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侍从弯腰端着由上好锦缎包裹着的金印,向前走了一步。
在谢主隆恩之后,王允便将圣旨放于金印旁,随后将这象征州牧的凭证亲手交给了刘昭青。
“望昌平侯能不负陛下所望,使冀州兴盛,百姓既多受祉。”王允开口说道。
刘昭青抬头看到他面色严肃,显然这不是场面话,而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对此,刘昭青也点头承诺。
“请陛下放心,我会做到的。”
当刘昭青完全接过之后,台下的百姓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张娇荀彧郭嘉沮授贾诩等人也是一脸高兴。
而刘昭青自己看着圣旨以及代表州牧的金印时,也是一阵出神。
有圣旨与金印,就代表着合法性。
也就代表在此刻起,他真的成为了冀州的拥有者。
“刘州牧这时候可不能发呆,大家还等着你说一二呢?”王允这时候抚须笑着提醒道。
刘昭青走向台前,望着众人,在万众瞩目中,开口说道。
“今日起,黄天之下的冀州,再无乌日。”
此言一出,百姓的拥戴之声响彻邺城,不久也将扩散至整个冀州。
第390章 优柔袁绍的转变(4.2k)
刘昭青任州牧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河北与中原,乃至关内西凉也有所耳闻。
有如刘虞曹操等祝贺者,也有张杨等愤然者,但更多的人都是听到这消息眉头一皱,便将这事抛诸脑后。
对于大部分诸侯来说,如今的乱世下,州牧刺史的轮替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可以预见以后还会更加频繁。
更不用说刘昭青早在反董联盟之前就隐隐有做大之势,如今发展也符合不少人的预料。
只是有些诸侯奇怪,刘昭青怎么会得到朝廷的授印甚至还有圣旨。
如今的天子已经消失好久,雒阳的袁绍带领汉臣一直在寻找,为此甚至都跟长安的吕布对峙许久。
比如此时此刻,在刘昭青任州牧后的当日晚上,百废待兴的雒阳的一处府邸内。
一位披肩长发末端有如凤尾般金色的美丽女子,此时坐在案前,细长的眉毛紧紧皱着,好久都没有松开的意思。
看来她手中的书卷中的内容,不是很合她的心意。
屋外传来阵阵吵闹声,那是士卒在巡逻的声音。
即使反董已经过去了快一月有余,但处于天命崩碎最中央的雒阳仍然没有恢复元气。
死伤也许不如上次凶神之祸时惨重,但人祸带来的房屋与财产的损失,难以计量。
如今的雒阳根本见不到半年之前的一点影子,毫无繁荣之相,甚至都不如河北的一座普通郡县治所。
“主公……”
就在袁绍发愁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轻声问候。
抬头看去,是自家的谋士陈琳。
“孔璋怎么来了?”
“有一情报需要跟主公汇报。”陈琳恭敬说道:“是关于昌平侯刘昭青的。”
刘昭青?
袁绍放下书卷。
随后陈琳便将刘昭青今日正式成为冀州牧的消息告知了她。
袁绍脸上都是没有表露出太多意外之色,因为早在刘昭青入主邺城然后开始暴力改制的时候,她就与手底下的幕僚谈论过。
在刘昭青平定冀州诸郡叛乱之后,其实就已经是实质上的冀州之主了。
“没想到现在才担任。”袁绍轻声说道。
“刘昭青应该是想稳固住冀州之后才做这些表面工作,这符合他的性格。”陈琳说道。
刘昭青这人算是大半个实用派,作为庶民出身的他,考虑的大多都是切实的利弊,而不会为了面子或者繁琐礼节耽搁正事。
袁绍点了点头,随后她也发现陈琳刚才说刘昭青任州牧时是有印绶与圣旨的。
“我觉得应该是他自己从韩馥的任命诏中改一改来的吧。”陈琳猜测道。
沉思片刻,袁绍也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
不过旋即也是微微叹了口气,陈琳见状,也是明白袁绍所叹为何事。
犹豫些许后,他上前弯腰拱手,开口劝谏道:“主公所承寻找陛下之事,其实已经……很难了。”
“何不放弃?”
“放弃?”
“是啊。”陈琳认真分析起来:“如今大汉虽依在,但天命已失,已……形同春秋之周王。”
“陛下在动乱中消失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旦出现,反而会被利用威逼,攫取最后一丝价值。”
“而对于我们来说,耗费钱财与兵马去寻天子,是有些得不偿失的。”
“乱世到来中,主公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必定是要立即开始利用一切资源发展自身势力才对。”
陈琳说完后,袁绍反而沉默了。
“主公……!”陈琳脸上顿时露出焦急之色,再次拱手劝谏。
袁绍却微微动唇,摇了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