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了,各家的人都回了各自家里,江熙悦去了奶奶家。
江熙悦喜欢去奶奶家,因为奶奶家门口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一只小金鱼,这只小金鱼是去年江熙悦和奶奶去菜地里浇水的时候从水沟里舀上来的,奶奶给了江熙悦,江熙悦把它带回来放进了小池塘。
池塘也不大,也就是一米多宽的样子吧,也不深,但一直都很清澈。院子里还有鸡啊、鸭啊,一年一年的还会养几只大鹅,鸡啊、鸭啊的总是把泥土抓得坑坑洼洼的,臭鸭子还经常跳进小池塘里游泳,每次看见它们跳进小池塘江熙悦就担心小鱼被吃掉。
院子的周围奶奶会在春天的时候种上向日葵,但是靠近鸡鸭活动的地方的瓜子儿总是会被它们吃掉。
有一年的初夏,江熙悦顺着院子的边缘发现了一种长在一起的小绿苗,神奇的是这种绿苗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几棵长在一起,就挨着挨着的全部拔了,想着拿回去给奶奶可以种在院子里以后开花多好看,结果奶奶一看,又生气又好笑的说:“我孙子,这个是奶奶种的向日葵,你怎么全部拔啦!”
院子里还有两棵香椿树,每年春天香椿树的嫩芽都会成为奶奶桌上的一盘美味。什么凉拌香椿、香椿煎鸡蛋啦,根本吃不腻。院子里还会种一些小葱、小白菜,奶奶家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吃起来也更加可口。
还有玫瑰花、金银花……但江熙悦最喜欢的是爷爷家门口的樱桃树和屋子后面的梨树,因为总是能在四月吃上酸酸甜甜的樱桃,在十月份吃上香甜多汁的梨。
现在樱桃还在是小小的,绿绿的,有的被太阳照得红了脸,像姑娘的胭脂涂成一个圆圈。奶奶在厨房里忙活,她说她要把泡了四五天的蕨菜摘出来吃了,剩下的不吃了就要拿去晒干了等冬天蒸腊肉吃。
爷爷在客厅里看新闻。自江熙悦记事起,每一次来爷爷家,他都在看新闻,早上起来是早间新闻;中午是午间新闻;晚上是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放完以后是天气预报,再之后是焦点访谈,最后看完晚间新闻才会把电视关掉去睡觉。
有时候江熙悦觉得新闻没什么好看的,如果一整天看下来,来来去去就这几件事,看一天会让人很烦。但是爷爷却不厌其烦的,日复一日的观看。有时候他会和奶奶一起讨论电视上的新闻或者焦点访谈里那些江熙悦看不懂的故事,奶奶就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江熙悦哪一个做了什么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奶奶家的客厅很大,他们在一张炉子上吃饭,冬天炉子可以烧火做饭,暖呼呼的。夏天不生火,炉子就是冰冰凉的。
墙上挂着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有穿着中山装的,有穿着军装的;还有爷爷养的宠物的照片,一只花色小狗和一只纯白猫,小狗的名字叫欢欢,猫咪的名字叫彩娃,小狗已经死了,猫咪还在。
墙上还挂着一把葫芦丝,一袋晒干了的小鱼干,那是属于猫咪独有的小零食。彩娃总是喜欢蜷缩在爷爷的腿上睡觉,或许这是他们俩特有的相处模式,安静而又温馨。
爷爷家的夏天总是有打不完的苍蝇蚊子,因为窗户的纱窗是坏的,在窗户的最右下角有一个洞,那是专门留给彩娃进出的。
奶奶已经做好了饭,在叫江熙悦和爷爷吃饭了,大家围在铁炉子边上吃饭,一边看着新闻,一边相互夹菜给对方。今天吃的蕨菜很美味,是干辣椒加了韭菜还有大蒜一起炒的,很下饭,大家都吃的有点多,蕨菜比肉吃的都多。
桌子上还有爷爷用酱油泡的生大蒜,江熙悦不会吃,爷爷最喜欢这样吃,有时候他还会拿蒜苔泡在醋里,这个竹一会吃,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饭还没吃完,爷爷突然说他的头好晕。
奶奶说:“会不会是血糖低了?老头,歇一会儿吧。”
爷爷再没有说什么,吃了饭就去椅子上坐着休息了。等把碗筷收拾好了,奶奶又问爷爷:“老头,你好点了没有?”
“还是头晕。”
奶奶开始着急了,连忙打电话叫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过来。等人一到,又过了一会儿,爷爷还是头晕,大家觉得不对劲,立马带着爷爷去了医院。
等奶奶再回来的时候,爷爷没有一起回来。江熙悦问:“奶奶,我爷爷呢?医生怎么说?”她没说什么,只是匆匆忙忙的收拾着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然后一边收拾一边和江熙悦说:“爷爷病了,要住院,我回来收点东西……”
这一年的六月一号,学校放一天儿童节的假,早上要进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妹妹一大早就去了,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学生亲手系红领巾,表达传承的意义。这是江熙悦第一次来医院看爷爷,拉着妹妹,妹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一进病房就能看见爷爷,他瘦了,没有了清明去爬山上坟时的神采奕奕,但他的眼神还是很明亮,不知道是不是和爷爷早上洗脸习惯用加了盐的淡盐水洗眼睛有关。他端坐在小小的病床边上,手还是搭在膝盖上。妈妈每天都会给爷爷奶奶送饭来,从她那里江熙悦知道爷爷得了糖尿病,那天头晕是因为蕨菜吃的有点多了,引起了不良反应。
爷爷没有看江熙悦,他的目光随着红领巾移动,然后对妹妹说:“你戴红领巾了,好得很,好。”他的嘴角是上扬的,我想他是高兴的吧,然后和奶奶一商量,给了妹妹20块钱,希望她能再接再厉。
江熙悦姐妹俩只是在病房里坐了一会儿就走了,一个是医生来说病房里不能太吵,一个是她们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