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小肚鸡肠,不管曾经有过多少敌意,只要现在你出兵出力一起抗董,那么便是联军的一员。
在参与了这一场接风洗尘的宴席之后,刘昭青在中途便以旅途劳顿的理由先行告退。
对此众人也表示理解,这时候也没有敢对他摆谱。
等回到营帐内后,同行做护卫的赵云也终于能开口吐槽了。
“如今大敌依然当前,还未除掉就在这里饮酒享宴,这些诸侯是怎么想的?”
第317章 贾诩谈诸侯,董卓崩溃论 4.2k
营帐外面欢声笑语依稀可闻,大捷之消息不仅让雒阳董卓军饮酒对酌、额手相庆,虎牢关外的反董联盟军也意外的做了相同的事情。
董卓才败,损失接近十万精锐现在却在庆贺大捷。
反董联军孔伷与韩馥惨败,加起来损失接近二十万兵卒,如今也在这庆贺大捷。
这离谱到有些抽象的场景充分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董卓那边还是刘昭青这边,真正能看清局势之人寥寥无几。
“因为孔伷败北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甚至给了他们谋求豫州的机会。”刘昭青将甲胄一边取下一边说道。
“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来参与反董之事,如今不仅董卓无敌之身被破,且中原最富庶地之一的豫州也将失其主,这些人何不乐哉?”
“恐怕过不了多久就开始争夺瓜分豫州了,这也是为何我等要加快速度进攻的原因之一。”
对于诸侯来说,这简直“双喜临门”,当然开心极了。
刘昭青和自己身边的谋士都看明白这一点,就算曹操与刘备也都知晓原因。
赵云被点拨一番后也了解了缘由,但是她心中的大义感却仍让她忿忿不平。
“就算是主公也都没有趁着韩馥失疯,做那抢夺盟友土地之事,这些诸侯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之理吗?”
“就算知道,那也会被其余人所蛊动。”卸下甲胄的刘昭青走到桌子旁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边喝一边说道。
“试想一下,如果子龙你是能看清局势的诸侯,但是自身势力却比不上韩馥袁绍这等、要么体量巨大拥一州之地,要么为盛名之人不缺人杰来投。”
“在身边的诸侯都在觊觎与瓜分地盘壮大自身的情况下,你要是一动不动,或者甚至还要因为参战而消耗自身兵力的话,待到一切结束,自己的处境会如何?”
很简单的道理,环境与形势所迫下,就算是中立或者原本真有匡汉灭董之意的中小诸侯,此时就算不参侺与瓜分盟友领土,也肯定会留一个心眼。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且还是物理意义上的被“诛灭”。
只要能当上一郡之太守之人,很少有傻子,就算有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聪明人物理替代,所以这道理联军中的大部分诸侯都是懂得的。
赵云沉默起来,她现在也明白为何主公听到孔伷迅速大败的消息后会如此急切了。
要是再慢几天,可能不等去打虎牢关,一部分诸侯就已经跑去打豫州等地去了。
虽然届时联军可以派兵去讨伐,拨乱反正,但那样也就被分了心神。
“那……如果我们真的能击败董卓,这些诸侯会甘愿当原来的太守刺史吗?”赵云沉默半天抬头问向刘昭青。
“董卓死后,天下是否真的能太平?”
对此,刘昭青缄默片刻。
作为拥有前世记忆的人,刘昭青当然清楚董卓就算真的死后,乱世也没有因此而终结。
最强大的诸侯灭亡后,不仅没有使得天下平息,反而引燃了天下几乎所有诸侯的野心。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乱世之主,天命所归。
群雄争霸下的乱世,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岁荒之下,饿殍或是食人之景从南到北皆能闻。
将手中的陶杯放回到桌上,刘昭青轻叹了一声,回答道:“至少我们知道,董卓若是不倒,我与先帝以及许多人所期望的太平便只存在梦中。”
“以后的事情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但只有我们还在,那么便会一直努力将那‘太平之梦’照进现实。”
这般话语也让赵云的心神慢慢平复,如果没有人去走,那么那条路不可能自己凭空出现。
她听懂了刘昭青的“事在人为”的道理,也深感自己作为属下亦有“踏路”之责任。
“末将愿助主公建太平伟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赵云神情坚定的拱手作揖道。
刘昭青也再次感叹:“也正是有子龙和大家在,我才敢走这条路啊。”
——
随后刘昭青的营帐外不时还有别的诸侯想要求见,但是都被门外亲自守候的小女给摇头拒绝了。
虽然小女没有给出原因,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盟主是旅途劳顿,正在歇息。
殊不知此时在营帐内,刘昭青正在与荀彧郭嘉还有贾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