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行礼:“恕……难从命。”
在刘昭青惊讶中,荀彧抬起头。
“君还记得,漠北的大鹏么?”
“君应扶摇直上九万里,怎能在此犹豫踌躇?”
第443章 名士祢衡
“文若这话……”刘昭青没想到荀彧会作此回答。
在他的印象当中,荀氏一族包括荀彧在内,是真正的大汉忠臣。
不仅对于礼法知晓甚多,而且因为荀彧与自己的关系匪浅,加上荀彧本身守宫令的身份,这件事交由她来为自己代行是较为合适的。
“君之理想是何?”荀彧抬头问道。
“那自然是……国泰民安,九州太平。”刘昭青回答道。
荀彧摇了摇头。
“我说错了吗?”刘昭青疑惑。
“并没有错,甚至彧在半载之前也是如此认为。”荀彧回想过去,轻轻一叹。
“以为凭着自己的努力,能让大汉复兴,能让九州太平,国泰而民安。”
“但如今,即使有君这样的人,有曹操卢植袁绍那般的贤良忠臣,大汉依然走到了如今的地步。”
“青君应当比我更加清楚,九州太平需要的不是口头的大义,而是……手上的刀剑,军中的铁骑。”
荀彧看着刘昭青,印象中这是荀彧第二次称呼他为“青君”。
上次是在何进乘夜乱皇宫时,刘昭青决心孤身一人进宫诛贼。
刘昭青沉默起来,荀彧接着说道:“青君心中有汉,能为国为民,但不应当囿于一池之地。”
“只有化而为鹏,才能以千里之翼蔽荫苍生。”
“原来,文若是这么想的么。”半晌之后,刘昭青露出了笑容。
“不止是我,奉孝,沮授,子龙,文远等等,大家都是如此。”荀彧摇头说道。
“我想,先帝也是如此,否则怎会赐予青君‘昌平’之名。”
“我知道。”刘昭青点了点头。
“也清楚自己的目标要怎样才能实现。”刘昭青发出一声感叹。
“只是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何进,成为董卓。”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我也有自己的道路。”
荀彧再次看向刘昭青,这句话说明刘昭青清楚明白自己的目标,并没有迷茫。
“那青君……”
刘昭青面露平静:“我们只需保陛下性命即可,王允代表的老旧势力目前虽然与我们没有利益冲突,但却也是最为顽固的。”
“此事能让王允认清现实,亦能成为陛下……离开雀笼的契机。”
——
随后刘昭青也亲自去见了王允一面,王允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异常之色。
依然对刘昭青客客气气,而刘昭青也毫不避讳的将袁绍在雒阳城外遭遇的事情与他谈了谈。
等离开王允所在的府邸后,刘昭青站在原地沉思了片刻。
王允虽然看起来一直安乐于邺城,但实际上一直有想回雒阳的心思。
他与那些老臣一样,说好听点都是纯正的汉臣,说不好听,那便是天底下最为愚忠的一群人。
即使天命崩碎,九州战乱,他们也坚信只要大汉复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现在,刘昭青也明白只有让他们认清现实这一个方法,能完全根除他们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刘昭青往府邸走的时候,刚好看到张郃穿好戎装在路上走着。
见到刘昭青,张郃也是上前行礼。
“儁乂穿上甲胄是打算也去青州吗?”
张郃颔首,不过这时候刘昭青说道:“赵张二位将军在平定朔方,高览在整合并州旧部,城中需要一位大将坐镇。”
听意思是想把张郃留在城中。
“可是……”张郃当然是不想待在后方。
“第一支部曲是打探情况,儁乂在邺城不仅要保证邺城安危,也要随时支援。”刘昭青微笑道。
“这可是重要职责。”
“郃……明白了。”张郃最后也还是从命了。
“高顺似乎是回来了。”张郃抬头说道,“我听周仓说的,有士卒报告西边看到了陷阵营的士卒。”
“哦?”刘昭青意外。
“那看来,朔方之地的平定应该很顺利,文远也应该是听说了袁绍和青州的事情,所以直接让陷阵营回来了。”刘昭青很快就猜到了张辽的想法。
“这样的话,那邺城我便无忧矣。”
刘昭青说完后,让张郃去与郭嘉交接一下,将城中的兵权交给张郃与荀彧共管。
这两人都是留守城中坐镇之人。
随后自己则是去张娇所在的府邸,看看明玉的研究情况,等到高顺回来时再去接风一下。
等见到张娇的时候,刘昭青看到她与宝儿正在试验着符箓。
张娇告诉刘昭青地书能探知到明玉的性质,大约就是通过灵气接触到邪祟的细微变化而做到预防。
也就是说,很快就能用符箓做出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