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声震朝堂,四座皆惊。
唐王面现怒容,骤然站起,环指朝堂众臣。
“司农寺何在!”
“青州灾情如此严重,为何灾情之上仅仅只有旱灾二字?”
须发花白的老者匆匆钻出人群,诚惶诚恐,跪倒在地。
“陛下,明鉴呐。”
“乃是臣接到青州汇报的农桑事宜,皆是如此呐,臣不曾半分隐瞒呐。”
唐王怒气不减,如鹰的眸子之中,喷出两道寒光,厉声呵责。
“身为司农寺,对各地实情却并不知晓。”
“这司农寺,该换人了!”
话音刚落,一人冲出人群,道。
“陛下,前些时辰春耕,调水,育种,等事宜众多,实则并不是司农寺处理怠慢。”
“只是这青州在奏折之中,对于旱灾也是寥寥四字,并不知已然如此严峻。”
“这蝗灾,更是闻所未闻呐,望陛下明鉴。”
有尚书省左仆射的担保,这事自然错不了。
长孙无忌在大殿前方听得真切,眼珠一转,心中明白,青州灾情一事,多半另有隐情。
两步跨出人群,长孙无忌躬身拱手。
“陛下,眼下青州灾情刻不容缓,重在解决相关事宜。”
“至于处罚之事,臣斗胆谏言,在灾情解决之后,再依律定罪。”
高士廉也听出,此事必有蹊跷,挪动脚步,与长孙无忌比肩而立。
“臣,附议。”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司农寺老者趴伏在地,大口喘着粗气,心头惊骇不已。
深知若是没有这两位老臣的求情,只怕此时一杯拖出午门问斩,满含感激的目光看了一眼伫立殿中的两个身影,又瞥向殿首的唐王。
站在大殿上的唐王一拂衣袖,负手立于大殿上,怒视群臣一眼。
“陈仓何在?”
“青州之地,抢粮之风盛行,却是为何?”
闻言,前段时日出访青州的陈仓立于殿上,恭敬揖礼。
“回禀陛下,青州之地自暂缓缴纳税粮之始,贫寒百姓家中粮食,已然够支撑到今年粮食丰收之时。”
“至于这抢粮,多半皆是因为旱灾和蝗灾,才使得百姓如此恐慌。”
“关于饥民遍地,臣,着实不知为何。”
一股不安盘旋在整个大殿之上,众臣心中也琢磨不定。
即使能支撑到收粮,就算是吃余粮,也决然不至于饥民遍地才是。
司农寺老者跪在地上,哪里有心情思考为何,心中思虑的乃是自己职责所在的青州旱情。
略一盘算下,脸色骤变,心中大骇。
“陛下,青州之地乃是早稻,再过半月时日,乃是谷穗生长季节。”
“若是半月之余解决不了旱情和蝗灾,只怕……只怕禾苗大量枯败。”
“到时……青州之地,将会……将会颗粒无收。”
颤抖的话语,在宁静的朝堂上听得格外真切。
大殿上的群臣脸色皆是一变。
青州之地,暂缓缴纳税粮已是唐王宅心仁厚,天大的恩赐。
若是此番这青州再交不上粮,只怕牵连出来,六部之中半数官员都要遭殃。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群臣垂首,心中震骇。
不仅仅是因为这等事情自己尚不知情,更是因为这等迫在眉睫的难题,着实太过太过仓促。
站在殿首的唐王,紧攥拳头,棱角分明的大手格外用力,骨节隐隐发白。
腮边的肌肉也止不住的抽搐起来,咬紧的牙关隐隐‘咯咯’作响。
“调动周围州郡水利,引水入渠,汇望青州!”
手臂缓抬,指向老者,厉声道。
“半月之内,灌溉用水必须到达青州。”
“青州之地,若是旱情不得缓解,朕,唯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