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阳来说,劳动法只是一个开始,是向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传播“权益”的一个引子、一个火花。
至于后面,待皇帝回国后,李阳还打算请示嬴政,继续去颁布人权法、物权法和债权法等等,让百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不过,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权不适合过分强调。所以只有在物权法上加强,要承认,人人有权拥有自己的劳动所得。
李阳也常常思索,为什么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汉奸?
为什么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时,却没有人去抵抗?甚至有人为外族的敌人开城门?
为什么?
在李阳看来,其中或许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两千年的封建朝代里,对于百姓来说,国家并不是他们的,是属于皇帝家的,谁当皇帝都跟他们无关,朝代无论如何的跟跌,百姓依旧是被奴役的对象。
既然如此,试问,谁又会管它谁当皇帝呢?百姓才不管是“蒙”人还是“满”人统治。
所以,在李阳看来,并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天生下贱,而是历朝历代,君王从来没有容许百姓拥有自己的财产,也从未想过要保护百姓拥有的财产。
当百姓能拥有自己的财产,那百姓才会把这个国家当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主人。
到那时,谁要是敢来打扰我们的美好太平生活,谁要是敢来捣乱,自然会自觉的保护这个国家,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太平生活。
所以,李阳相信,给百姓权益,其实是能够更好的避免这个民族被外族侵略亦或统治的悲剧的。
毕竟,护窝的狼才是最凶猛的狼。
当然,权益相关法规的设立,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促进民主的生成。
虽说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重出现过“人权”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想过去给百姓“人权”,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阳才越加的要去改变它。
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如今还身居高位,主导着大秦帝国的变革,以及法律的制定和建设,那正是自己为这个华夏百姓谋求利益的大好时机。
李阳觉得,这或许才是他穿越到大秦的意义之所在。
当然,李阳心里也知道,在当下这个时代,关于民主,关于权益,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推进,步子一但迈的太大,就会容易扯到蛋。
那时,弄巧成拙,不但这些法律法规会推行失败,而且估计还得把自己小命给栽yin沟里。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直接就实现民主,实现完全的个人权益之完善性,而是重在埋下种子,然后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这颗种子自然会发芽、发光。
…………
李阳除了指导发改署这边制定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议,而且自己也没有闲着,亲自着手负责秦字头的国企设立。
首先,李阳就增置了一个国资署,专门负责监督、管理大秦的国有资产。
这个国资署,乃是国政院直属特设机构,与部同级,由曹参暂时代为执掌。之所以叫暂代,是因为这个级别的大臣任命,还得由皇帝批准才行。
曹参,也算是和萧何、周勃一起就在下相县跟着他回来的。
但是,萧何、周勃都有执掌大权,唯独曹参一直在打下手,所以李阳提拔他执掌国资署,也算是让他与萧何、周勃、韩信等人平起平坐了。
而且,曹参此人也是有大才之人,历史上的他,那也是汉朝的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原有的历史上,他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所以,用他,李阳认为才能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