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北侯此番前来,可是为青州灾情?借粮赈灾?”
唐昊淡然一笑,道。
“不瞒阁下,青州大旱,饥民遍地。”
“此番蝗灾接踵而至,只怕会耽搁今年谷穗生长,致使民不聊生。”
“唐某斗胆向阁下借粮赈灾,救青州子民于水火。”
豫州刺史缓缓起身,双手背后,踱上几步,望向唐昊。
“青州灾情,在下也略有耳闻,同为乡里乡亲,相互扶持,理所应当。”
“恰逢定北侯耕犁推行,去年收获颇丰,粮仓丰盈。”
“只是不知定北侯准备借多少?”
豫州刺史已然开口,这事便算有了盼头。
但灾荒之年,两个州县相隔不远,唐昊也并未狮子大开口。
“两千斛。”
两千斛对于灾情而言只算是杯水车薪,若是平均下来,不过是几百人一年的口粮。
当然对于解决如今乞讨的饥民,算是应了急。
听闻这个数字,豫州刺史也微微放宽了心。
蝗灾泛滥,不止是青州子民需要考虑的事,更是他这个相邻州县刺史所要考虑的问题。
倘若这蝗虫越境,作为一州之主,定然是要留够口粮,以备突发状况。
豫州刺史微微一笑,道。
“定北侯所借,并不多。”
“青州有难,作为毗邻州县纵然不会坐视不管。”
“只是这粮食,只怕今年是还了不上了吧?”
亲兄弟,明算账。
这番话语算是说到点子上。
可如今的灾情来看,青州的粮食直到收粮之际,只怕也还不上。
借粮乃属出于对唐昊的信任,尊敬。
但毕竟作为一州之主,考虑更多的乃是州县的子民生存安危。
就算是当今圣上,也决然不会因为私交,而刻意去薄收某个郡县的税粮。
一码归一码,有些规矩,纵然不会破。
州县刺史,皆是手下万千子民的衣食父母官,唐昊也定然不会想着拱手相送这种白日梦。
唐昊拍拍手,站了起来,朗声道。
“这粮食定然是还不上,但唐某也知豫州刺史的难处。”
“今日之事,算在我唐昊名下。”
“我这便留下一张借条,以三倍价格购得这批粮食。”
“若是在收成之际,青州还完粮食,便多给豫州一成作为谢礼。若是收成之际,并未还完粮食,唐某甘愿将三倍钱财奉还。”
这个买卖,无论如何看,都相当划算。
意外之喜来的有些突然,豫州刺史眼前一亮,猛地转过身来,看向唐昊。
“定北侯为百姓谋福这等大义,本官深感钦佩。”
“若是能按时奉还,自然最好。若是不能,本官便以市价讨要财帛,如何?”
唐昊朗声一笑,道。
“刺史大仁大义,唐某已感激不尽。”
“至于这价格,就以三倍来定。”
“成交?”
一声突兀的声音自厅堂外迅速传来。
“且慢,我家老爷愿以四倍价格购得粮食。”
本就祥和的厅堂,因为这句话语,骤然凝固。
两个拱手揖礼的人也随之身躯一僵。
缓缓的,厅堂入口走来一位衣着华丽的男子,相貌平平,一双眼眸之中却透着一股精明之气。
男子挺胸抬头,缓缓步入厅堂,在豫州刺史身前停住,恭敬躬身,拱手道。
“刺史大人,我乃是青州齐丰门下的宾客,负责采购事务。”
“青州大旱,义仓储粮不足,特向豫州前来借粮。”
听闻齐丰二字,站在殿侧的李治眉头骤然拧起,攥紧拳头,暗骂道。
“真是阴魂不散!”
身旁的吴通横眉一竖,心头跟着附和。
“不好!听闻这齐丰麾下产业遍布齐鲁之地,此番前来购粮,咱们的计划怕是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