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些道理,但……若是离开雒阳,我们又有哪里可以去的呢?”
“如今朝廷上下都在期盼着袁家能担起重任,而叔父也将袁家交于我,我怎么能这么轻言放弃。”
“可是,主公要明白,这些对于主公来说,都是强加在身上的累赘啊!”陈琳大声说道。
“主公为何不复当年反阉党何进,敢与董卓拔剑之勇?!”
陈琳觉得袁绍此时是被一捆不存在的绳子给绑住了。
完全在错失大好机会。
袁绍停顿片刻,然后看向陈琳:“那孔璋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陈琳一听,神情顿时变得活络起来。
立马上前一步说道:“某以为,主公应当将修复雒阳之事放弃,雒阳历经战乱加上诸侯劫掠,如今价值全无。”
“朝中的旧臣之所以还留在这里,除了少数的真诚期盼陛下会回归的忠臣之外,大多都是畏惧【夜袭群;陆九四9‘叁陆壹叁五】吕布者。”
“可以预见的,如果吕布展现出善意,启旧都长安为新京,重立新帝,那这些人便十之八九会去长安。”
“主公留在雒阳经营的‘袁门威望’在丰厚的条件和切实的利益面前,是留不住他们的。”
“可是,我一旦离去,城中百姓怎么办?”袁绍问道。
“欲成大事,切不可拘泥于一城之百姓。”陈琳说道。
“而且城中也不止主公一人,乌程侯孙坚也在此,皇甫嵩与卢植更是少数的忠臣,是一定会等陛下回归之人。”
“那我这么一走,岂不是更显得……”袁绍皱眉。
“主公自然不能直言离去,或是带兵寻陛下,或是去讨贼臣,都可以。”陈琳说道。
袁绍再次思索片刻,问道:“那我要去到哪里?”
“有两个选择。”陈琳立马说道。
“一,是南下,取荆北之地,荆州刺史因贪而死不久,如今荆州仍然处在动乱中,刘表只能管得到襄阳周边郡县,南边之地只能暂时放任。”
“而且,主公之弟,应该也在荆北。”
袁绍微微皱眉,她旋即说道:“那第二个的呢?”
“第二个选择,那便是去投靠他人。”
“投靠?”
“是,不过是暂时投靠。”陈琳说道。
“等到安定之后,再以主公的名望取而代之,那样便能脱壳了。”
“而投靠之人的选择,我认为最稳妥的选择就是冀州。”
“你让我去投靠刘昭青?”袁绍这下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看似平常的话,却是让袁绍心里一惊。
曾几何时,或者说仿佛就在昨日,袁绍看待刘昭青还只是冷漠如看一路人。
自己何等出身,可以说是寻常情况下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
后来刘昭青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虽然让袁绍有所改观,甚至借用他之名望与士卒让其担任盟主之位。
目的是让刘昭青能更加全力的参与反董,但袁绍心中也算是将刘昭青放在了自己平齐的位置。
但也不可能直接跳到需要寄他篱下,看他脸色的阶段。
一想到第一次见面时,于死牢之中,自己威风凛凛,刘昭青站如喽啰。
现在却需要投靠他,袁绍自己都觉得手脚不听使唤,开始尴尬得紧绷起来。
“昌平侯待人友善,主公也曾经在雒阳与其交好,定不会拒绝。”陈琳说着忽然发现袁绍的神情不太对。
“主公……莫非与昌平侯有什么矛盾么?”
袁绍缄默片刻,摇了摇头:“没有矛盾,只是……我觉得以他的能力还有身边的谋士,应该会看出你这计策。”
陈琳思索,点了点头:“确实,如果冀州牧还是韩馥就好了……”
叹了口气后,陈琳再次说道:“不过,昌平侯是最稳妥的选择,而对于主公来说最佳的选择肯定不是他。”
“徐州与豫州,都与冀州相同多为富庶之地,两州的刺史主公也曾经联络过,而且能力皆不优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点,陈琳如数家珍一般向袁绍叙说着。
可以说他等这一天很久了。
袁绍听完之后,思忖良久,最终给陈琳的答复是回头与众位谋士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这可让陈琳立马摇头,直言这种事情必须要袁绍亲自定夺,决不能拿出去讨论。
不然要是传出去那就完了,就算与会之人守口如瓶,袁绍也会被各种建议影响,从而错失时机继续选择留在雒阳。
不管怎么样,陈琳都希望袁绍能立马做出决断。
袁绍这次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告诉陈琳自己要再想一想。
不过在陈琳走后,一个意外来客让她意识到自己或许不能再犹豫了。
来人头戴红巾,身高马大,面色威严,身旁跟着的也是一位高挑的女将军,面容与其有几分相似。
来人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