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来的众人听闻唐昊要制衣,制炉子,顿时来了兴趣。
站在新的工坊之中,围在唐昊张贴的地图前,嘈杂一片,议论纷纷。
“侯爷,咱们大唐衣物薄如蝉翼,滑若凝脂,又如何能将这白叠子尽数包裹?”
“对啊!这衣物甚是奇特,看着不似寻常模样,这样的衣物是内穿还是外穿?”
众人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唐昊所造衣物的不同,心中疑惑的同时也充满好奇。
新招来的铁匠更是惊奇,居然还有制造铁皮一说。
常见的这些器物都是越厚方能更为结实耐用,这铁皮岂不是经不起摔打,轻而易举便会被戳穿损坏?
更奇特的便在于这个物件,看似像放大的手炉,难不成是盛放烧红木炭所用?
唐昊也不着急,含笑站于工坊首位,背着手待这些匠人们研究讨论。
待到众人们心中疑虑归于一致,唐昊拱手道。
“诸位,之所以召集你们前来,乃是由于这等工程巨大。”
“制造后的成品,必定会在皇城,乃至整个大唐售卖。”
“今后,你们便在此处做工谋生了。”
话还未完,底下的这些匠人们顿时炸开了锅。
人分三六九等,在大唐之中也毫不例外。
匠户制度在大唐格外恐怖,没有田种,不能经商,这乃是最初的土地政策遗留下来的难题。
这也是这些人们,在最初看到招工木牌时,争先前来报名的原因。
挺听话的话语,从今往后,他们便算是有了固定劳务,能拿到一份稳定的收入。
不用再漂泊街头,守着自己几尺见方的小店,眼巴巴等着来往商人上门。
农户靠天吃饭,但还总有几亩地在那,有个盼头。这些匠人们,却只能在小店干等,有买卖便做,没有买卖便是饿着肚皮的一天。
这种每日祷告一般的生活,早已让他们厌倦,无助。
在他们眼中,唐昊此举无疑于是在行善,唐昊的心肠比那烧红的炭火,还要通红,温暖。
“侯爷真是解救我等于水火,大恩人呐!”
不知是谁,感激涕零的吼上一句。
新工坊的诸位匠人们,尽数鞠躬行礼。
“侯爷宽厚仁慈,我等感激不尽。”
唐昊觉得这些普通民众们都相当客气,动不动便是感恩戴德的称呼。
摆手让他们起来,唐昊朗声道。
“丑话说在前面,我唐某也不是劫贫济富的主。”
“咱们这巧衣阁,暖东坊皆是需要你们自己动手,按件领盈钱。”
交代完毕,唐昊摆摆手召过一旁站着的吴通。
“去将棉衣拿出来,给他们看看成品的模样。”
说罢便带着一群衣匠向着东边的大厢房走去。
整个工坊院落,乃是一个地主家的旧四合院,算不上多清幽宜人,却也宽敞明亮。
这边较为向阳,冬日之中,阳光可以顺着窗棂照射下来,正合适干些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的精细活。
宽敞的方桌上摆上一些剪刀针线,加上一把靠背座椅,和一根挂满衣架的横杆,就算一个工作区间。
十来个工作区间相互之间拿着一个半人高的屏风遮挡,形成一个私人区域。
摸着崭新的案桌,一个妇人衣匠眼中含着热泪。
“侯爷真是大手笔啊!咱们之前的店铺不过是几尺见方,堆上几件衣物,下脚之处都是小心翼翼。”
“这下好了,宽敞明亮,丝毫不会影响到干活。”
身旁的一个妇人,咧开嘴角,呵呵一笑,翻看着盒子中的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