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元让(夏侯惇)一起检视部曲。”曹仁说道。
“主公知晓昌平侯会来此,特地让我再此相侯,告:无须忧我。”
刘昭青诧异片刻后,就是露出笑容。
“既然如此,那我明白了。”
说完他便调头回去了。
曹操确实不需要他来嘱咐什么,她看得时局有时候比自己还清楚。
在一个时辰内迅速交代完所有的事情之后,刘昭青便在第二个时辰结束之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张娇与郭嘉荀彧乘于车驾之内,刘昭青与张辽赵云带领着队伍朝前而去,而在他身旁,还有一位贾诩。
刘关张以及曹操之部曲也快速与刘昭青汇合。
队伍在邺城的主干道上行进着,一路朝着城门外而去。
“昭青得沮授又得贾诩,一个让其统管冀州之事,一个又带在自己身边,如此信任也别无他人了。”曹操来到刘昭青身边,看了一眼他身旁的贾诩开口道。
刘昭青自然是听出了曹操语气中的提醒之意,毕竟在外人眼中刘昭青确实过于信任别人了。
但这是建立在刘昭青对她们知根知底的前提下的。
“我对孟德不也一样信任么?”刘昭青笑道。
“哦?那为何当初在雒阳时,你明显对我有所防备?应不是我之错觉吧?”曹操淡淡问道。
这就让刘昭青有些尴尬,干咳了两声。
当初刘昭青知道曹操是曹操,那肯定第一反应是防备啊,总不能第一时间觉得“曹操”这个名字的拥有者是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吧。
“昭青,曹校尉,你们快看外面。”这时候旁边不远处的刘备忽然说道。
曹操偏头看去,顿时露出惊讶之色。
在他们走出城门之后发现宽敞的大道已被人潮所完全拥堵。
放眼望去大量百姓站在道路两侧,由田丰等人为首,手中举着酒樽,对行出城门的刘昭青弯腰低头行大礼。
“邺城百姓无不感昌平侯之恩,黄巾之德。”
“我等与全城百姓,祝昌平侯灭贼匡汉,此行昌运而天下平。”
田丰说完后,身后的大量平民百姓纷纷跪地,复述着田丰口中的祝词。
虽然因是未曾排练过而略显杂乱,但最后那一句却无比清晰,乃至响亮到空中的鸟儿都被惊得飞逃。
见到这一幕,曹操身边的夏侯姐妹以及曹仁等将士都尤为震撼,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这一幕。
刘昭青身后的贾诩以及远处的高顺见此也是眼神微动。
就算是见过不止一次的刘关张以及赵云张辽,此刻依然会被这种场面震撼内心。
城楼之上的沮授在张郃面前露出笑容:“这便是真正的明公。”
而刘昭青身旁的曹操这时候也开口说道:“如果董卓在这里,应该就能明白自己为何会败了。”
刘昭青也赶紧下马,对所有人回礼。
在此期间曹操看向刘备,发现刘备双眸目光一直停留在刘昭青身上,似乎是感悟了什么。
她略微思索,然后看向刘昭青。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乱世之中走如此王道仁者所面临的艰难可比霸主雄主要多得多。
她不认为仅有关张二人的刘备也能学刘昭青。
不过,那关张,特别是关,确实让曹操也时常感叹刘备之幸运。
与邺城百姓和官员告别之后,刘昭青便带领大军继续朝南而行。
虽没有袭敌之任务,但刘昭青却没有放缓部队行进速度的意思。
仅仅花了不到半天,大军便渡过了黄河从兖州边陲回到了陈留境内。
刚入陈留,刘昭青就看到远方有一行队伍在接近,定睛看去,居然是陈琳。
原来是袁绍知晓刘昭青等人要回来后,派人来接应。
虽然刘昭青不可能在这里迷路,但袁绍的意思他也明白的,这只是简单的礼节罢了。
“恭喜盟主大捷。”陈琳对着刘昭青拱手作揖。
“副盟主以及各路诸侯早已在营地等候多时,还请盟主以及曹校尉等人随我随我一起回营。”
在陈琳的带领下,大军花了一刻便回到了反董联军中路的营地。
刚入营地才下马,刘昭青一行人就遭到了热情相待。
各路诸侯纷纷来贺。
“如此大捷,盟主实乃用兵如神。”
“都言董卓如何可怖,但如今被盟主灭十万军,也不过尔尔。”
“盟主之英姿,使我眼生奕奕之辉啊!”
“我来敬盟主一杯!”
……
刘昭青拿着酒樽,脸上带着笑容应对着各路大小诸侯。
其中有一些曾经对自己不客气或是有敌意的,如今也都化为了热情的支持者。
这便是实力展现后得到的东西。
都为一方霸主,谁也没有理由服从于谁,除非你表现得足够强大。
作为首脑,刘昭青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