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个学着大人,有模有样的皇子,唐昊一时也来了兴致,道。
“好啊。”
见唐昊爽快答应下来,李治叉着腰,一脸严肃道。
“你且说说,这吐蕃一仗,咱们大唐优劣何在?”
这语气和神态,像极了一位将领问手下的谋士一般。
闻言,唐昊也配合的拱手揖礼道。
“殿下,大唐不利有三。”
“其一,无论是西南驻军之地,或者是从长安抽调的部队,皆是远道而去。”
“无论是粮草补给,还是士卒马匹都会有所损耗。”
“若是长期僵持,粮草补给尤其短缺。这乃是大唐之劣势。”
“而吐蕃离吐谷浑一步之遥,粮草,牧草运输方便,供应充足,乃是优势。”
……
与此同时。
中军大帐之中。
李靖也在分析着两军的优劣之处。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唐王目光一凝,望着李靖道。
“你所言的第一点,乃是不可避免,西南之地,大唐必定远征之军,至于粮草供给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点呢?”
李靖缓缓看了一眼四周的大将们,继续说道。
“其二,便是这地利。”
“西南一带,地势颇高,许多来自长安的将士们,极度不适。”
“在这几日中,不少将士已然头昏目眩,患上了‘气疫’,站立不稳,更别说这打仗了。”
“然而,吐蕃却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日积月累之中已然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听到这一点,不少将领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李靖沉声道。
“这第三点,便是这吐蕃蛮夷,虽是据守城池,但并无出城迎战之意。”
“依臣之见,大唐的精卒完全没必要耗在这荒凉之地,白白牺牲。”
“北方物草丰美,倒是能为咱大唐培育出更多的可用战马来。”
这番话虽是唐王心中所想。
但既然来了,哪里有空手而归的道理。
唐王脸色阴沉,炯炯虎目一鼓,瞪着李靖道。
“依你之言,朕就该不该来这西南?也不该打这吐蕃之地?”
闻言,李靖拱手道。
“末将并非此意,而是末将以为,攻打这吐谷浑需要奇策。”
“以最少的兵力,突进去,大军压境,逼他们就范便可。”
“若是穷追猛打,这些蛮夷返回吐蕃高原之地,消耗下来,咱们大唐定然吃亏。”
这番话语倒是符合唐王的心意。
本来对于这吐蕃,唐王也并未起清剿的心思。
正如李靖所言,北地辽阔平坦,物草肥美,攻打下来尚可作为大唐战马的供养之地。
而这吐蕃国,山峦叠嶂,地势复杂。
若是强行攻占,大唐必然会吃不少苦头。
唐王微微眯着眼,看向李靖,道。
“卫国公所言,颇有几分道理。”
“你……可有奇策?”
听罢,李靖缓缓抬起头来,道。
“依臣之言,在库山合力进攻,之后便兵分两路,与上次破吐谷浑大庭相径。”
闻言,唐王轻捋胡须,望着眼前的牛皮地图,道。
“就依你所言,朕,即可命你为行军大总管。”
军营之中,李靖权衡利弊,讲出了奇袭一策。
同一时刻,远在长安的唐昊也分析了两军之间的利弊问题。
唐昊与李靖的计谋,不谋而合。
李治见眼前的唐昊,将整个战局说的头头是道,利弊一目了然。
那灵动的眼眸深处泛出一抹亮光来,激动的说道。
“唐昊,你不愧是咱大唐武魁!”
“你的这番讲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听到这未来唐王的赞许,唐昊心中微微一笑,谦恭的说道。
“末将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诚恳的语气落在长乐公主耳中,那张忧愁的脸庞上,终是在此刻缓缓的绽放出一个笑颜。