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潘瑞恩感到意外的是,李瓶很快就给他发来了好消息,银星娱乐最大牌的音乐制作人之一的梁勤答应和他见面。
“徐秘书!”
潘瑞恩刚一收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叫徐雅盈进来。
“老板,啥事?”
“今晚要招待大人物,你去安排一下。”
“应酬?还是洽谈?”
“有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不过区别也不大,应酬要喝酒,还得安排商务KTV,洽谈不用,看你是要在吃饭的时候洽谈还是找个体面的酒店会议室洽谈。我说,您连着都不知道?”
被徐雅盈教育了一番的潘瑞恩摊摊手,“我要是都知道了,怎么凸显你的重要性?”
“好吧,也不奇怪,毕竟正经富二代的重要任务就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而不是做事业。要招待谁?”
“瓶姐和一个重要的女客,我自己赴会,你找一个环境清幽一点的地方。”
“好的。”
工作状态下的徐雅盈还是体现出了前远洋集团行政办公室秘书出身的综合素质,老板不说的一句没问。不出十分钟,地方就安排好了,位于郊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而且是溪南文旅集团旗下酒店的竞争对手。
李瓶通知潘瑞恩的时候特别叮嘱了他一下,不用来接。所以潘瑞恩把地址发给他之后就就和徐雅盈先去了酒店。
徐雅盈开着车,很熟练地找到了位置。
这是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中的个华夏传统风格的园林式酒店。
园林中间有一个湖,春末之际的湖水碧绿如翡翠,荷叶点缀,锦鲤游荡其中,显得非常清幽。他们定的包厢就在湖中心的房子里。
徐雅盈领着潘瑞恩看了一遍场地,令他十分满意。
“可以啊,徐秘书。”
徐雅盈微微一笑,用她标准连贯而语速适中的话继续说,“一会儿客人来了,你们就在包厢里用晚餐,以及洽谈。我让酒店不安排包厢服务。我呢就在一号宴会厅里,有事情随时呼叫我。”
她安排得确实很细致。潘瑞恩瞧着一身职业装黑皮鞋的她,“今天只能辛苦你加一下班了,家里人不会有意见吧。”
徐雅盈却哑然失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哪来的家?”
……
李瓶和梁勤过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入夜了。
隔着很远的距离,潘瑞恩就站在回廊的栏杆边上跟他们打招呼。
三人依次进了屋,落座。
“潘总,”李瓶首先拉着身边那个穿着九分休闲裤和白衣服的漂亮女子介绍道,“这位就是业内知名的音乐制作人,梁勤,梁经理。”
“勤勤,这位就是远洋娱乐的潘总,潘瑞恩先生,也是远洋集团CEO和监事长的弟弟,不过远洋娱乐和远洋集团在股权上没有任何关系,”
梁勤微笑着伸出她有一些瘦削的手,“潘总,幸会。”
“梁经理,幸会幸会,感谢您能赏光,过来指导工作。”
潘瑞恩之前因为于江蓠的缘故,对内娱的一些重要人物还是有所耳闻,但今日一睹真容,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
她看上去三十来岁,个子不高,大约一米六出头,虽然是单眼皮,但双眼却因为明亮如珍珠而显得炯炯有神。
斜刘海也许是因为头发很直的缘故,甚至有点像画家素描本上整齐的排线。
多余的头发则用大号抓夹盘在了脑后,于是雪白的脖颈就露了出来,只是她的白皙看上去有一些冷,和那略高的颧骨合在一起,真是一副寡言少语的模样。
确实是百闻不如一见。
十几年前,梁勤也曾经参加过一档风靡全国的竞技类选秀节目,华夏校园歌手大赛。
曾经她也是个十九八岁就已经能够力压群雄的天才少女。但和其他夺冠即出道的小歌手不同。
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冠之后,就从公众面前销声匿迹了。
如今的网络平台上,只能找到一些分辨率不高的当时她比赛的影像。
音乐制作人在公众面前的曝光不多,但实际上却是一首歌曲制作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远胜于歌手。
“之前因为于江蓠的那首歌,就已经劳烦过梁经理一次了,这一次请您过来,实在也是不好意思,还是有事相求。”
“开门见山吧,潘总,”李瓶说了一句,“都不是外人。”
这时梁勤把手里正端着的那一小碗汤放下了,“那天节目上的直播我看了好几遍,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回味。最近十年,我听过见过或者制作过的民谣里,没有一首能赶上它。”
听到梁勤这么说,李瓶面露惊讶,这么些年里,可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样夸一首歌。
潘瑞恩心里也明白了八九分,看样子是梁经理惜才。
不想看到端木和她的歌就这样昙花一现。
梁勤停顿了一下又说,“如果不是你们那个小端木有相关的经历,同时还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耳朵,我相信这样的歌曲也是不会诞生的。海夫那一下逼迫,可能还是变相地推了她一把,让她的潜力在重压之下爆发了出来。”
“其实今天瓶姐来跟我一说,我就已经决定了。”
她微笑了一下,只是因为颧骨略高的缘故,她微笑起来也显得有些冷若冰霜。
“今天过来其实也是特意想来见见发掘出端木彤阳的潘总一面,也是不虚此行。另外《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前我提过几个意见,既然来了,那我可以一并接下来。”
“非常感谢梁经理。”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潘瑞恩心中兴奋,一首在地球历久弥新半个世纪的民谣,加上银星金牌制作人的加持,成功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梁勤对《五百英里》的态度也让李瓶有一些意外,主要是她没有想到一向寡言少语,清高自赏的梁勤今天居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潘瑞恩把早已准备好的私下协议递了过去。
“梁经理,这是我们公司的一点小意思。”
梁勤没动,李瓶替她接了。
她扫了一眼,两首歌,一共八十万酬劳。惊讶之间她抬头看了一眼潘瑞恩。
她心中清楚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是什么概念,即使这公司曾经有远洋集团的名号。
纵然梁勤盛赞了《五百英里》,但没有其他场外因素的加持,谁也不敢保证远洋娱乐在这首歌身上能有五百万以上的收益。
她个人到时更看好《开往春天的地铁》一点。
看来,潘瑞恩的诚意确实还是很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