二老治病了。自己准备去睡个午觉,太累了,手臂各种酸痛,原身从来没有做过这些,身上肌肉都没点儿,现在猛地一下连干了好几天活,身上又酸又疼,收庄稼那几天,晚上都疼的睡不着,现在总算适应了一些。下午终于凉快起来,又拿着篮子和锄头就出门了,李母这几天看着儿子各种乱窜都习惯了。找了条水沟,用锄头在沟边上一顿挖,看着地上蠕动的蚯蚓,果然没找错地方,个头都还不错,小的也一起捡上。看来以前驻村没白驻,自己驻村的隔壁好几个村子都是养蚯蚓的,由于是当地政府牵头,想用养蚯蚓的项目来帮助村子脱贫,请了很多专家过来指导农户怎么养殖,自己也去学习了很久,现在就派上用场了。蚯蚓的用途非常多,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入药,可以养猪、养鸡或者养殖水产,粪便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它还能处理垃圾,浑身都是宝,主要是还很好养。李元就沿着这个水沟一路挖上去,太阳要落山的时候,篮子都要被装满了,决定今天就先挖到这里,后面天气应该都还不错,这会儿回去收拾好,明天一天说不定就能晒干,到时候就有钱了,越想越有劲。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