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江宿变 > 第 8 章 金棠易主 买这官位玩玩。...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吵死了。”关上窗,楼下乱糟糟地议论还是在蜂拥不断地钻进李己耳朵里,“早知道便将他们关在最底层杂物间里的。”

“姑娘息怒,都是些流民,尚未教化,向来粗鄙。”王影替李己斟上一杯热茶,“后厨在一层,若让他们住进去,指不定要吃进去什么脏东西遭病呢。”

李己没回话,只去床尾的角落里拿起鱼竿和竹篓出了房门,去甲板上的凉亭里钓鱼。

雨将将散去,江面上大雾四起。凉亭四角的竹帘全被放了下来,李己往鱼钩上挂鱼食的空档,王玢卷起了一片,方便她抛线。

麻利将鱼钩往水里一抛,架好鱼竿,李己环抱着手往躺椅上一靠,眺望着远处。

钓鱼是父亲李砚教的。

李氏自百年前起便已富甲一方,李砚锦衣玉食长大从来什么都不缺,便养成了个淡然一切的性子。

参加科考也无非是社会氛围使然,偏觉得男子若不做官便不算正经人。即便入了仕也显少与同僚往来,还爱出入些瓦舍正店,李砚便很快被边缘化,年纪轻轻被皇帝打发去戍边。

大宗官制复杂,分官位和差位,官位无非是个头衔,真正要干什么活还得看差位。

于是,很多人空有官位却无差位,吃空饷。

李砚便是吃空饷的成员之一。

再加上天高皇帝远,李砚时常翘班。春日打猎,夏日捉鱼,秋日采果,冬日滑雪。

做这些事的时候,总要带上全家人。

李己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跟着李砚去广州见一位他年少时结交的,时隔多年又来大宗做生意的波斯人。

那次翘了小半年的班,叫御史台的捉了个正着,弹劾奏报一交到皇帝手里,李砚便被召回临都,罚俸三年。

李砚满不在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扬声道:“朝廷发的俸禄,三年都不够买微臣小女一身衣裳,往后也没必要发了。反正臣也没什么实职,索性倒贴十倍俸禄给朝廷,买这官位玩玩。”

举朝沉默。

自那之后再无人弹劾李砚。

消息传到母亲楚妜耳朵里,免不了一顿数落。

楚妜将刚从临都回到江宿的李砚拦在大门口,恨铁不成钢地揪住他的耳朵骂:“不想做官便辞了,哪有买官做的道理?”

李砚讪笑,“这不是考虑到我正值壮年,若是辞官了便只闲赋在家,更是碍你眼,待子愚长大些,接管家业娶妻生子后我便辞官,咱们回泉州去。”

是的,李砚对经商一窍不通,全是管家在打理。

没人弹劾,李砚愈发肆无忌惮,开始整日在家与楚妜带娃娃。

美其名曰,提前适应辞官后的日子。

李己便是在那时学会的钓鱼。在江宿城外东郊的一个山沟里。

李砚会在开春后往沟里投入上百尾鱼苗,待入夏后,便带上马扎、厨子、厨具和对钓鱼感兴趣的李识李己二人去沟里钓鱼。

一钓便是一整日。

山沟还有个特别之处——沿岸长满野杏花,每到清明前后,一整条沟里全是淡粉色。十分壮美。

那时候,向来对郊游兴趣缺缺的楚妜必要挑个良成吉日,早早将全家人挨个撬醒,去那沟里划船赏花。

一家五口人便挤在一条自制的随时都会翻船的猪槽船里,从山沟上游顺水漂往下游。

只要三个娃娃里有人喊饿了,便停船靠岸,让陪护两岸拉着绳索控制船速的仆役们铺好席子,摆上矮桌和点心,上岸歇息一番。

吃饱了,继续划。

李己年纪还小的时候,总是划到一半就钻进李砚怀里呼呼大睡,醒来就被李识和李训用口水沾了满脸的花瓣。便要吵闹上一番,有时候推搡的力度大了还会把俩人推下水。然后李砚和楚妜便要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任由两个儿子在水里泡着。但其实李己也知道,沾花瓣这事爹娘也没少干。但她才舍不得和他们吵架。

回忆骤然散去,眼前恢复乌云密布的景象。李己笑了一声,眨眨眼忍下眼底的泪意。

“姑娘,怎么了?”

站在身后的王影听得笑声,连忙询问。

“没什么。”

李己摇摇头,“无非想起一些无聊往事——咬钩了。”

李己猛然抬竿,轻轻往回一抽,鱼线便被荡入手中,迅速解下鱼钩,将鱼往脚边的桶里一扔,继续钓。

李己还是更喜欢江宿的夏季,整日晴朗,绿意盎然。不似西南一带,连日浸泡在雨水里,粘腻闷热。

马车刚在衡州司理院门口停下,搓手等在门口的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胖子就满面笑容地小跑上前来,欢欣雀跃地掀开纬裳,把那张肥硕的脸塞进车里,“鹤哥儿!鹤哥儿!你可算是来了!”

车里坐着一个大丹凤眼男。

大丹凤眼男身着水色直裰,湛蓝色披风,腰间挂满配饰。皮肤白皙,模样颇为俊美,精致的五官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几分凶相。

大丹凤眼男没回话,只敷衍地朝着胖子回了个薄薄的笑,起身下了马车。

胖子又闪到门口来,站在舆旁扶男人下马。李己闻言,也从一直停在不远处墙角根下的马车里出来,快步走上前来,对着大丹凤眼男好好行了一礼:“泉州李氏清涂房李己,拜见吕阳兄。”跟着她一道下车的李训和梁誉景紧跟着行礼。

能让李己这般恭恭敬敬礼数周全的,自然不是什么小人物。

男人复姓吕阳,全名吕阳琰鹤。

是受封泉州丰县的开国县公,泉州系会创始人吕阳祁将军之孙,吕阳氏长房长孙,吕阳氏下任族长,下任丰县县主,世袭爵位丰平郡王承袭人。当然,这些头衔在吕阳祁被治谋反之罪,吕阳氏九族被株,只留下尚在襁褓的他和其余两个尚且只是黄发小儿的三人制衡泉州系会后便全被摘掉了——

大宗地盘算不上大,人口多分布在长江两岸,其余地方多为高山,人烟稀少。这样的地势,根本没多少像样的草原,便没法大规模豢养战马,因而大宗骑兵匮乏,军力相

较于北边的游牧国今国和孟元而言,十分孱弱。

大宗西北部的西和州北片有三分之一的地势是大宗唯一的草原,便成了养兵重地,也是各大势力角逐的地盘。

吕阳祁的父亲曾完全拥有过那里,按那时民间的说法,叫军阀。

但后来朝廷改制,将军不再拥有兵权,西和州没了用处。

为了安抚吕阳氏,先帝将泉州丰县封给了吕阳祁的父亲,意在请他退出一线,安度晚年。

直至吕阳祁承袭开国县公和丰县县主的爵位后才举家撤离西和州回到中原,在封地蓄势。

他很快找到大宗海外贸易这块香饽饽,便迅速集结几个从临都迁到泉州以权经商的王公贵族,创办了‘泉州系会’。

看起来,泉州系会与普通商会毫无区别。干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垄断当地市场、为外来商品定价、提供进货销货结算一条龙服务。1

但只有加入商会的人才知道,这无非是挂羊头卖狗肉。

因为泉州系会明码标价卖的,是官爵。

按大宗官制,四品和五品官员,一年可举荐一人入朝做官,三品及以上官员,一年三人,这在新入仕的群体里占四成比重。2

也便是说,倘若每年入仕做官者为五百名,无需科举只靠举荐,便可直接入朝的有二百名。

这是一块巨大的馅饼,泉州系会吃到了。

他们迅速扩张,为想做官的商贾和想敛财的官员搭桥牵线,从中收取高昂介绍费。

对外宣称,会费。

泉州系会成立第五年,拿着积攒的巨额会费,正式进军海外贸易。

旗下漕帮‘凭澜帮’横空出世,便一跃成为大宗最大的海运漕帮,卷走大宗近半数海运生意,而后迅速包下多国银矿,开始倒卖白银入宗。

入会者既能做官又能赚得盆满钵满,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馅饼越烙越大,也越发美味。

短短十余年,泉州系会彻底壮大,手中攥着的官商关系网涵盖整个大宗至少六成的地州。

只需付出足够多的花钱,五品以下的官职随便挑,五品以上的官职精细选。

只需打点打点关系,一个被判死刑的人换个地方照样做官。

这都是泉州系会鼎盛时期滔天权势下最得意之作。

各取所需的纯利益关系黏连性堪比狗皮膏药,受欲望驱使的号召力却完全可以盖过皇威。

泉州系会,随时都会,也随时都能反。

先帝很清楚泉州系会搞的小动作,在二十一年前趁着举国伐今的强烈呼声,顶着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和激怒民意的风险,召集所有兵力围住泉州才顺利端了吕阳氏。

却仍旧在临终前交代当今圣上赵盛,务必要以新帝登基的名义大赦天下,留下吕阳氏的血脉,以免泉州系其余几家打着为吕阳氏报仇的名号造反。

这一招很奏效,泉州系混乱了几年后,更名为泉州商会,关起门发财。

而被赦免的尚在襁褓中的吕阳琰鹤则辗转流入泉州居养院,被父亲的发小李砚暗中接济长大。3

1出自易中天中华史19卷《风流南宋》中对商会的解释。

2唐代的一种制度,叫通榜公荐法,具体可以推荐的人数和文中说的有一定出入,但是原理差不多。

3宋代的一种福利院,收养鳏寡孤独的机构。

4男主下章登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