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冀州所有文武官吏,上到州牧,下到一县县令。”郭嘉回答道。
面露惊讶:“这工作量,她能受得了吗?”
“这个昭青无须担忧,我们之前都商量过了,沮授和贾诩等人忙完之后便会去帮奉孝,我自己待会儿也会去帮她。”
听了荀彧这话,刘昭青也点了点头。
随后他看向还在大堂内的审配,面色疑惑道:“是有什么疑惑吗?但说无妨。”
审配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几人之前也商量过,我留下来替昌平侯解惑关于冀州的所有信息,好让昌平侯了解我等诚意。”
“那感情好,等奉孝整理好资料后,估计还会需要正南的帮助。”刘昭青笑道。
审配低头拱手。
接着一旁的荀彧发觉审配好像还在犹豫,心中似乎有着不决之情。
“审别驾心中若有疑问,最好问出来,我相信昭青都会为你解答。”荀彧用着平和的语气开口劝道。
审配闻言,只是稍做犹豫后,对着刘昭青开口道:“我没什么疑问,只是……现在还有些奇怪。”
“奇怪什么?”
“昌平侯居然还信任、并且用我们。”审配说道。
刘昭青笑了起来:“这是何话?难道我用人还要卜算卜算么?”
审配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连忙解释:“自然不是,昌平侯看人极准,待部下极好,河北之臣基本都了解。”
“只是……我与田丰几人不仅是韩馥旧部,而且一直没有脱离韩馥麾下,更是很少对昌平侯表现出谄媚讨好……如今,昌平侯虽然革职我等,但却都没有将我等下狱,甚至手中之权都没有剥夺。”
审配的思维逻辑在刘昭青的角度来看有些奇怪,但在这个时代当中,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对待臣服之人,不管表面上多客气,暗地里将其手中的权力收回都是最基本的操作了。
毕竟你能投降一次,谁会保证不能投降第二次呢,当然要从头开始考察。
刘昭青的革职令也明显不是针对他们,而是针对冀州其余郡县太守,刘昭青似乎对他们有着莫名的信任。
这股信任从何而来,审配不明白,田丰几人虽然没有开口,但相信他们心中也有差不多的想法。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一旁的荀彧都能解答一二,但她也很知趣的交给了刘昭青,由他说出来才更具有信服力。
“哈哈。”刘昭青先是笑了两声。
“我虽然之前一直在幽州对付塞北胡人,但是却也在关注冀州。”
“韩馥作为明显于我有敌意之人,我当然更为关注,那么自然审别驾与田主簿等其身边得力干将,我也做了不少了解。”夜袭群六九肆936壹3伍
“尔等都是兢兢业业的良臣,审别驾与田主簿性格更是正直刚毅,时常被韩馥所怨怒。”
“韩馥这样的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亲小人远贤臣必定走不远,如今其‘失足’难道能怪尔等提醒的声音不够大么?显然是其自己先前埋下的无数因果所致。”
“正是因为我了解尔等,所以才会信任尔等。”
“再者,如今之河北,或许有比我更加贤明之人,但绝对没有比我更适合成为尔等新主之人。”
刘昭青的笑容很自信,语气平静但却真诚。
审配没想到刘昭青对他们这么了解,而且刘昭青最后说的也是事实,如今他们能投靠的明主还有几人?
“看来我等担忧实在太过多余了,说来惭愧,我曾经在私下与田丰等人相聚之时,还揣测昌平侯或许只是表面会对我等客气,实则在接手邺城等地之后,所有位置都会换上自己之部下,留地驱人。”审配低头惭愧说道。
“人之常情,审别驾不必在意。”荀彧微笑道。
要是什么都不怀疑,把刘昭青想成完美的圣人,无条件去信任那刘昭青可要怀疑对方是不是秘密加入了黄巾军了。
随后审配也是说了这些天,他们这些韩馥旧部的真实情况。
在防范董卓再犯冀州的时候,其实邺城内部也经历了很大的波动。
韩馥疯癫的消息早就泄漏了出去,再加上经过大部分人的同意,田丰选择主动与刘昭青合作,让其帮忙协防,所有韩馥旧部便都明白自己将要落到刘昭青手中。
刘昭青的名声在河北并不算差,但是他们可是真的与刘昭青敌对过,甚至兵刃相向过的。
加上一些人并没有投靠刘昭青的心思,所以有一段时间,邺城出现了连续的文武官吏或者士卒逃跑的情况。
上到麴义这等原韩馥大将,下到一看门小卒,接连离去。
在此期间,田丰与他们也有些担忧和着急,不过当时负责统管全局的沮授却并未在意,言“随他们而去”。
留下之人要么就是放不下邺城百姓之人,要么就是不知道该去往何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