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喝酒,就不能不提一下父亲印象中开封本地盛行的酒文化。
父亲说,印象中爷爷也是个能喝酒的,只不过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爷爷成分不好,跟他喝酒的一般都是小家伙,这些小青年因为爷爷脾气好,不惜力,爱帮人,好相处都很围他。
这些小青年一般都是下班后,爱喊着爷爷道:“张师傅,喝点?”
爷爷那时候都五十多岁的人了总是回:“中。……”
“喝二两?”
“中。……”
“再喝二两?”
“中。……”
……
听着老爸学爷爷拖着长腔最后再向上拐个弯说:“中~……”。那表情,那动作跟个好好先生拖着音儿念书似的腔调,真是把我逗乐了。
老爸回忆,当时爷爷跟他说起喝酒这事,说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五六十了还那么能喝,比小青年也不遑多让,然后爽朗的大笑起来。
爷爷有个酒友,叫张宝兴的,两人爱在一起喝酒,下了班一碰头互对个眼神儿就默契的进到酒馆里:“来二两”,砸吧砸吧嘴后,一人牵头说:“再来二两?”……然后又是二两……
老爸说爷爷那个时代是讲究行酒令的,可是他没听爷爷说过,真可惜了……
——
我笑着说:“那爷爷喝酒这茬就说到这儿吧,该说你了!老爸。”
“说什么呢?”老爸有些发困的一眯眼。
“嗯,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喝酒的?”我提醒道。
“干钢筋工的时候吧,当时有个一起的换帖叫木海,他门口有个刘柱,当时第一次喝酒就是跟他们在一起,记得喝了二两酒就喝多了,吐的到处都是……
从哪儿以后,就时常喝了,厂里头男女大都能喝,当时卖点废品的钱,五六块钱就喝一顿。老爸说当时一斤肉才几毛钱:一斤羊头肉三毛,一斤羊舌头才五毛。
老爸笑着说,现在人看着收入高,真要说还不如过去百十块钱耐花,而且,那个时候的东西无污染,还实在,分量足,人和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生意味儿……邻里乡党说笑着就能多送你点啥……
没事去好友家串门喝酒玩耍,那些家人也都不烦,都挺好客。
当时最常喝的好像是张宝林、张弓、林河、老白干、宝丰酒什么的。张宝林酒算是当时顶高档的酒了,一斤酒有一两块钱那样。老白干一块钱一斤……
过去的酒就是便宜啊!还都是粮食酒,喝多了也不伤身……”老爸回忆的说。
“我突然想到说,那爷爷以前都喝什么酒?”
“你爷爷那个时候大部分都喝老白干。一毛钱一两,便宜嘛。”老爸想了想说道。
我对酒确实不太懂,也很少碰酒。一开始也不太能理解男人为啥都喜欢喝酒,喝醉了还爱耍酒疯。
老爸说现在人喝酒挺无趣的,倒上酒,一碰杯就一口闷了。或者就是倒上一杯,各自慢慢啜。有事说事,没事谨言慎行,能放的开的场合不多了……
老爸说:“还是以前好,有意思,记得以前喝酒兴猜枚来着,一边猜一边喝,可带劲,还热闹。”
“什么是猜枚?”我好奇的问。
其实我小时候是有印象的,那个时候,不管是路边摊还是饭店到处可见猜枚的人群,喝嗨了,猜地嗓门儿越来越大……
老爸笑着说:“是啊,还是那个时候有意思,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猜,饭店,路边摊都少见了。”
“猜枚啊,就是两个人一人伸一只手,比划一个一到五的数字。然后猜两个人手上加在一起的数字。
猜错的人喝,当时喝酒的酒杯也都很小才装三钱酒,一两喝三杯。有的时候还一罚三杯,不过也才一两而已,叫三星高照什么的。”
“老爸,我记得猜枚的数字还有什么口令吧,像什么五魁首啊!六六大顺啊!七星高照啊!……”
“一心敬你;哥俩好(俩不错的);三个大的;四季来财;……八抬大轿;九是好酒;十全十美……”老爸说:“其实也没严格的说辞,只要顺口,说着开心,有意义,自己随口编着也就来了……”
“嗯。一人出一个数,然后互相猜双方手里出数的总和,两人都猜不对就一直猜,直到猜对为止。”老爸眯着眼睛犯困的说:“不说了不说了,困了。”
我也想起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和朋友一起喝酒玩行酒令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是上初中时,特别喜欢看漫画,对会画漫画的同学,师哥师姐都特别崇拜。当时有一个好朋友跟我一样是个漫迷。
有一次,她神神秘秘地带我去开封山陕甘会馆里找人,没想到那里居然住着一个画漫画画的很棒地大哥哥。
记得那个时候自己真是仰慕的不得了,看着那位哥哥画的少年热血漫画,激动地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印象中那个人好像叫齐詹来着。记不准确了。
因为胆小,我可不敢自己去找这样的人。一次就是去看他的画,一次就是跟好友去参加他们漫友的聚会。
当时聚会人真的很多,自己都不认识,但特别开心。像我这种的,他们也不为难,记得就喝了点香槟来着。
那个时候玩的行酒令,我现在还记得,是关于县官令吧好像……就是大家一起拿筷子敲桌子或者杯子什么的,由一个庄家开头,大家一边敲一边嘴里念叨着县官、县官……人名……然后被突然喊到名字的就立马放下筷子,双手当扇子给自己扇,而他旁边两人也得赶快用一只手这个县官扇。谁反应慢了,或者没反应过来就罚酒一杯。
记得当时自己笨的没少挨罚……
还有就是大学时候了,当时我们一个寝室的人关系处的很好,常常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洗澡……反正做什么都是四人一起,整齐的很。
记得大二、大三的时候,大家胆子大了,就会约起来喝酒。当时没用什么行酒令,就是接歌,接不上的就喝,还有打扑克,输的人喝……
因为自己酒量不错,竟然没喝醉过。
不过喝醉的经历还是有一次的,那是考大学的时候,在北京徐悲鸿艺术学院补习班里。
记得是个什么节日来着,宿舍里的其他小姐妹都有男朋友有人约,我和好朋友孤零零的在寝室,就一时兴起喝起红酒来,由于喝的干红葡萄酒,度数还挺高,那次我们俩是真喝醉了,两个人笑的……
没脸看,都不好意思想,头一次知道原来喝醉了,是真的会不受控制,两个人大笑了好久,最后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
鉴于醉酒后的状态太丢人,后来一直很控制,再也没有喝醉过。(笑)
这段时间想从老爸嘴里套话真是难。都是费了牛劲儿,才从他嘴里套出一点。我不能理解往事那么不愿意回首吗?
也许只是不希望说给我听吧。
我也突然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有时候哪怕身边很亲近的人,类似另一半,儿女都不想让他们靠近。
大家都想找到知己,而且是那种陌生人做知己。
可是既然是陌生人又如何做知己。
为什么身边很多人宁愿陪着陌生人,却不愿意陪身边的家人?!
家人的意义又是什么?
人要家来干什么?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想成家。
其实成家的人,有很多也不想要家。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枕边人多待。
人人都没有家,就幸福了吗?
没有一些长久陪伴在一起的人,真的就幸福了吗?
谁都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接近,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就幸福吗?
说实话我越来越不懂。
网络越来越发达,人和陌生人认识的渠道越来越多。
家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
以前还能体会到孤单,现在却对孤单已经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